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
2018-12-17周仁爱
周仁爱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
大自然景物千千万万,丰富多彩。我们总是喜欢写那些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景物,并在描绘时将自己的情趣寄托于景物中,使它们充满勃勃生气。
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中,作家在描写景物时,或写其颜色,或写其声音,或摹其形状,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环境,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小说艺术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一描写有特点的物品,烘托人物形象的性格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曹雪芹着力描写了林黛玉、贾探春和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居室潇湘馆、秋爽斋和蘅芜院,从侧面烘托出三位姑娘的个性和志趣。其中,探春住的秋爽斋一扫普通贵族女子闺阁中的华丽、秀气,自有一种高雅疏朗的情调,衬托出她豁达开朗的胸襟。从探春布置的花梨大理石大案、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等物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特别是作者连用七个“大”字来描摹这些景物,表现出探春是有格局、很大气的奇女子。她珍藏的颜鲁公亲笔书写的对联,既直接写出探春对颜真卿人格的推崇,又间接表现出她别具一格的隐士情趣和不屈的性格。对这些物品的细致描写为后面探春因王熙凤身体虚弱不得不协助李纨管理家务做了很好的铺垫。综上所述,探春不同于文弱、俗气的贵族女子,她是一个胸襟豁达、性格洒脱的女性。由此看来,探春对自己居室的布置是与她的心胸、才能和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启发我们在写景时要描写有特点的物品,以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趣。
二描写有代表性的景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營,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写作点拨
施耐庵在这一回着重描写有代表性的景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促使读者不断关注主人公林冲的命运。他直接描写风雪的文字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很大。同时,作者又通过景物描写侧面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在林冲沽酒回来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这两处写了风雪中草屋的变化,给人的印象是风大雪紧。这种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穿插使用,让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在风雪交加的恶劣环境中。
同时,由前面李小二夫妇的对话,我们了解到此时陆谦、富安和差拨已商量好火烧草料场的奸计,想置林冲于死地。这样,典型的故事情节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我们领会到故事情节的发展与风雪息息相关: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因风吹雪压而倒塌,他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由此看来,作者是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风雪、草屋和山神庙,并加以描写,完全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这提醒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重视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三描写特殊的环境,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晷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写作点拨
吴承恩在小说这一回写孙悟空怎样成为猴王的故事。这是孙悟空成为美猴王的起点,所以作者为他专门安排了一个典型的故事情节——发现水帘洞。他按照石猴的眼光,从视觉角度写了水帘洞里的铁板桥、天然形成的石座、石床、石盆和石碗,以及竹、梅、松等植物,塑造出水帘洞这个与世隔绝、宁静悠远的洞天福地。同时,他还描写石猴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他勇敢自信的性格和发现水帘洞后的喜悦心情。总之,作者通过典型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景物描写来叙述孙悟空成为猴王的过程,描写生动,令人叹为观止。这提示我们在写景时要学会描写特殊的环境,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刻画好笔下的人物。
景物描写方式还有很多,如从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角度,从景物本身的静态、动态角度,从写景的顺序和游踪的角度等。这些,我们都可以在四大名著中找到学习的范本。
阅读链接
到了桐君山下,在山影和树影交掩着的崎岖道上,我上岸走不上几步,就被一块乱石绊倒,滑跌了一次。船家似乎也动了恻隐之心,一句话也不发,跑将上来,他却突然交给了我一盒火柴。我于感谢了一番他的盛意之后,重整步武,再摸上山去,先是必须点一枝火柴走三五步路的,但到得半山,路既就了规律,而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所以手里还存着的半盒火柴,就被我藏入了袋里。路是从山的西北,盘曲而上,渐走渐高,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儿,桐庐县市上的灯火,也星星可数了。更纵目向江心望去,富春江两岸的船上和桐溪合流口停泊着的船尾船头,也看得出一点一点的火来。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走上山顶,先在半途遇着了一道道观外围的女墙,这女墙的栅门,却已经掩上了。在栅门外徘徊了一刻,觉得已经到了此门而不进去,终于是不能满足我这一次暗夜冒险的好奇怪癖的。所以细想了几次,还是决心进去,非进去不可,轻轻用手往里面一推,栅门却“呀”的一声,早已退向了后方开开了,这门原来是虚掩在那里的。进了栅门,踏着为淡月所映照的石砌平路,向东向南地前走了五六十步,居然走到了道观的大门之外,这两扇朱红漆的大门,不消说是紧闭在那里的。
——节选自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先是逆着鲁羊河而上,河面很宽,水没过膝盖,两岸杨柳如堵墙一般,间或空出一段,看见岸上人家:一幢竹楼,半匝篱笆,有鸡的几声细吟。走上半天,河水愈来愈浅,人家也见得稀少,末了,绿树围合了河面,有一道净水从树下石板上流出,旋着轮状,自生自灭。眼见得天色晚下来,心想有胜地必有人家,便信步走去觅宿。
進了绿树林子,在浅水中的石头上跳跃着走了一气,便见有了一条道路。道路两边不再是杨柳,挤满了竹,粗者碗口粗,细者恰有一握,出奇地都是出地一尺,便拐出一个弯来,然后端端往上钻去。时有风吹过来,一声儿瑟瑟价响,犹如音乐从天而降。竹林过去,便见一座石山梁,山梁赤裸,不长一棵树,也没一片草皮,沿山梁脊背凿着一带石阶。阶宽六寸,刚好放下脚面,阶距却一尺,步蹬一阶有余,跨两阶不足,需是款款慢上,不敢回头下看。这么上不到一半,便气喘吁吁,害怕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好容易登到最后一阶,软坐下来,小腿还在抖抖跳动不已。正感叹天地造物奇特,倏忽听得有什么响动,时而似云外闷雷,时而又觉在身下,四下看时,才见东西山梁两边,各有了两渠水悠悠去了。源头正从山湾后而来,在这山梁下凿分洞而过,水色翻白,山梁后侧刻着斗大的隶书:滚雪。
——节选自贾平凹《夜在云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