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类招生情况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

2018-12-17周玉萍虞敏张学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5期

周玉萍 虞敏 张学平

摘要:该文讨论了数物信类学生所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建设问题,提出了该课程体系结构的内容组成模块。该文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了课程资源建设需按不同阶段的不同步骤进行建设,具体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三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使用阶段。七个步骤是(1)需求分析;(2)规划课程资源;(3)收集素材、资料;(4)实施建设;(5)审核、测试与试用课程资源;(6)完善建设资源;(7)更新、维护课程资源。该文提出了对课程资源的分类、评估和建设原则,最后从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数物信类;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5-0001-03

Talk About Categories Enrollment Situ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ZHOU Yu-ping1, YU Min2*, ZHANG Xue-pi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2.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which is established by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module of the course architecture. Combined with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the article stat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stages. There are seven steps in three stages. The three stages are preparation, design and use. The seven steps are (1) demand analysis; (2) planning course resources; (3) collect materials and materials; (4)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5) audit, test and trial course resources; (6) improve construction resources; (7) update and maintain curriculum resourc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inally, th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resources is expl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Key words: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course resources

數学与统计类、物理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类(简称数物信类)所开设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该大类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也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理工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领域也随之快速发展。为顺应这种飞速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资源的建设都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保持不落伍的状态,而且还要走在该领域的前面。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既要丰富,又不能冗余。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重要参考,抓重点知识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的强化,全面建设好《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资源。

1 课程体系结构

根据数物信类学生的特点,依据《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设置,《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分为9大模块,它们是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和常用办公软件[1]。每个模块中又可细化为不同的知识点。知识点结构简介如下。

1) 信息技术概述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信息、信息技术概念;信息时代的计算装置、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文化等知识,还介绍计算思维概念、云计算概念、大数据等一些前沿性知识的相关概念。

2) 计算机系统模块。该模块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等知识。

3) 操作系统模块。该模块属于比较专业的知识模块。主要介绍操作系统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等知识。

4)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这一模块中所含内容有计算机的解题过程;从问题到算法设计;从算法到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实践;几种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等知识。

5) 数据库技术模块。该模块与专业知识结合比较密切。它包括数据库技术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安全机制;数据库应用系统等知识。

6) 計算机网络模块。该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传输介质;以太网技术;网络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等知识。

7) 软件工程模块。该模块内容属于比较专业知识模块,它包括软件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软件的发展历史和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工程构成与学科内涵;软件工程目标;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工程的原则;软件工程学科与专业;软件文档的地位和作用;软件工程对文档的基本要求;软件文档的种类等。

8) 多媒体技术模块。该模块与前几个模块相比,加入了一些应用在里面,它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等。

9) 常用办公软件模块。该模块是所有模块中实践性最强的一个模块,它主要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如:MS Office 2010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的操作、使用等知识。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基础》中不同模块所对应的知识点和知识类型不同,资源建设也略有区别,如:在“多媒体技术”模块中,其资源的建设将涉及不同的多媒体软件。所建课程案例较之其他模块要丰富些。而对于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等模块,在知识内容方面更偏于理论介绍,相对比较抽象一些。对该部分模块内容的资源建设应以“知识元”或“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建设,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模式

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很多。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永远在路上,这与信息类课程本身的性质有关,信息在发展,教学模式与方法就得不断更新。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成为教学设计实践的热门议题[2]。也有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还有人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还有专门针对数物信类学生教学的“3M教学模式”[1],等等。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都不能绝对的称得上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所教学生的特点、课程性质、课程学时、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到底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更正确也要依据众多因素来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无疑是比较受欢迎的。

结合以上情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当今信息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理论+实践”“教+学”“学生讲+学生听+学生评”“学生讲+老师听+老师点评”,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课程资源的建设都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情况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设出优秀的教学资源,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3 课程资源建设

3.1 课程资源的建设流程

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要事先规划好,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基本建设步骤分为七步:①需求分析;②规划课程资源;③收集素材、资料;④实施建设;⑤审核、测试与试用课程资源;⑥完善建设资源;⑦更新、维护课程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建设期间,如有不妥之处,可随时返回前面已进行过的任一步骤,课程资源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

