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香菇高产栽培技术

2018-12-17胡团王从连高传青

农家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无公害种植技术

胡团 王从连 高传青

摘 要:真菌类蘑菇包括草菇、鸡腿菇、香菇、平菇等。香菇因其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加之其销售价格较高,种植管理技术易学易懂,非常适合农民朋友在秋冬农闲季节种植栽培。

关键词:真菌类;无公害;种植;技术

一、菌袋制作

1.原料准备:选用板栗枝、苹果、杨、柳、桐、槐枝等阔叶树木均可作培养原料,只要不霉变,粉碎后均可使用。

2.栽培期的选定:最佳季节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旬最高气温30℃以下,旬平均气温26~28℃。

3.香菇菌袋发菌温度要求:接种后1~7天,袋温比室温低1~3℃,室温可控制在28~30℃,7~10天,发菌要求温度26~28℃。10~15天,菌袋开始自行升温,发菌要求温度24℃~28℃。15天以后,菌袋自升温情况和自然气温下降情况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掌握得当,合理利用通风,把菌袋摆密或摆稀,层数增高或减低,这样整个发菌期60~70天(如 8月中旬种植至9月中旬),基本不用增温设备,依靠自然气温即可顺利完成,达到基本恒温养菌的要求。这样既能减少很多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又能达到发菌好,出菇适时,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4.把“三关”夺高产:(1)接种期旬均气温不超过28℃。(2)脱袋转色时(培养60天左右)旬均气温不低于15℃。(3)出菇期,即第一批子实体形成,并长到1cm以上,必须在当地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采收完第一茬菇。广大农村袋栽香菇,必须切实把好这三个关键时刻,不然管理难度大,费用增加,产优质菇时期短,菇的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

5.配料:(1)木屑38.5kg,麸皮10kg,石膏1kg,糖0.5kg,PH值7.0~7.5,含水量55~60%。(2)锯末35kg,棉籽皮7kg,麸皮6.5kg,石膏1kg,糖0.5kg,PH值7.0~7.5,含水量55~60%。上述各种原料要称量准确,反复搅拌均匀,“料水拌不匀,种菇坑死人”。适当调高PH值,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提高纯菌率,促使菌丝提早分解利用木质素,提前出菇。配料要求:配比合理,称量准确,搅拌均匀,稍干勿湿。

6.装袋:选用食用菌专用筒袋,要求厚薄均匀、耐拉、耐温,承受温度在115℃,无微孔的优质塑料袋。截成长60~65cm,一端打均匀小褶用线扎紧,再用烛火烧熔化,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不要过实或过松,以手托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料袋两端不下垂为。扎口时要把袋口部粘着的培养料擦净再扎,防止杂菌从此处污染。装好的袋要轻拿轻放,摆放在铺有消毒好的麻袋、编织袋等物,防止砂粒刺破料袋,造成微孔,导致杂菌感染和水袋。

7.蒸料:蒸锅加足水,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装至锅顶,不可把料袋排成“井”字形。装锅前先起火,或和装锅同时起火。争取在4~6小时内达到100℃,达到100℃后不掉水,不降温,每小时耗水20kg左右,保持24小时(或更长),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8.接种:接种室、发菌室在同一房间进行,使用前7~10天打扫干净,老房间要用石灰水刷墙壁,房间潮湿撒生石灰除湿,使用前4天,把出锅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每个房间用0.5~1kg硫磺点燃熏蒸房间,密封房门至进料时打开。袋温降到30℃时开始接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和早晨进行。接种前门口要铺上5~10cm厚的石灰,进入人员必须经过石灰,叫“白灰封门”接种人员要搞好个人卫生、技术熟练、快速、敏捷、配合得当的四个人为一班,一人擦袋面打孔,一人点菌种,一人贴胶纸,一人搬运。接种前先点燃酒精灯,接种用的所有工具,都要火焰消毒。用接种器整块整块把菌种取出,迅速接入穴内,尽量不要把菌种打碎,每接完一袋菌种,必须把接种器经酒精灯火焰烧灼一次,才能接下一袋,防止因菌種问题交叉感染。

