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人要抓住特点

2018-12-17黄琬雅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曹雪芹林黛玉节选自

黄琬雅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泼辣的王熙凤、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直率豪爽的史湘云……甚至只出场一次的小人物,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完全归功于曹雪芹对人物特点的精准把握。我们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写作时要善于抓住人物独特的个性,才能写出“这一个”的特点。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红楼梦》里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学习如何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

一先声夺人扣人心弦,光彩鲜艳耀人眼目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風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这是从林黛玉的角度听到和看到的王熙凤,对比的手法用到了极致。林黛玉小心翼翼地一路走来,看见贾家三四等婆子吃穿用度已经与别家不同,生怕错了一丝半点惹人取笑。荣国府这种皇亲官宦大家,等级森严,规矩繁多,所以言行上错不得半分半毫。可是就在大家都敛声屏气迎接贵客的正规场合里,忽然传来一阵洪亮的、毫无顾忌的大嗓门儿的女声:“我来迟了!”这震撼的效果无异于惊雷。想想这打破压抑沉寂的一声该有多强大的生命能量啊,这是任谁都无法忽略的存在。

先声夺人的一声之后,是明灿灿的、引人注目的衣饰出场:众媳妇丫鬟围绕是管家人的排场;头上、身上金光闪闪、珠光宝气是管家人的气派;而衣着颜色之丰富、对比之强烈与大胆,也只有王熙凤能压得住。她的首饰与衣裙,今天我们大多不曾见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象它的光彩夺目,这反映出王熙凤的大胆与张扬,当然,还有她受贾母宠爱的地位。

王熙凤的生命是热烈的,她身上少不了红色。但《红楼梦》里最喜欢红色的是另一个人:贾宝玉。同样是富贵、同样是红色,贾宝玉身上的却跟王熙凤的大不相同:

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巾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贾宝玉身上也是金红二色为主调,却不如王熙凤那般明艳耀眼。王熙凤好像全身都是发光点,宝玉似乎多了一些隐隐的贵气,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内敛。曹雪芹在描写王熙凤前就用了“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样的语句,而宝玉换装后“半旧大袄”就让读者感觉亲切又家常,而这正是贾宝玉的性格底色。词语细节的变化,在读者心里营造了不一样的印象。

事实上,一出场就“先声夺人”的,在《红楼梦》里不止王熙凤一人,写史湘云也用过一次:

宝钗道:“你且别念,等把云儿叫了来,也叫他听听。”说着,便叫小螺来吩咐道:“你到我那里去,就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作的好诗,请你这‘诗疯子来瞧去,再把我们‘诗呆子也带来。”小螺笑着去了。

半日,只听湘云笑问:“那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一头说,一头果和香菱来了。众人笑道:“人未见形,先已闻声。”宝琴等忙让坐,遂把方才的话重叙了一遍。湘云笑道:“快念来听听。”

——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史湘云是个急性子,听说有前所未见的“外国美人”写中国诗这样的新鲜事儿,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来。“人未见形,先已闻声”,众人还用这句话强调了一遍。可是史湘云的这个“先声夺人”却远不及王熙凤那般声名远扬,很多人可能都没留意到这一细节。究其原因,是曹雪芹没有像写王熙凤那般“张扬”,没有寂静的大场面的铺垫,没有华丽衣着的衬托,史湘云的“先闻其声”只是闻而已,不是“夺人”。闺阁中的小波澜,是沉寂生活中的一点亮色,生动但不喧闹,也不宜喧闹。

二世外仙姝不沾凡尘俗气,仙苑奇葩不食人间烟火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两弯似蹙非蹙目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写林黛玉外貌的文字不多,语言少到简直与她“第一女主角”的身份不相符,却勾勒出一位纤弱多病、眼波流转、颇有灵气的美女形象。然而,再仔细看时却发现,我们并不知道林黛玉长什么样。眉毛是长是弯?眼睛是大是小?脸蛋儿是圆是方?身材是高是矮?作者都没写。可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林黛玉的形象却又那么鲜明,只要她的荧幕形象一出现,我们就会说:像,或者不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她的神情、声音、动作都在我们心里,曹雪芹只是通过神态描写,并不具体描绘,就把林黛玉写进了每位读者的心里,这技巧高超得惊人。

