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覆膜起垄栽培技术
2018-12-17彭友平
彭友平
辣椒是我县特色的经济作物,通过良种良法种植,一般亩产可达3000--4000公斤,与传统作物相比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具体技术如下。
一、地膜覆盖栽培作用
采用地膜覆盖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具有保温、保水、提早上市,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1.提高土温。地膜覆盖最显著的效果是提高土温,无论是保护地栽培还是露地栽培,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减弱土壤及地表的有效辐射和热损失,覆盖地膜后,0—10厘米深的土层比不覆盖地膜的提高3—6°C,最多可达11°C。
2.保持土壤湿润。覆盖地膜后可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使土壤湿度经常保持在辣椒所要求的适宜范围。
3.防雨防涝。我国南方春季低温多雨,辣椒定植后常阴雨连绵,采用地膜覆盖,可阻止雨水进入土中,避免涝害。
4.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条件。采用地膜覆盖,农事活动减少,避免了土壤的践踏,雨水和浇水都不直接冲击畦土表面,可防止面板结和养分流失,同时可为土壤微生物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5.减少劳力。投入地膜覆盖,蒸发量较小,灌溉次数可大大减少,浇水及雨水不能直接冲击土壤,土壤不易板结,可减少中耕,薄膜紧贴地面,土表温度最高可达50°C以上,杂草种子萌发以后,就可被杀死,有效地防止杂草丛生,减少了除草次数。
6.经济效益显著。采用地膜覆盖提早了开花结果,同时地膜覆盖的果实膨大速度比露地快,因而提早了上市,价格高,经济收入高。
7.减少病虫害。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受抑制,雨水不能直接进入畦土,田间的空气湿度降低,使因湿度过高而引起的病害减少,如辣椒疫病和疮痂病。地膜覆盖能够防止冬季躲在地里的害虫出来危害辣椒地上部分,也可以在进行药剂防治时,防止害虫躲到土层中。
二、品种选择与育苗
地膜覆盖栽培对品种无特殊要求,露地栽培采用的品种,一般都可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但目前生产辣椒地膜覆盖栽培主要是以提高土温,提早上市为目的,因此最好选用品种如永利109、辣丰五号、辣丰六号,湘辣七号,辣丰三号,博辣六号等。辣椒育苗最好采用温床育苗、营养土方或营养钵育苗,以保护根系不受损伤,培育壮苗大苗,定植时最好带蕾带花定植,提早开花结果。
三、定植前的准备
1.场地选择。辣椒忌连作,因此场地应在3—5年内未种过其它茄科作物(茄子、土豆、番茄、烟草),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灌能排、雨季不积水、旱季不缺水。
2.深耕整地。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耕翻要比露地深,要深翻至底土层,深翻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同時可将士表层中的病原菌和害虫翻入底层杀死。然后细耕,底土可适当粗大一些,成坨成块,以利透水透气,排灌畅通,土壤疏松。表层土粒要细碎,平整,无大块大地,不出现坑洼,这样才有利于将地膜紧贴在畦土表面,发挥覆盖效果。
3.施足优质基肥。在整地、做畦时一次性施足优质有机肥,尽可能保持土壤肥分在较长时间内满足辣椒生长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对肥力中等的菜田,每亩应施优质农家肥1500—3000公斤。为提高肥效,应将底肥沟施,不要进行分散性全田铺施。为防止底肥烧苗,影响成活,应在离基肥一定距离的地方重新挖定植穴和放定植营养土,施肥不能过浅过深,以土层10一15厘米深为好。如果土壤表层中肥分过高,根系向土表发展,不利植株生长,而且易造成植株倒伏,施肥过深,不能及时吸收养分,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4.作畦铺膜一般春季栽培,畦的高度越高,其增温值越大,越有利于多雨地区和低洼易涝地块在雨季防雨涝,但不利于旱季、干旱地区、山岗坡地抗旱保苗。