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以来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与阐释

2018-12-17韦倩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漓江桂林山水画

韦倩

摘 要:广西山清水秀、田园似锦,吸引了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到此游历作画。20世纪以来,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关山月、李可染、陆俨少、白雪石等等都到此采风写生,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也给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西本土画家也不懈努力与实践,逐步形成以地域审美特征和文化精神为表现的创作艺术风格。

关键词:20世纪;广西山水画;风格形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艺术学院青年立项项目“20世纪以来广西山水画风格史研究”(QN201704)的阶段性成果。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气候宜人,风景幽美。在古代,由于地处边陲,交通不变,其被称为“南蛮之地,不少官员曾被流放于此。然而,由于广西风景独特”,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诸多文人墨客游历之后则念念不忘。中国文学、历史著作中对广西的记载及诗词歌赋不知凡己,留下了历代文人的足迹。尤其20世纪以来,作为抗战后方,社会各界文人聚集于此,受中国大环境的影响,写实主义对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一、20世纪以来广西山水画风格形成的历史因素

广西山水画风格也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20世纪早期的山水画,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清代“四王”、“正统派”的画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绘画革命”,促成了山水画在20世纪的第一次转变。1912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说:“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如任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生,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在此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美术革命”的呼声渐高,用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张,成为20世纪美术领域的主流。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更多的是从形而上的思想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和影响,对写实主义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为找到中国画的出路——写实主义。徐悲鸿可视为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画之颓败,至今日已极已。凡世界文明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退千步,千年前退八百步,民族之振可慨也夫。”随着写实主义的倡导,对中国画的改造融入了西方绘画观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续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而徐悲鸿曾多次来到广西南宁与桂林等地,对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在广西举办个人画展,筹备、主持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筹备建立桂林美术学院、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即广西艺术学院的前身)等。并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如《漓江春雨》《漓江两岸》《漓江船夫》等。他在广西的艺术采风、艺术活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都对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中期,随着政治上的大统一和高度意识形态化,美术成为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在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写实主义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结合,成为当时意识形态的整合目标,写实主义成为了中国画坛的主宰。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如石鲁的《长城内外》、亚明的《炼钢厂系列》等等。广西画风亦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如关山月《广西建设研究会八桂厅》、阳太阳的《农舍》、黄独峰《山下村社农忙时》等。

20世纪中后期中国画从绘画思想到艺术功能及表现对象都有所改变,使其技法和思想“越来越成熟”,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也逐渐改变,从表现“火热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等方面延伸到“江山如此多娇”“山河新貌”等,这是一次特殊历史情境中的转折。同时,“深入生活”仍然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一时期产生了“为祖国山河立传”的李可染、刘海粟、陆俨少等。李可染、陆俨少对广西山水画风有重要影响,例如李可染第一次到桂林漓江写生是1959年,创作了《漓江边上》《桂林花桥》20余幅作品。1984年創作了《漓江山水天下无》。陆俨少1962年创作的《漓江泛春》、1985年创作的《桂林山水》,这些景点之作对广西山水画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0世纪末期,在“85新思潮”之后,1985年,李小山发表惊世骇俗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论,原本是针对当时中国画题材内容以及表现方式方法的批判,结果,转变成西方艺术观念和艺术方式方法“趁势而入”,在中国画的识别系统中打上西方绘画的形式形态,随之产生了所谓的“观念艺术”,以吸引人的装置或借助工具材料做出特殊效果等。这个时代充满了激进混杂的宣言、宏观博大的观念。而在广西,由于地处边陲,山河秀丽,大部分画家则坚持写生化、生活化,出现了如火如荼的写生热潮。如白雪石、黄独峰、黄格胜、叶侣梅、张复兴、徐家珏等经常带领学生在广西各地写生,举办写生展览,给广西的写生创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独特的地域特征促进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

