中共皖南特委的红色印记
2018-12-18汪华红安徽
○汪华红(安徽)
中共皖南特委机关驻地旧址——黄山市屯溪老街上的“合记春号”药店
1982年,中共屯溪市委(今黄山市屯溪区委)党史部门在征集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在屯溪曾经有“中共皖南特委”这一活动组织。经走访当事人、查阅各地的档案,编写了《中共皖南特委始末》党史专题。当时皖南特委机关的具体位置没找到,而在相关资料中频繁出现一个叫刘毓标的人物。经查证,刘毓标曾任皖南特委委员、中共太平中心县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为此,屯溪市委特于1984年6月下旬邀请刘毓标到屯溪,参加6月30日召开的“中共皖南特委始末”专题座谈会,对皖南特委的历史事实作进一步梳理。
在屯溪期间,刘毓标冒着酷暑对当年的皖南特委机关驻地进行寻访。根据记忆,他对老街曾经开过药店的所有沿街房屋进行逐一排查,通过几个来回,并寻访当地老居民,最后确认人民路141号(现老街69号)“大众油点店”就是当年的“合记春号”药店,即中共皖南特委机关驻地。1934年6月,刘毓标作为特委委员曾经到店内,与时任特委书记的李杰三见面,并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对刘毓标的指认,屯溪区委高度重视,经反复考证确定特委旧址后,区委立即研究将此房收回,进行保护,并按刘毓标的描述进行修复布置,于1986年筹建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次年10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实际上,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党组织机构,皖南特委机关旧址除屯溪老街69号这一处外,之前,还曾驻在距离屯溪不远的歙县小练村(现属黄山市徽州区)。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机关在屯溪重建后,又转移至游击区开展工作。
首设在偏僻山村小练
1930年,参加潜山县请水寨暴动的60余人转移到皖南,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到1931年6月,徽州所辖10县已建有37个党支部,拥有党员349名。为加强对各地党组织的领导,在中共芜湖中心县委的帮助下,1931年11月,以贵池、秋浦、祁门、休宁4个县委为基础,在秋浦县成立中共徽州工作委员会(简称徽州工委)。后为安全起见,徽州工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将工委机关迁至歙县小练村。
从潜山辗转来到小练村的共产党员刘伯林,以挑货郎担卖雪花膏为掩护,走村串户,秘密发展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歙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练支部。为壮大革命队伍,刘伯林又到屯溪草市村孔华生家当家庭教师,从事党的秘密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党组织进一步得到充实。1930年12月,在小练支部的基础上成立小练区委,党员30多名,隶属中共芜湖中心县委领导。
屯溪位于安徽最南部,东临浙江,西南与江西毗连,是赣东北苏区 (1932年12月改称为闽浙赣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要道,在配合苏区牵制和打击南京敌人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世纪30年代,流经屯溪的新安江是一条主要的航道,也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一条重要秘密交通线。
由于屯溪的重要地理位置,1932年底,党中央应闽浙赣省委(即赣东北省委)的请求,决定将皖南各县党的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不久,为加强对徽州地区党组织的领导,闽浙赣省委派宁春发到小练村,并将徽州工委改名为中共皖南特委,宁春发任书记,刘伯林任秘书。至此,皖南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屯溪的士兵哗变,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惊恐。国民党除在屯溪成立安徽省第十区保安司令部,督促各县充实、修理保安团队的武器装备,要求各县组织“猎户队”外,还网罗一些反革命分子四处侦查,借此“围剿”破坏中共秘密组织。1933年5月31日深夜,制造了震惊皖南的“小练惨案”。
当日,国民党保安团进入小练村砸门捣户,焚烧房屋,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搜捕。除特委书记宁春发携部分重要文件逃出外,20余人当场牺牲,40多名党员、群众被五花大绑解送屯溪。途中,2人被枪杀。其余人员被押到草市小学,经逐一审讯后押解屯溪,25人在屯溪汽车站遭集体枪杀。7月19日,刘伯林、王以仁(中共祁门县委书记)等5人被枪杀于屯溪东杨梅山。这次惨案,共有47名有姓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和群众惨遭杀害,7幢房屋被烧毁,设在小练的中共皖南特委组织惨遭破坏。
秘密重建于山城屯溪
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封锁,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1933年冬,中共闽浙赣省委派省苏维埃执行委员、省总工会秘书长李杰三到屯溪,秘密重建中共皖南特委,机关设在当时的中山正街“合记春号”药店内(现老街69号)。
屯溪有着较深的革命基础。早在1928年,屯溪就有中共党组织的秘密活动,1931年春,开始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和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赣东北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一直对开辟皖南新苏区非常重视。李杰三来屯溪之前,1932年11月20日,赣东北省委召开的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对扩大红军开展皖南、浙西群众工作,创造皖南、浙西新苏区作出了相应决议。
