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2018-12-17王婷婷李晓东
王婷婷 李晓东
摘要:在互聯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新教育观念以及新的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表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特点。与此同时,现代化的智慧、立体等特征也随之呈现出来。在网络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网络教学开放型、互动性的特点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保障机制的完善,不但让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认知得到充分的提升,任课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学生管理;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5-0138-0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购物、网络社区、外卖等等各类网络活动成为大众的日常,并且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也逐步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容置疑,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大众的空间以及时间上有了更加可选择的余地。我国政府在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指出:“互联网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需要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综上所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但给教育带来了无比大的挑战以及压力,同样,给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为让各个不同学习者的得到满足,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就被全世界推广,并且流行之快,国内各大高职院校顺应世界潮流,并且加入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方法的建设队伍中来。不过,随着国内短时间的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未完全成熟的在线课程被推广,教育教学保障在有所匮乏的情况下,其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果也让大众有所怀疑。2015年,教育部针对互联网教育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加强课程建设与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监管,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网络教学质量以及成为教育质量保障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之快,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无法得到满足,如何有效的保障教育质量以及教师的评价方法成为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目前,许多高校把面向社会培养高科技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中的首要任务,如何将传统理论型教育很好的转换为社会应用型的教育,以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以及理论实践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因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方法,使高职院校可以向井然有序的方向和谐发展。
1建设现代教育教学保障体系的意义
近些年,我国教育到了一个新的改革阶段,便是综合治理改革阶段,当然,高职院校管理领域也是无一例外的。这对于创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是非常必要且是迫切的。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以“育人为本”作为教育管理职能的目标,要在管理的观念上进行更新,并且变更管理的方式,以此来寻找学生教育目标与学生管理工作上的统一。然而,要做到统一,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目标、基础与工具究竟是什么。教育教学保障机制不但可以推动互联网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高职互联网教学也可以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必要的满足,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体现其主导性。这对于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
1.1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的完善
高职院校中互联网作为其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创建必要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可以使高职院校中的互联网教学顺利开展,互联网教学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完善,并且以此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创新,让高职教学有更大的针对性。以此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习惯,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得到有效的改变,让高职院校教师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置于如何对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中去,学生的以往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为媒介的教学活动中。
1.2高职院校教学行为有所限制并且得以规范
创建必要的网络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换句话说,高职院校可以使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教学的方法、流程、实践等,要在严密的监控保障之下进行,从而让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走向规范化的标准道路。首先,教育教学保障机制要依靠于必要以及完善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以这些规章制度的发挥得以长久运行,并且让教学活动得以规范,以此落实并且发挥互联网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教育教学保障机制的高效运行,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活动更加的标准化执行,与此同时,互联网资源大并且普及推广使用,会使高职院校教学走向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的方向。
1.3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推动,并且不断提高
高职院校因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得到了必要的制度约束,从而让高职院校的教学课堂因制度的完善而日益配合,教学质量因此制度的完善发挥出最大效用。首先,为适应对新技术环境的教学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持续不断的提升科技素质和教学技能。其次,为了使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丰富并且完善,高职院校教学会采用大量新颖的教学方法。再者,当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高职教师激发出来后,学生会积极参加各种课程教学活动,以此方法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2.1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强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因此有了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高职学生可以对网络学习平台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可以利用有效的互联网资源对学科教学进行及时地掌握,对教学的最新动态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都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针能得到及时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对寻求到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高職院校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互联网技术。例如,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技术展开一系列的线上教学模式,以一对一同步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中得到学习,并且掌握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作业。与此同时,高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查找教学的相关资料,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参与研究教学讨论,与名师对话得以实现等等。时间、空间不受到局限,这是互联网时代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它可以让学生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受教育,并且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多、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随着教学资源地不断更新换代,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持续的网络学习,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2.2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并且互相融合
从2008年起,微课以及慕课等教学手段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广泛应用,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手段的多种融合,学生对教学的关注随之升高。以微课的教学方式,高职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高职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对视频学习的反复观看,寻求有利于自身的教学信息以及学习手段,以此来突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新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模式。