我们可以对比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小姐的出场样貌: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将“三春”与林黛玉一比较,你就知道对她们的外貌描写与神态描写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神态描写更难把握,刻画却更显深刻。

对林黛玉的描写不涉及具体形貌,正符合她“世外仙姝”的身份特征。

三平凡普通不是没有特点。独一无二并非主角专利

如果说重要人物写得富有特点、个性鲜明是必然的,那么小人物是否就可以马虎一点儿,随便出个场、“打个酱油”就算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且看贾母的大丫头鸳鸯:

只见他穿着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前面对衣着面庞的描写你看过后可能很快就忘了,但看到“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你的目光是否停留了一下?写人物不必一直赞美,美得天上有地下无也就千人一面了;也不能总是贬抑,一无是处是让人印象深刻了,却也让人担心人物在现实中的处境。曹雪芹写鸳鸯似乎只使用很平淡无奇的实在话,几点雀斑就让你记住了鸳鸯的特点,生动、真实,独一无二。

“秦显的女人”在书中就出现了一次,但个性特点十分鲜明:

平儿道:“秦显的女人是谁?我不大相熟。”林之孝家的道:“他是园里南角子上夜的,白日里没什么事,所以姑娘不大相识。高高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净爽利的。”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高高孤拐,大大的眼睛”,这样的描写真让人过目难忘。孤拐就是颧骨高,颧骨高的人本来就特点鲜明。因为颧骨高,眼窝深,所以眼睛显得特别大,让人看她的脸时,目光不自觉地就被颧骨和眼睛吸引住,其他的部位反而不那么在意了。这个不起眼儿的小人物却因为曹雪芹抓住了她独一无二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正所謂“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外貌往往就是个性的体现,我们无法想象林黛玉穿得如凤姐那般金光灿灿;也不能认同探春如迎春那般软绵绵,她们哪怕穿戴着相同的衣饰还是神情各异。如何抓住特点写人物,塑造独一无二的文学人物形象,《红楼梦》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又精彩的范本。

阅读链接

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只觉这少女清丽秀雅,莫可逼视,神色间却是冰冷淡漠,当真是洁若冰雪,也是冷若冰雪,实不知她是喜是怒,是愁是乐……虽听她语音娇柔婉转,但语气之中似乎也没丝毫暖意。

——节选自金庸《神雕侠侣》

他本人就是世上所有丑相的组合体。一个大脑袋,红棕色头发竖起;两个肩膀之间耸着一个偌大的驼背,与其相对应的是前面鸡胸隆凸;大腿与小腿,七扭八拐,不成个架势,两腿之间只有膝盖才能勉强并拢。从正面瞧去,就像两把只有刀把接合在一起的月牙形的大镰刀;宽大的脚板,巨大无比的手掌;并且,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体态存在这样一个身躯中:精力充沛,矫健敏捷,勇气非凡。力与美,都来自和谐,这是永恒的法则使然,但这是例外,例外得离奇!这就是教皇,狂人们刚刚选中的教皇。

这纯粹是打碎后又胡乱焊接起来的一个巨人。

这样一个独眼巨人一出现在小教堂的门槛上,一动也不动,体宽与身高不相上下,敦敦实实,如同某一伟人所言,底之平方。穿着那件一半红一半紫的大氅,缀满银色钟形花纹,尤其是他那尽善尽美的丑相。民众一下子认出了他,大声叫起来:

“是卡西莫多,那个顶呱呱的敲钟人!是卡西莫多,圣母院那个响当当的驼子!独眼龙卡西莫多!瘸子卡西莫多!太妙了!太妙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猜你喜欢

曹雪芹林黛玉节选自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十月
名家写夏天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