因此在确定畦的高度时,要综合考虑到地势、土质、季节、气候、水位及耕作管理水平等条件不同做到田地制宜,以便充分发挥地膜覆盖栽培和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安排畦的宽度时,一般采用130厘米开厢,采用双行种植。定植方法有两种盖膜形式,一种是先盖膜后定植,另一种是先定植后盖膜。适合于辣椒高畦地膜覆盖栽培的是先盖膜后定植。盖膜前,先将畦土四周边用锄头和铲子切削去约厘米厚的泥土,畦边切宜,切削去的泥土先放置于畦沟中,再检查畦土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凹凸和大坨大块,否则应将畦土表面重新整平,整细,然后三人一组,两人将薄膜铺盖于畦土上,之后在畦的一头将薄膜用土压紧,然后一人在畦的另一头将薄膜展开并拉紧,使其紧贴于地面,两人在畦的两侧将膜用土压紧,压膜的土为切削畦边的泥土,为保证覆盖地膜的质量,盖膜一定要严实,不能有孔隙通风进气,磨损破孔处应用泥土封住,否则气温难以上升,杂草易丛生。盖膜宜在定植前7—10天进行,待土温升高后再定植,可促进根系发育.成活很快,有利辣椒正常生长。盖膜不宜在大风天气进行,防止大风破坏地膜。膜盖好后,定植之前,应在膜上适当压一些泥土,防止大风鼓坏地膜。
四、定植
1.定植期。辣椒地膜覆盖并不能避免晚霜或者低温对幼苗的危害。因此,地膜覆盖栽培的幼苗定植期只能比露地早几天,一般不能超过10天,应在晚霜过后,耕层10厘米深处的土温达到10一12°C时才定植。
2.定植 定植时,根据定植株行距和定植穴的粗略位置,用小栽锄将膜砸一个小孔,并同时将畦土作一个小穴,将辣椒幼苗的根置于小穴内,用小栽锄往前推一下,将土压住根,定毕后,将小栽锄抽出薄膜,这样小栽锄只入膜内一次就将一棵幼苗栽植好,简单方便,孔隙小,效果好。定植好后,要及时满足压蔸水,并用堆肥土或菜园土将定植留下的孔隙及幼苗茎部压住。根据土壤肥力一般亩栽2200-2500株,株行距可70*45-50厘米。
五、定植后的管理
1.水分管理。辣椒定植后的3—5天为缓苗期,因定植过程中造成根的伤害,此期的吸水能力较弱,应每天上午浇一次,活蔸复棵水,以造成土壤层附近较高的空气温度,减少蒸发量,同时保证植株生长发育和蒸腾所需水分。辣椒生长前期,由于植株较小,需水量较少,以及地膜覆盖抑制土壤水分蒸发的效果,一般不需浇水,辣椒大量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地膜覆盖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比较露地栽培,植株高大,生长枝数多,叶面积总量大,须每隔3—5天灌一次,上午9—12时进行,水不漫膜,达到膜高2/3就应立即排水,以防止壤积水而发生沤根死株,进入高温炎热季节,灌水宜在早晚进行,也要勤灌。
2.追肥管理。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辣椒,由于栽培环境条件变得优越,前期产量明显增加,因而要从土壤中吸收、消耗更多的养分,以满足果实和枝叶生长的需要。各地的实践证明,在土地肥力好,底肥充足,追肥及时和精耕细管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出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优势,则增产潜力很大。若在地力不足、中低等施肥水平、田间管理粗放的情况下,则生育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对辣椒的追肥,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即少施勤施,避免一次追肥量太大,而后又多日不追施的弊端。追肥应是速溶性的复合肥和发酵的人畜类尿溶液,一般都随水追施,5—7天施一次,化肥的浓度为0.5%,粪肥为二成稀,如果发现植株黄化矮小,应喷施浓度为0.3%一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提苗,在中后期5—7天喷施一次,有增产延长供应期的效果。
3.地膜保护除杂草。辣椒定植后,畦面上的地膜常因田间操作原因出现裂口,影响地膜覆盖效果。因此,除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损坏薄膜外,一旦发现破裂,要及时用土压严。定植孔及破损处,杂草易在压膜土壤处生长,如果杂草长大再除会造成地膜大面积破损。
4.整枝。盖地膜后,辣椒植株长得高大,采用整枝可增加产量,具体方法是:如出现植株生长过旺,枝叶荫蔽,结果少,在门椒收后,将第一分枝以下的老叶全部打掉,以利通风透气。上部枝叶繁茂的,可将两行植株间向内生长并长势较弱的分枝剪掉。越夏延秋栽培的地块,从第二次分枝处剪去北边的分枝,促发新枝能继续结果,甚至能促使下部分分枝结果,收获“回头椒”。
