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2018-12-17郭紫玥徐三友张鹤鑫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郭紫玥?徐三友?张鹤鑫

摘要: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高校应该结合实际,从思想引领、亲身实践、有机融合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劳动使人猿揖别,是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最直接的因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五千年华夏文明薪火相传。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一直是我国坚持并强调的基本教育方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把劳动教育作为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练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的基础保障,作为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育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激发学生劳动热情的根本举措,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环节。

二、高校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让广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切身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劳与不凡,培养感恩意识、珍惜劳动成果,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明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和“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鼓励引导学生通过持之以恒的劳动实践磨砺意志、增强毅力,引导大学生“走出温室”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最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敬业乐群的良好品德,丰富大学生的劳动情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分析

从社会层面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理想是有利就想、前途是有钱就图”的错误想法开始滋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逐渐膨胀。大学生在上述不良环境中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金钱意识急剧膨胀。部分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显得焦躁不安,充满困惑与苦恼,在择业的知与行的矛盾中进行着痛苦的选择,甚至徘徊和迷惘。

从学校层面来看,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普遍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劳动教育方案。同时,劳动教育实施中也存在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等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致使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艰苦朴素精神的淡化,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往往只注重理论、轻实践、轻视工农、厌恶劳动、贪图安逸、不珍惜劳动果。

从家庭层面来看,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部分家庭出现“只要子女愿意学习,劳动方面父母包办”的现状,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力、轻体力的思想,导致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同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学生长期生长在宠爱或溺爱的环境中,进入大学后明显缺失自理、自理能力,表现为自负、自私、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从个人层面来看,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人大学,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实践机会少,因而自我评价不够成熟,整体上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同时由于受到网络中快餐文化、“锦鲤”文化、“网红”文化等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性日益明显,物质需求日趋强烈,甚至存在厌恶劳动、鄙视劳动、好逸恶劳、拈轻怕重等错误思想,缺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四、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途径

4.1 坚持思想引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为指导思想,通过学习讲话、观看影片、交流讨论等形式,开展以加强劳动观教育的主题党团日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涵养劳动情怀,鼓励青年学子在勤奋劳动和刻苦学习中养成认真敬业、自信自律的良好素质。同时,高校可以探索“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在学生中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4.2 坚持亲身实践,划分卫生责任区域。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卫生责任区域,组织本科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加强劳动教育、重申劳动价值,让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来之不易,引导青年学子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正确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让其在劳动实践中悟道理、明事理,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新的校园风尚。

4.3 坚持有机融合,紧密联系现有工作安排。

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至本科生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将宿舍卫生、个人卫生、参加义务劳动等情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敦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正确劳动意识。同时,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实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专业知识、体味劳动精神、涵养劳动情怀。

参考文献:

[1]刘向兵,李珂.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 (04)

[2]袁华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 (26)

[3]孙秋霞.高校劳动教育功能探析[J].山西青年,2018 (10)

[4]才忠喜.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5)

作者简介:

郭紫玥,男,陕西安康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三友,男,江苏灌云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张鹤鑫,女,吉林通化人,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