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分析
2018-12-17吕通于春捷
吕通 于春捷
摘 要:畜禽病毒性疾病是畜牧业、家禽养殖者最为重视的一项内容,不仅关系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饮食健康。病毒性疾病是畜禽传染性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类型,一些疾病甚至属于人畜间可传染的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極大。多数兽医对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利用疫苗等药物,药物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强,且用药费用相对高昂,且治疗效果也并未取得稳定的效果。本文对中兽医防止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关键词:中兽医;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途径
畜牧养殖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饮食、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病毒性疾病是畜禽常见的疾病,畜禽在发病后,造成畜禽大面积感染、发病甚至是死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受到显著的影响。中兽医是指利用我国的传统中医手段,对畜禽的病毒性疾病开展预防和治疗,促进畜禽健康,保证经济效益与生产安全。本文对中兽医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概述
目前我国的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体系尚未得到有效的确立,疾病的预防、治疗与控制,多数以预防为主,养殖者为减少和避免畜禽出现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大量为畜禽注射疫苗与药剂,导致养殖成本增加,且无法保证畜禽的肉质安全,甚至造成药剂超标无法上市出售的问题,一旦这些畜禽流入市场,则会对购买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我国的中医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现代免疫学需求,且应用方便、安全,成本更高,在触目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中应用价值大,可行性强。
二、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方法
1.调节畜禽免疫功能
中医的主要核心,在于辩证施治与整体观察,中医将维持畜禽生产生活的能量看做是“正气”,将导致畜禽出现病毒性疾病的感染源看做是“邪气”,正气受到邪气入侵,出现无法调节平衡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畜禽病毒性疾病发病。而现代免疫学则认为,免疫系统无法起到防御作用时,就会导致感染和疾病发生。与中医理论中“正邪”概念相似。中医可以利用“正邪”理论为畜禽开展疾病预防工作,调节畜禽的免疫功能。
2.增加畜禽的病毒性疾病防治效果
中医理论中,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辩证施治为主,其根本在于帮助畜禽祛邪扶正、固本强源,不但能够促进畜禽疾病迅速康复,还能够增加畜禽的免疫功能,改善畜禽的治疗效果。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在畜禽的疾病治疗中,可利用药物、针灸开展治疗,药物治疗的成本低,对增加畜禽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三、中兽医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具体途径
1.中药制剂的应用
中药制剂在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相对较多,包括多种验方与药剂,畜禽药剂中,以瘟毒安散为主要用药,该药物的作用是扶正解毒,成分共包含板蓝根、黄芪、淫羊藿等,主要应用在畜禽感冒、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气管炎等感染性疾病中,上述疾病在发病后传染性强,发病面积大,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影响大,因此在预防此疾病时,如仅通过注射疫苗效果较差,预防效果也无法保证,利用瘟毒安散进行预防与治疗,单位用药剂量低,用药费用低廉,对畜禽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的效果。
2.针灸治疗
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工作,针灸治疗的应用相对较少,尤其对家禽的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无法凸显,因此主要应用在大型牲畜的特殊疾病治疗当中,针对治疗对家畜的活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实施不易,多数兽医针灸治疗的能力不足,因此大面积开展针灸治疗的条件相对不足。治疗效果也无法与药剂相比较,需要未来多开展研究与实践。
四、结语
畜禽在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活中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畜禽养殖期间,出现出禽病毒性疾病的几率较大,且由于近年来我国进口养殖物种不断增加,我国的畜禽病毒性疾病类型也随之增加,疫苗等药物的使用,则导致病毒性疾病的抗药性逐步提高,中兽医是我国特有的兽医种类,利用中医理论与方法,能够促进畜禽病毒性疾病预防效果与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彦宁. 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探讨[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02):45.
[2]刘振海. 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5,35(11):130+142.
[3]盛达棋. 浅谈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和途径[J]. 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2):54.
[4]徐贵阳. 中兽医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J]. 湖北畜牧兽医,2015,36(12):26-27.
[5]韩文宝. 探究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及其途径探讨[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