李杰三从江西来屯溪后,秘密建立中共皖南特委并任书记。以“合记春号”药店老板的身份为掩护,从事皖南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1934年2月,为开展白区工作,方志敏专门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皖南特委建立秘密区委。举办白区工作训练班,受训干部被派到皖南、浙西等地工作,皖南特委的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按照方志敏的指示,皖南党组织“猛烈开展白区工作”,帮助各地恢复和新建党组织。
到1934年底,皖南特委先后在皖南16个县建立7个 (后并为5个)中心县委,23个县(区)委,并代管浙西工作委员会。皖南特委及各中心县委、县(区)委区域辐射范围,从区域面积上讲,比原来徽州地区还要大。
为了与上海中央局取得联络,皖南特委在上海唐山旅社秘密建立了联络站,派交通员王春茂(歙县金竹人)以旅馆服务员身份,负责特委与上海中央局的联络工作。
鉴于皖赣边、皖南两个游击区不断发展,为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行动,中共皖南特委按照闽浙赣省委“年关来个暴动”号召,组织皖南各地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济贫,建立政权。先后发动和领导了际村、柯村、郑家村和金竹等5次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暴动。柯村暴动胜利后,还建立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宁春生任主席,下设劳动生产、交通、财政供给、宣传印刷、教育等部门,区乡也都建立了苏维埃和地方武装组织,还建立了红军医院、修械所,同时成立了土地委员会,给农民分了田地。
特委迁往游击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此之前,为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中央根据地的压力,中央决定组织部队北上。1934年7月,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对外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向闽浙赣皖挺进。11月初,与闽浙赣苏区主力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改为第二十师。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12月10日,当由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入皖进入汤口休整之际,蒋介石急电调兵,并派飞机轰炸,对红军实施南北夹击。红十军团由于兵力过少,未能牵制“围剿”中央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反而因孤军深入敌后,陷入同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艰苦转战的境地。
1934年12月,由于谭家桥一战失利,红十军团转至柯村休整时,方志敏接见了皖南特委、太平中心县委的负责人,听取了汇报后,对皖南新苏区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一、要柯村苏区立即转为游击区;二、改组皖南特委;三、成立皖南红军独立团。他还鼓励红军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根据方志敏的提议,军团军政委员会于12月25日在歙县许村召开了会议,决定留下十九师政委聂洪钧加强地方党的工作。会后,聂洪钧在许村附近的一个村庄,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了许村会议精神和方志敏的指示,改组了皖南特委,聂洪钧担任书记 (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副省长、粮食部副部长),李杰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接着,方志敏把红十军团的侦察营留下,加上宁春生带来的300多人和原来的地方武装组成皖南红军独立团,接受皖南特委领导。
1934年底,红十军团被迫离开柯村后,皖南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柯村苏区陷入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中。与此同时,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电召特派专员魏寿永来屯溪,收揽地痞流氓,四处搜集情报,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加紧破坏皖南中共党组织。闽浙赣省委交通员詹坚农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屯溪阳湖收容所。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在屯溪东杨梅山英勇就义。皖南特委委员张金载、王弼等被捕叛变。
皖南特委领导人刘毓标、宁春生等人得知此事后,立即撤除与皖南特委有联络的交通站。刘毓标带一个营到闽浙赣寻找省委,宁春生则带两个营留下坚持斗争。1935年4月21日,宁春生在太平地里溪附近被国民党七十八师五二三团包围,终因弹尽粮绝,在突围中被俘,5月,在屯溪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7岁。其堂弟宁月生,又名宁春发,1933年被闽浙赣省委派来任皖南特委书记,6月,小练事件后任政治交通员,在休宁万安轿行以抬轿为掩护开展工作。后任皖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参加柯村暴动,兼任太平县委书记。1935年5月在与敌苦战中不幸牺牲。5月21日敌人得知后,割下其首级解送屯溪行署,挂于树上。
1939年,刘毓标(左)在安徽。
特委书记聂洪钧1935年1月中旬离开皖南到上海,留在上海工作。3月,特委副书记李杰三、委员陈直斋为躲避敌人抓捕也先后到了上海。1938年4月,曾随方志敏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太平留在地方开展游击战争的泾旌宁宣中心县委书记李步新,被任命为皖南特委书记,继续领导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直至皖南事变后转移到江北。
中共皖南特委虽然在皖南(徽州)地区存续时间不长,但在闽浙赣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发展皖南、浙西地区党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皖南革命斗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