5.防倒伏。辣椒盖膜后不能采用培土法防倒伏,因此,对辣椒植株生长过旺,结果多,吹大风的地块,要按穴插竹竿支撑。栽培上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以防地上部徒长。
六、辣椒病害防治
1.病害种类
(1)总 种 类 约25种,其中由真菌引起的近20种。
(2)重要病害
苗 床 中: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沤根等。
定 植 后:疫病、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灰霉病、白星病、疮痂病、青枯病、软腐病、白娟病等。
引起落叶的病:炭疽病、病毒病、疮痂病、白星病、白粉病、褐斑病、叶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等。
2.发病原因
(1)病菌来源
种子带菌 :炭疽病、病毒病、疮痂病、叶枯病、菌核病、褐斑病、早疫病、细菌性叶斑病疫病、白星病。
病 残 体 :疫病、白星病、猝倒病、白粉病、黑斑病菌核病、枯萎病、立枯病、绵腐病、菌核病。
土壤带菌 : 根腐病、软腐病、青枯病、灰霉病、白绢病、疫病 绵腐病、菌核病、细菌性、叶斑病、白星病。
(2)发病条件
苗床:
猝倒病:高湿、低温、弱光。
沤 根:床温及地温低,浇水过量。
立枯病: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高温。
灰霉病:低温、高湿。
定植后:
疫 病:高温多湿、雨后突晴、低洼积水、28~30℃。
炭疽病:高温多雨、排水不良、密度過大、27℃。
病毒病:高温、干旱、强光、蚜虫多、低洼、缺肥。
褐斑病:高温高湿。
灰霉病:密度大、高湿、低温、23℃。
白星病:高温高湿。
疮痂病:高温多雨、27~30℃。
脐腐病:干旱缺水、缺钙。
青枯病:25℃左右、田间湿度大、连作、渍水地。
软腐病:高温、高湿。
3.病害识别
(1)猝倒病。子叶期幼茎基部缢缩成细线状,幼苗倒状,病苗附近床面上高湿 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2)立枯病。病苗茎基变褐,收缩干枯,整株逐渐死亡,病部出现淡褐色蜘蛛网状霉。
(3)疫病。叶片2-3cm大小的园形斑,软腐状,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茎基部和分杈处呈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枯死及折断,果实染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成暗褐色干果挂在枝上。
(4)炭疽病。叶片褐色园形斑,中间灰白色,后期轮生黑色小点,果实发病呈褐色水浸状斑,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小点黑色或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干缩后病部呈膜状破裂。
(5)病毒病。叶片出现浓淡相间花叶,叶皱缩畸形,新叶线状,植株矮化;病叶黄化;病组织变褐色坏死,呈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
(6)褐斑病。叶片上园形褐色或灰褐色斑,表面稍隆起,有黄色晕圈,斑中央有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
(7)灰霉病。叶片病部腐烂,长出灰色霉状物,茎部斑灰白或褐色,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花瓣染病后呈褐色,上密生灰色霉层。
(8)白星病。病斑小园形,边缘呈深褐色小斑点,中央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9)疮痂病。叶片呈黑绿色至黄褐色水浸状斑,边缘暗褐色,中央色淡,病部表面粗糙,病斑可融合成大斑,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为疮痂状,果实上褐色园形斑,稍隆起,木栓化。
(10)软腐病。被害果实开始渍水,暗绿色,果肉渐渐腐烂,全果变软且成黄褐色湿腐型病果。
4.防病策略
(1)辣椒收获完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远离田块、水源处烧毁或挖坑深埋,减少来年病菌来源。
(2)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及床土消毒,可有效防止苗期病害发生。
(3)出苗后:通风排湿,阴雪天白天照常揭盖草帘,配合燃放杀菌烟剂及药剂灌根,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等。