课程资源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和使用阶段。七个步骤包含于这三个阶段中,每个步骤完成不同的工作,其具体含义如下所述。

1) 需求分析

课程资源的建设如同开发软件一样,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在课程资源建设之前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着手规划课程资源的建设。需求分析做得不到位,则建设出的课程资源可能满足不了用户的使用要求。

2) 规划课程资源

该阶段需详细分析各模块(章节)的内容结构,找出其内容对应的重、难点,设计好课程资源的类型、个数、知识点等信息。

3) 收集素材、资料

根据以上所规划的、需建设的课程资源,收集素材和资料。甚至有些素材需要自行制作和编辑。

4) 实施建设

这一阶段在确定建设课程资源所使用的工具,一般的原则是选择制作者比较熟悉的工具。如对大量文字需处理的话,需熟练掌握文字编辑和排版软件;涉及媒体处理时,要懂得多媒体软件的使用等。

5) 审核、测试与试用教学资源

对已建设好的教学资源进行详细审核、测试与试用,尽量做到细致入微,审核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该阶段一般需要全体课程资源建设小组交叉互审,其目的是发现更多的潜在错误,防止将错误带入到正式使用阶段。

6) 完善建设资源

该阶段是对前一步建设的课程资源进行完善,对前一阶段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与校正,第5步是发现错误,第6步则是改正错误。

7) 更新、维护课程资源

本阶段是在教学资源投入使用后,若有不满意之处,可对资源进行更新和维护;在使用期间如有软、硬件等使用环境发生了变化,则教学资源也将涉及更新和维护。其目的是为了延长教学资源的使用周期。

3.2 课程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类型特点分类:该种分类是按文件类型进行分类,如:视频类、文字类、音频类、阅读类(纸质,如教材)。

2) 根据使用者分类:根据使用者不同进行分类,如:教师使用的资源,学生使用的资源。

3) 根据形态分类:有形的如纸质的,无形的如电子版的。

4) 按与网络的关系分类: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线上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线上资源的建设可以呈现不同形式。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源建设也要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匹配。线下资源是不依托网络的资源,这类资源在今天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线下资源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类,该部分资源的建设可以借鉴传统的教学资源建设方法,目前建设和使用比较多的有教材、教案、演示教具等。

3.3 课程资源的评估

对所建设课程资源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指标、参数包括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得出所建设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教材类,评价的指标之一即是销售量和反馈信息。网络上电子版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依据用户的点击率及反馈信息得到等等。

3.4 课程建设的原则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的强调整体观念,有的注重细节。具体实施建设还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的内容结构决定。对于线上资源建设,依托互联网,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3]。有些则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处理好;要紧紧围绕课程这一中心去开展项目建设,处理好项目的主次关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强调建设课程资源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质量观[4]。所有这些,都是课程建设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4 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是一項持久的工作。资源从建设使用到最后废弃不用,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也可以称之为教学资源的生命周期。在其生命周期内,要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维护与更新,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延长其生命周期。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对于信息学科,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项是硬件,另一项是软件。硬件指的是使用教学资源所涉及的机器、设备与教学环境;软件则通常指的是运行信息类的教学资源所涉及的软件环境。当软件版本升级时,相应的教学资源也将随之升级、更新与完善。除以上外,与教学关系较大的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线下资源之一,教材的更新与管理占重要地位。以上系列资源的建设与维护,都离不开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管理到位,则所有的工作都将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否则,若忽略了必要的管理工作,很多教学资源将发挥不出其作用,甚至会提前终止或缩短教学资源的生命周期。

5 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是数物信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课程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课程内容体现结构,结合不同教学模式,遵循按课程资源建设原则,按部就班实施课程资源建设,此外,还要加强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好以上各项工作,为建设优秀的课程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方云端,胡冠宇.基于大类招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3M教学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149-151.

[2] 曹晓静.基于微课的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7(10):123-126.

[3] 王霞晖,张丹,李媛.基于数字化课程平台的《中国元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211-212.

[4] 刘勇.课程项目建设也要遵循基本规律和原则[J].江苏教育,2016(15):74.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