二、培育

1.发菌:菌袋发菌培育是一项认真、细致、时间较长的复杂工作,从接种到菌袋达到生理成熟全过程需60天左右,因香菇是恒温发菌,变温出菇的菌类,整个发菌期要求基本恒温24±2℃,相对湿度70%以下,暗光、通风。发菌温度要恒定在22~26℃(料温),绝对不能过高过低。前期24℃菌丝发育生长最好,后期27~28℃胞外酶分泌最旺盛,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能力最强,能积累大量营养,对出菇有利。

香菇菌丝对温度刺激的表现特点敏感,接种后菌袋培育具体措施和操作方法如下:1~6天:不要翻动菌袋,不要通风。此时袋温比室温低1~3℃,室温可控制在28~30℃,正适合发菌的温度需要。点种后,每天测量温度3~4次,门窗遮阴,造成室内暗光,一直到50天左右。7~10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第七天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袋发菌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及时处理,漏种的及时补上。以后7~10天翻堆一次,前两次翻堆,一定要轻拿轻放,以后几次翻堆,手法可以加重,增强刺激,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11~15天:菌丝已开始旺盛生长,菌丝生长,以保温为主加大通风,进行第二次翻堆。16~20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可控制在22~24℃,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21天以后,接种穴菌丝接连,随着揭孔、刺孔增氧,菌袋自升温可比室温增高5~10℃,注意通风,散堆降温。

2.脱袋方法及注意事项:(1)将菌袋运至菇棚或专设的特色场所。(2)用利刀把薄膜切开,所用刀片及切线部位用酒精棉球擦净消毒。切口不可过深,划破薄膜为准,不可伤及菌丝。(3)脱袋在菇棚内进行,如专设转色场地,要边脱袋,边摆放,边盖薄膜,防止菌袋、菌膜脱水干燥。(4)脱袋最好选阴天或晴天早、晚进行,大风天气不宜进行脱袋。(5)有杂菌感染的菌袋,不脱袋,采取带袋出菇。(6)事先将专用转色场所或菇棚用喷雾器洒湿,保持空间相对湿度85%。

3.转色管理:转色是香菇独有特性,是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管理的具体措施为:(1)脱袋后1~4天,密封薄膜,不翻动菌袋,保持温度18~22℃,湿度85%遮光成阴。(2)第5~8天,菌丝表面分泌一层黄色到棕褐色水珠,此时结合揭膜通风,连续两天给菌袋喷水,第一天用喷雾器轻喷,把黄红色的水珠冲散,第二天加压重喷把过浓的棕红色水珠冲净,然后将菌袋表面菌丝干燥不粘手时再覆盖薄膜,转色一般8~12天完成。(3)第9~15天,转色结束后,每天进行干湿差及温差刺激,昼夜温差拉大到10℃以上,但要掌握最低8℃最高22℃连续3~4天,即可有大量菇蕾发生。

4.变温催蕾: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的菇类,必须创造一个温差和干湿差条件,保证原基形成并正常发育成菇蕾。具体措施如下:拉大菇棚温差,低温变温催蕾,当旬均温度在8~22℃时,都是催蕾合适温度。但温差必须拉大到10℃以上,干湿差15%,连续处理3~4天茵丝便可互相纽结成原基。出过一、二茬香菇的菌袋,要及时补充菌袋内的水分。

三、香菇的采收及标准

菌袋转色后,进入正常出菇管理,待香菇菌盖直径长到4~6cm时,不开伞,为最佳采收标准,这时香菇的质量最好,商品价值最高。在采收香菇时,一定要把香菇的根部从菌袋上摘下,以防毒变感染菌袋。

猜你喜欢

无公害种植技术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