(4)定植前:定植前2天苗床喷药,做到带药定植。
(5)大棚内防病:燃放烟雾剂,防治灰霉病、疫病等。
(6)大田防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以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猛飞灵、大生等)为主,每7~10天一次,发病重时用内吸性治疗剂(如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克露等)进行治疗,病情控制后,改用保护剂。
(7)农事操作:先健株,后病株,防止接触传染。
5.实施方案
(1)种子消毒
温烫浸种:60℃温水拌种15分钟。
药剂浸种: 10%磷酸三钠20分钟;1%高锰酸钾10分钟。
1%硫酸铜5分钟; 处理后用清水冲净。
(2)床土消毒 40%甲醛100倍液与床土拌匀,盖薄膜闷5-7天,待土内药气挥发完后使用; 58%甲霜灵锰锌 1公斤加土500公斤拌匀; 50%多菌灵1公斤加土500公斤拌匀。
(3)苗床防病
燃放烟雾剂:子叶展平露心时,即可开始燃放百菌清、速克灵烟剂。
灌根或喷淋:苗床发现少量猝倒苗时,拔除病苗,床内及时灌根或喷淋。58%甲霜灵锰锌 500倍液; 75%百菌清 600倍液; 72.2%普力克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
喷雾:定植前二天,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喷雾。
(4)中后期防病 大中棚内仍可燃放百菌清及速克灵烟剂。
露地喷雾的主要用药
疫 病:甲霜灵锰锌、猛飞灵、杀毒矾、百菌清、代森锰锌 。
炭疽病:猛飞灵、甲霜灵锰锌、杀毒矾、大生。发病初期,及时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200毫克/升的链霉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液,50%的炭疽病福美稀释300-4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稀释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褐斑病:代森锰锌、百菌清、猛飞灵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稀释12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液或百菌清均匀喷洒。
白星病:代森锰锌、可杀得、百菌清
疮痂病:百菌清、可杀得、DTM、农用链霉素
病毒病:病毒A、植病灵、高锰酸钾1000倍液,0.1%硫酸锌
防治病毒病要自苗期开始防治蚜虫,畦面覆盖银灰地膜,轻病株喷施叶面肥,如1%过磷酸钙、1%硝酸钾等。
七、辣椒害虫防治
1.害虫种类 蚜虫、白粉虱、烟青虫、斑潜蝇、茶黄螨及地下害虫
2.危害特点
(1)蚜 虫:成虫、若虫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蚜虫传播多种病毒病,其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2)白粉虱:成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群聚为害,被害叶褪绿变黄、萎蔫,并分泌大量蜜液,污染叶片和果实。
(3)烟青虫:蛀食果实,引起果实腐烂、脱落。
(4)斑潜蝇:幼虫潜入叶表皮内,虫道多为白色蛇形弯曲,有干褐色和湿黑色区,虫道末端明显加宽。
(5)茶黃螨:成、幼螨刺吸为害,受害叶黄褐色,油浸状,叶变窄,僵硬直立,扭曲畸形,植株干枯。
(6)地下害虫:幼虫食害苗根,致使幼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3.防治方法
(1)白粉虱:用扑虱灵、吡虫啉、蚜虱净等喷雾。人工释放丽蚜小蜂。 黄板诱杀:硬纸板上涂橙黄色油漆,干后涂上一层机油,每亩设30块,置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
(2)蚜虫 采用银灰薄膜覆盖,达到避蚜防病目的。黄板诱蚜:方法同上。抗蚜威、灭杀毙、蚜虱净、吡虫啉、康福多等喷雾。
(3)烟青虫 及时打杈,摘除虫果。 Bt乳剂喷雾。功夫、敌杀死、天王星、菊马乳油等喷雾。诱杀成虫:糖10份,酒、醋各1份,加水8份,配成混合液, 加少许敌百虫,晚上放田间,每亩一碗,连放10天,每早收回。
(4)斑潜蝇 安绿宝、爱福丁(阿维菌素)等喷雾。
(5)茶黄螨 克螨特、尼索朗、螨克、速满酮等喷雾。
(6)地下害虫:常由未腐厩肥带入田间。喷洒或灌根: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