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稻新品种武运粳31号的引进推广与机插高产集成技术

2018-12-17戴红霞曹彩凤王翠鲁秋荣何永胜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戴红霞 曹彩凤 王翠 鲁秋荣 何永胜

摘 要:针对武运粳23号2105年以来在生产应用中穗颈稻瘟病表现明显的等系列问题,句容市农业部门及时引进了替代新品种武运粳31号。现就该品种特征表现及机插集成技术作一阐述,以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关键词: 武运粳31号;品种特性;机插高产;集成技术

一、武运粳31号来源与品种特性

1.品种来源

武运粳31号,品种审定编号:苏审稻201508。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 2608(淮稻 9 号× 武运粳 23 号) 作为母本繁殖 103(武运粳 7 号× 宁粳 3 号)作父本杂交配组。于 2010 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武运粳 31 号自 2012—2013 年参 加江苏省区试。 2年平均单产10431 kg/h m2:2012 年较对照武运粳 23号增产 5.7%,达显著水平;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在武进区礼嘉镇万顷良田大面积种植较武运粳 23号增产 7.7%;2014 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0432.5 kg/h m2,较对照武运粳 23 号增产 8.2%,增产极显著。

2.主要特征特性

武运粳 31 号株型较紧凑,群体整齐度好,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强,叶色绿,生长后期转 色好,上下青秀,活熟到老,落粒性中等,偶有短顶芒,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有效穗 303万穗 /h m2,每穗实粒数 150 粒,结实率 90.6%,千粒重 28.1 g,株高 97.9 cm,全生育期 160 d,较对照武运粳 23 号成熟期相仿,灌浆快。该品种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较抗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2014 年检测,整精米率 72.2%,垩白率 12.0%,垩白度 2.5,胶稠度 70.0 mm,直链淀粉含量 16.2%,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二、生产引进与产量表现

武运粳31号自2015年引进推广,该品种在生产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高产稳产与优质多抗特点,受到了广大种植户普遍好评,目前与镇稻18、南粳5055均为该市的主推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6.6万hm2以上,近两年武运粳31号推广面积稳定在5.0千hm2,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平均产量9375 kg/hm2,一般产量在8625--9000 kg/hm2左右,高产田块达到9750 kg/hm2;较大面积的武运粳23号增产450--900 kg/hm2,增产优势十分显著。

三、机插高产集成技术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苏南地区机插秧最佳播种期为 5月20―25日,皖南地区可推迟2~3 d,苏中地区可提前2~3 d。在搞好药剂浸种基础上,大田用种量掌握在45.0~52.5 kg/hm2。基肥要足,断奶肥、接力肥酌情施用,移栽前結合病虫防治施好起身肥。机插秧秧龄掌握在18~25d,株高20—25cm。

2.合理密植,降低群体起点

中上等肥力田块穴数22.5万穴/hm2左右,基本茎蘖苗75万~90万个/hm2;肥力较差的田块24.0万~27.0万穴/hm2,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2。机插秧栽插前大田需上水旋耕整平后沉实2 d左右,移栽时田内保持瓜皮簿水层,中速行驶,切块档位置4-5苗。

3.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武运粳31号产量潜力大,需肥量较大。施肥时要控制总量,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节氮增磷补钾加硅添锌肥。产量10.5 t/hm2,施纯N 270~300 kg/hm2、P2O5 67.5~90.0 kg/hm2、K2O 135~180 kg/hm2。氮肥中基蘖肥与追肥之比以6∶4为好。因武运粳31号分蘖性好,故要重视钾肥的施用,特别要做到带钾肥搁田。追肥施用要及时,用量要足,一般分蘖肥施尿素187.5—450 kg/hm2,栽后7d施用;促花肥施尿素112.5~150.0 kg/hm2+高浓度复合肥187.5~225.0 kg/hm2,在余叶龄3.5叶时施用;保花肥视叶色深浅适施尿素60~75 kg/hm2或高浓度复合肥112.5~150.0 kg/hm2,在余叶龄1.5叶时施用,保壮秆大穗,活熟到老。

4.节水灌溉,合理调控群体

坚持薄水栽插,寸水活棵。活棵后浅水勤灌,达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使分蘖早生快发。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75%~80%时即及时控水搁田,反复多次,由轻到重,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即可,以抑制无效分蘖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根系活力。孕穗至扬花期应建立浅水层,以利于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上水,干干湿湿,以利于养根保叶,活熟到老,切忌断水过早。

5.病虫草害防治

武运粳31号综合抗病虫性能较好,但仍需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注意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由于氮素施用水平较高,应注意做好纵卷叶螟、三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及杂草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洁芬,朱邦辉,张庆.武运粳3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稻米,2015,21(06):109-110.

[2]夏肄锋.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31号”在苏州地区的机插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6(04):51+67.

[3]王志明,陶健,陆卫达.“武运粳31号”在江阴市的引种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7(01):27+38.

[4]陆玉.武运粳31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08):28-29.

作者简介:戴红霞(1971-9-)女,汉族,江苏句容,句容市农委植保总公司技术干部,农艺师,主要负责农药种子配供与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