随着微课教学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高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并且逐步深入,可以随之调整有关教学的计划,并且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更加适合学生自身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针对性的满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让高职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疑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提问以及交流,以高职教师的有效交流方式,为师生之间打造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从而更易达到学习的目的,此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2.3高职院校教育趋于大众化、终身化的发展
社会企业在严峻、激烈的竞争中,对人才的需求愈加严苛,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育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持续不断的转变中,以更加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正在从单一的学院教育逐步向在职学习中转变,更甚者终身学习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学生以及教师通过对互联网的学习,社会各个领域人士都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的对象更加宽泛。与此同时,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学习内容的多元多样化,教学模式快捷,趣味性提升,可以让更多的人群关注到教学资源,并且随之加入。在工作中企业人才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的快捷,不断地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朝向终身化的发展,教育范围也越加大众化。
2.4高职院校将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在高职院校中,其教学方针主要是以提升学生自身技能作为发展前提。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是通过网络学习,能够获得优良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学生在结束学业走入社会之后,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要求。故而,高职院校可利用互联网发展技术能够将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来满足大众的教育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民受教育以及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
3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特质,立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学管理、共享化资源便捷会用、大平台化诊断式教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等方面是网络教学的新辅助平台教育模式。就当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情况来分析,主要展现为以下特质:
3.1教学服务工作更加现代化
高等院校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让其工作更加现代化,这并不是信息与传播技术把实在的高等院校转变为虚拟的学院。如今“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标志是教学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学院育人标准的中枢系统。教学活动从数字化初期“一卡通”转变为“一链通”,教学资源的结合因为网络的出现愈加融合,而教育各部门之间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也日益畅通,学院可提供图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查找以及阅读文献资料愈加便捷。高职院校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学习方针,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并且依靠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予以掌握,以此来完成学习计划,达到学院以及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有效实现获取学习资源的现代化的目标。
3.2网络教学平台的深入,课程设计更加智慧化
对于学生,掌握稳定的课程学习,以培养个人的素养以及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网络教育教学的发展,网络平台在网络课程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推广,学习质量随着课程学习的智慧化,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学习。高职学生利用智慧化的环境,针对个人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业的未来规划,创建更加合理的课程学习程序。这足以展现了网络课程具有“手段、方针、存在性、个人性”的综合特质。
传统的课程学习一般是以看教材、听教师讲课、记笔记、作业、考试等一系列单一的学习程序。而网络教学平台则是为高职学生提供混合式的教育学习模式,为其提供智慧化的环境,其中包含: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一系列环节,有网络教育教学的支持,课程智慧化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并且任课教师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作为上课其主导作用的教师,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以此产生了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的学习课程,在线上进行学习小组与任课教师的互动,在线下可以与课程辅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索,以此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促进任课教师持续不断地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中,任课教师依靠网络平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课后更加主动的学习,也可以对人机交互功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在线测试以及平台自主评阅的功能因此得到实现,学生可以一边进行学习一边进行测试,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便捷性,以此提升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对于学习的紧迫感,学生可以通过自觉有效的课内课外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3家庭与校园进行协作,将“育人”模式多维化呈现
在这个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交流更加便捷,以此学生家长可以看到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网络平台全面开放。通过对平台的加入,学生的家长可以对学生的主要课程、师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教师提出建议,以此推动了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4网络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实践性效果
4.1 “六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开放型学习模式
以教师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主导,学生学习的需求作为导向,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完善教学功能的设计,形成“个人中心、课程中心、作业中心、在线测试、课程论坛、预约中心”六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学习功能模式,任课教师的资源在网络平台中得以共享,有效解决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教师教学的效率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4.2团队的凝聚力随之增强
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对课堂教研活动形式进行了有效的转变,课部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不再受局限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利用互联网平台指导新教师,共同在线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团队成员之间可以上传教学案例、程序实例等等内容,这已经成为目前任课教师的第一手教学资源,以此解决了教师之间查阅资料的实践,并且有效提升了课程的备课效率。团队分工在互联网平台中更加明确,成员之间参与的积极性也日益上升,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研究的活动,课部教学质量也达到了学校的A级标准。
4.3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显著
在网络教学中新技术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移动的学习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及推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的选择性愈加提升,选择范围也随之提升,学生无论何时何地自主的学习方式成为时代的新常态。
5结语
坚持以开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原则,把教学置身于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社会发展与教育的互相适应作为教学思考的方向,教学结构进行重新构造、课堂文化将重新建立,以此让课堂由封闭的空间,走向开放的局势,教学时空将不会被局限。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化资源的相互整合,思维空间以及活动形式得到有效扩展,积极利用课内研究讨论的方式,与课外研究进行结合、线上线下互补式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课程与课堂教学功能的拓展,让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并且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汤志军,许巧仙.构建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62-63.
[2]朱家荣,邓广彪.构建有效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与监控系统[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8).
[3]周丹丹.慕课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4]林琳,楊延东.“互联网+”背景下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8(8).
[5]薛涛.关于高职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J].职业教育,2017(2).
[6]杨健.互联网+时代如何提升中职院校教学质量[J].职教视点,2016(23):17-18.
[7]胡婕.网络教学平台:内涵、特征及创新发展路径[J].决策与信息,2018(6).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