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课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2018-12-17周建栋
周建栋
摘要: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微课的制作形式,更要注重微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在主题选取上要让微课教学注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渗透与体现,以生为本将生成与预设相结合,从而增强微课的教学效果与教育价值;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有效发挥微课中素材与资源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0-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化和移动学习的普及化,“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迅速在全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微课的形式,却往往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其实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是微课制作的灵魂,是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对一节好的微课来讲,如果只讲求华美的形式,而缺少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不够的。因此,相对于微课的制作形式来讲,微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微课制作的核心与灵魂。“微课”作为一种以单元教学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由于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应用方便等特点,被冠以“微”是非常形象和准确的,但是作为一种以教学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其既应该具有教学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又应该具有课程的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性质,才能被称为“课”。
下面以笔者所设计和制作的微课“钙三角及转化关系”为例,谈一谈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智慧渗透到微课设计之中,并使其发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功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一、微课设计要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从学生学情出发
在设计微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主题的选取。尽管微课教学内容选取的对象非常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合设计成微课。有的学者将“适用、实用、易用”列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三大原则[1]。从现阶段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来看,是以“释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其主要功能。因此,在选择微课的主题时,一定要让其具有“释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并使其内容能够准确地适用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实用,易用”。为此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非常熟悉,如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所设计的内容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等;另一方面,要求微课设计者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做到主题突出,知识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等。
在笔者所制作的微课“钙三角及转化关系”中,教学主题是一个由三种含钙物质(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构成的相互转化关系。在这个转化关系中出现了三种物质、三个化学反应,三个化学方程式,从整节课的内容和功能来讲,属于一节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提高对物质间转化关系认识,提高学习效率性质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完初中化学所有知识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后,对于本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三种物质、三个化学反应、三个化学方程式都已经非常熟悉,但缺少一种将这些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方式与手段,学生在综合问题中往往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本节微课主题“钙三角及转化关系”,正是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全面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对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进行重构,为学生在灵活多变的问题情景中有效应用这些知识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同时,考虑到学生在复习阶段往往缺少深度思考和趣味性的学习,教师将诗文、图形(三种物质转化所构成的关系图)作为微课构建的基本对象与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钙三角”既是教学主题,又是学生有效突破复杂问题,化繁为简的切人点。有了这些知识的重新构建与整合,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微课设计中要注重“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渗透与体现
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2]。因此在微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渗透与体现,特别是要注重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和体现,有效发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1.在微课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體现“以生为本”和“立德树人”有效发挥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微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其设计过程也应该要注重对这些新理念的渗透和体现。
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中要以学习目标为驱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练习、反馈、自我评价、调控等方式,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构建、迁移、应用,达到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的目的。
在微课“钙三角及转化关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给出三种物质转化关系,而是先出示于谦的“石灰吟”,从诗文中每一句内容的分析入手,让学生以特定化工生产过程为背景,辅以富有哲理的诗文。引导学生重新构建三个物质转化关系,使三个相互独立的化学反应之间发生特定的联系。以诗文内容为线索,引导学生以特定的几何排列形式为特征,构建出“钙三角”这一特定形式的物质转化关系。在此过程中,随着诗文的分析将学生原来熟悉但并没有相互联系起来的知识用新方式整合到了一起,再以特定几何图形进行排列,构建出一个具有特殊几何排列方式的化学知识体系框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调动,从而使整个微课不仅是对原有知识的复习过程,更是对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充分发挥了微课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同时还做到了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高效地整合,从而使本节“微课”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了以生为本和立德树人的新课程理念。
2.微课设计也要讲求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更倡导有生成。由于微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从而有人认为微课设计中只存在预设而没有生成。其实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同样既要讲求预设,又讲求生成。在微课设计中预设是显性的,而生成则是隐性的。微课中的生成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讲,由于学生对微课的学习可以不受時间与空间的限制,如果教师在微课设计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对学生具有引导与启发的问题或者学习环节,将会使微课中的生成变得更为有效。
在微课“钙三角及转化关系”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从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诗文人手,探寻有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提炼出来,有效地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结合到了一起。最后通过特定的排列方式,将三个学生原本熟悉但独立的化学反应组合到一起,形成了特殊的转化关系,完成了新知识的构建。在引导学生建立起“钙三角”转化关系后,再次提问学生:三种物质循环关系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钙三角”转化关系具有“单向循环不可逆”的特点,为学生在复杂的物质转化关系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钙三角”转化关系,提供了方法的启示与引导。在完成了新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后,紧接着又出示了一个典型的练习,让学生立即应用新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了简单的点拨,从而使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更让学生在复习中获得了新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微课设计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升华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在“钙三角”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以“石灰吟”诗文作为背景与线索,既进行了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加深了对“石灰吟”这首诗的理解与认识,又在轻松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构建起了“钙三角”这一特定的物质转化关系,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与提高,又让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与升华,从而有效发挥了微课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三、在微课设计中要注重教学素材与资源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尽管微课是以视频作为基本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微课的实际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又是对文字、图片、音乐、单元视频资料等基本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或者组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如何将这些基本教学素材与资源进行优化和组合,是决定微课教学效果和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微课“钙三角及转化关系”的设计中,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上,力求体现“用好现成的素材,组合最佳效果”的原则。在课题的导入与知识的构建中,以“石灰吟”的文本配以诵读,并以一幅山水国画作为背景,使整个诗文极富感染性与启发性,有效地发挥了图片和文本在教学中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为此,教师设计了将已经选定的山水国画与著名的男播音员夏青诵读的“石灰吟”音频进行整合的策略,整合制作出了白己预想的视频效果。在“钙三角”的构建过程中,采用了逐句分析的方法,让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了“石灰吟”诗文这一教学素材在课题导入,兴趣激发,启迪思维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在学生已经构建起“钙三角”转化关系后,教师又注重了对“钙三角转化关系”具有“单向循环”的特点的分析。通过引导,让学生对“钙三角转化关系”特有的特征进行了强化,为学生在具体问题可应用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提供了依据,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问题环境下做到对“钙三角”转化关系进行快速判断与准确应用,既实现了在知识的应用中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又实现了有效发挥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3
[2]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