地域资源和社会文化特征,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人们在某一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对社会存在的感知与认同,并由此表现以道德观念、审美意识为主要的心理倾向。它既包含了自然地理状况,也包含了人文遗存。无论是自然地理状况还是人文遗存都旨在陶治生活在不同地域上的艺术家,因此我们说“地域是经过筛选的历史遗产”,它使艺术家的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产生共塑,艺术是客观地域自然环境与主观人文思想共同作用产生的“民族性凝固”,是艺术家因所处环境的激励,对本土文化的真情表现和精神汇聚。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岩溶广布,平原狭小,山水独奇,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墨客到此写生作画,尤其是20世纪以来,绘画大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李可染、陆俨少等等都在广西留下了足迹,通过实地考察写生,创作了大量的以广西山水为题材的经典之作,对广西20世纪以来的山水画风之形成有重要影响。立足于本土,根植于传统,重视写生,“外师造化、师法自然”成为广西20世纪至今的主导画风。黄宾虹在1928年夏天,当时应广西教育厅的邀请到南宁讲学,讲毕游览桂林,黄宾虹在游览过程中,写生不辍,每到一地必画画,二十几天作画数百幅。同游者陈柱在《守玄阁文稿选》中有记载:“当吾随老画家黄宾虹游桂林也,每遇一名胜,则必询其地名,详其古迹,而黄先生则必取笔与纸为之写其形态,貌其草木。凡自昭平以至桂林,匪不有名胜,名胜匪不游,游匪不画,凡游共二十余日,写真数百幅矣。”李可染曾两次到漓江边写生,留下许多作品及理论文章,如《桂林写生教学笔录》。张仃对其评价云:“可染的水墨山水写生的意义,在于具体提出:继承什么传统与如何继承的问题……可染是尊重传统的,尊重的是中国画中现实主义的传统,更重视生活,有创造性地进行中国画写生,可染的艺术,使传统与现实生活、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挂上钩了。”

三、本土画家推动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

广西风景秀丽,水灵幽蕴,孕育着大批的画家,使其在此定居写生作画。阳太阳,广西桂林人,1959 年从广州美术学院调回广西,任广西艺专教授,长期在广西艺专任教。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率先提出创立“漓江画派”的主张,并身体力行,许多作品直接取材于桂林山水,反映桂林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进入古稀之年仍乐此不疲地深入广西各地采风,在艺术道路上,他自觉地深入群众生活,发掘当地的创作素材,并号召艺术家要做到“艺术家下乡去看看”。

黃独峰是另一位成就显著的老一辈山水画家。1960年,他从印尼归国到广西艺术学院执教,他对广西本土艺术资源,特别是对广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他说:“广西风景挺秀,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应该创立一个广西的风格,桂林很多象形化的山,什么形状都有,这是我们胜人一筹的地方。”在他的认识中,广西有着其它地方没有的山水画表现资源,他多次深入广西各地去寻找创作素材,广西特有的景物芭蕉树、木屋、村寨等经常在他的画面里出现,例如《桂西春晓》表现的是桂西农民春耕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当地的生活特色,具有强烈的地域生活气息。

黄格胜,1950年出生于广西武宣,桂林长大,自幼酷爱画画。1980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黄独峰先生,1985年创作的《漓江百里图》,成为了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20世纪末即倡导并长期坚持实践的“师造化”运动在全国展开,所谓的“外师造化、再现自然”。由写生实践创造了“对景创作”艺术方式,同时又成功地创造了“山水线描”这一以线条表现山水情境的艺术表现方式,成为了漓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除了以上有代表性的画家以外,还有老一辈山水画家马万里、杨秋人、帅础坚、叶侣梅、宗其香、龙廷坝、禤海松,刘溢之、张复兴、徐家珏、肖舜之、帅立功、林汉涛、阳山等等,对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0世纪末的广西美术创作,经过美术界的整体反思和探索实践,艺术家们以地域审美特征和文化精神为表现的创作风格已逐步形成,他们富有地域审美的特征创作甚至被誉为“广西现象”。

参考文献:

[1]李莉,王玏,陆璎.广西民国音乐史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永强.20世纪中国名家在广西的艺术创作与活动[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3]顾伟玺.传承与创造——黄格胜绘画艺术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4]阳山.广西的地域特征与山水画风格研究[J].美术观察,2010,(05).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猜你喜欢

漓江桂林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桂林行
漓江真美
乐!乘动车,看桂林
漓江之美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