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17秦明凤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问题对策

秦明凤

摘 要: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粮食生产在人类生存与国家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个永恒主题。古人也有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的说法,与此可见粮生产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与发展,目前粮食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近几年来广大农民的种粮意愿并不强烈,出现了改种经济作物或者撂荒等现象,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县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粮食生产;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大量转移, 而且由于种粮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从事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日益减少,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矛盾逐步显现。确保粮食安全现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普通老百姓关注的重要话题。粮不在仓而在田,粮食生产搞好了,粮食供应才有保障;粮食生产没有搞好,粮食供应就会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现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十分必要。现笔者就我县当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调研和探讨。

一、发展现状

1.种植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1)粮食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水稻面积适度下调,积极扩大鲜食甜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全县建成2个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基地,并通过区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承担桂林市稻田秋种玉米栽培技术创新研究与示范推广甜玉米1.15万亩。推广早稻+秋红薯+红薯干的发展模式,示范区面积达到650亩,辐射带动面积5000亩。

(2)规模化经营巩固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日渐繁荣。2017年,全县粮食加工企业28家;合作社总数达到14家;家庭农场1家。

(3)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已获得一个有机大米品牌,三个绿色大米产品认证 ,一个无公害大米认证。

(4)产业发展持续向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已经形成了桂林金土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桂林绿苑米业有限公司、县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龙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玉宏玉米专业合作社等粮食生产、大米加工、红薯干加工、米粉加工等加工转化链条。品牌效益逐渐彰显,已经创立了“山水谷”、“天下禾”、“山水兆丰”、 “米诗福”、“闫氏”等多个著名品牌。

2.粮食作物占耕地的变化情况,粮食用地转变为非粮食用地的有关情况。如水田种植果树等非粮作物的情况等。

由于水稻种植效益较低,近五年来我县双季稻改单季稻、双季稻改种其他作物,或者双季稻水田被征用作建设用地的面积较大,粮食种植面积下调了大约5万亩。如全县双季稻改单季稻的面积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3500亩;全县水稻改种其他作物的面积26800亩,仅潭下、九屋乡镇改种柑橘的水田超过一万亩;双季稻区被征用修路、园区建设等用地超过10000亩,定江镇的动车站西站建设用地水田面积征用约2000亩,1号工业园和3号工业园征用水田面积约3000多亩,西二环公路建设用地大约450亩;镇西环路建设水田征地大约200亩,动车组检修站建设征地1179.061亩(水田占据比例大概60%,折合约700亩)。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粮食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粮食生产主要是以种粮农户的家庭承包责任田为基础,生产经营规模小,绝大部分农户存在着种粮就是解决自家吃饭问题的陈旧理念,加上种粮的效益比较差(水稻亩产量按较高水平管理亩产1000斤稻谷,亩产值约1450元,纯收入不到500元),以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务农人员减少,留守劳动力基本是老弱幼妇,劳动力不足影响粮食种植面积,个别地方出现稻田季节性撂荒现象。

2.粮食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且大多带动力不强、 运行不规范,难以带动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及品牌化销售。

3.粮食物流体系落后,缺乏功能齊全的批发市场及大型的加工物流企业,物流体系,加工销售等产后服务水平滞后,粮食加工流通增值还没有显现出来。

三、发展粮食产业的对策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 国家自立的基础; 粮食生产既是一项经济任务, 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我县的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单产,调优品质,促进加工转化增值。

1.稳定面积

一是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撂荒土地的整治工作。三是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四是大力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大力推广果园、玉米地间套种马铃薯、大豆等技术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积极推广良种良法

引进一批高档优质品种和超级稻新组合,推广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及公共植保等新技术,努力提高粮食高单产水平。同时做好稻田耕作制度创新,双季稻地区推广“稻+稻+菜”、 “稻+菜+薯”、“稻+菜+菜”、 “稻+稻+菇”、“稻+灯+鱼+菇”等高效农业模式。

3.大力培育粮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

建立农业产业化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创办或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建立加工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信息提供等服务网络,提高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创新构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开发服务平台,努力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流通和产后增值。

4.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强化技术培训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广校等平台和载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快建设粮食生产经营现化代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贺正勇,易红兵. 我国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2009,22:59-61.

[2]常凌云. 林州市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3:324+332.

[3]金涵春.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294-295.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