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8-12-17黄志坚倪玉娥唐炳娣
黄志坚,倪玉娥,唐炳娣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2)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往往有较重的基础疾病,加之休克、昏迷、免疫功能低下等,在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时,常采用高效能的抗菌药物,而抗菌药物压力容易导致附加损害,促使细菌产生获得性耐药。ICU环境物体表面中细菌抗药性也高于普通病房,感染或定植患者附近的无生命环境可以成为耐药菌传播的“储藏库”,使ICU成为一个容易发生耐药菌相互传播的场所,如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接触污染环境、共用设备或通过医护人员手等传播。本研究对患者入住ICU前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易感因素,为ICU防控MRSA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2016年,以ICU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38例,女性287例,年龄9~91岁,平均(57.1±24.5)岁。
1.2 纳入标准 (1)入住ICU 超过48 h的患者;(2)排除入住ICU前 MRSA感染或定植患者;(3)排除入住ICU后MRSA定植患者;(4)排除可疑污染标本检出MRSA的患者。
1.3 分组方法 病例组为入住ICU48 h后MRSA感染者,对照组为入住ICU48 h后无MRSA感染者。
1.4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记录ICU患者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1个月内是否手术,入住ICU时长、气管插管时长、MRSA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同一患者不同标本类型多次培养出MRSA只算第一株MRSA感染。
1.5 MRSA鉴定 对有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采样,送微生物室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所有临床标本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VETEK2 System)分析,若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耐药,则系统自动判定为MRSA。
1.6 数据录入与分析 应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对。然后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itic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纳入标准的825例患者中,64例患者发生MRSA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76%。MRSA感染患者标本来源以痰为主(29份);其次为压疮分泌物、手术切口分泌物、血液、外伤伤口分泌物、脑脊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分别为7、6、6、5、4、4、3份。64例MRSA感染患者以肺部感染居多,占45.3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部位切口感染、血流感染、颅内感染、腹腔感染、胸腔感染,分别为18.75%、9.38%、9.38%、6.25%、6.25%、4.68%。
2.2 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再次入住ICU、1个月内接受过手术、MRSA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7 d或两联及以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昏迷、入住ICU>7 d、气管插管>7 d、肠外营养、外伤、多器官功能衰竭、长期卧床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按危险性大小排列依次为一个月内接受过手术、外伤、气管插管时长>7 d、昏迷、长期卧床、再次入住ICU、肠外营养、使用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多器官功能衰竭,见表2。
3 讨论
20世纪60年代初,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逐渐流行并迅速蔓延,1959年甲氧西林应用于临床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然而仅过了2年,1961年在英国就首次分离出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愈来愈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2]。随着细菌耐药性及细菌对消毒剂抵抗性的增强,ICU环境物体表面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储菌源,且入住ICU的患者多有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使皮肤屏障受到破坏,使ICU患者获得性MRSA感染机会大增[3-4]。本组调查ICU MRSA 的感染率为7.76%,高于 Gastmeier等[5]报道的结果(2.13%)。
表1 MRSA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MRSA infection
表2 MRSA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MRSA infection
影响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MRSA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7 d、入住ICU时长>7 d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但经logistic分析,这3种因素未被引入回归方程,说明其可能是混杂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再次入住ICU的患者是感染MRSA的危险因素,可能是ICU环境物体表面中存在MRSA,更容易通过接触传播至患者,增加MRSA感染的危险性。1个月内接受过手术的患者234例,发生MRSA感染41例,感染率为17.52%,故应严格执行手术专科患者进入ICU的标准,如非必要,尽量减少手术患者在ICU的“过渡”安置,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将患者MRSA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种数作为暴露因素,探讨其与MRSA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使用两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说明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MRSA的产生,与有关研究[4,6]结果一致。昏迷也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与昏迷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容易引起误吸,使口咽部细菌进入肺泡引起感染有关,故应加强患者翻身拍背和口腔护理,除有禁忌证外,应保持半卧位[7]。本组调查结果显示,外伤患者与MRSA感染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入住ICU的患者多为重型颅脑损伤、大面积皮肤擦裂伤致功能意识丧失,需要长期卧床治疗,这些患者由于缺乏活动、体位降低、痰易聚集肺部难于排出及容易发生压疮,增加了肺部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风险,故应做好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压疮感染的防控措施,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早进行病原学送检,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8-9]。入住ICU的患者常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时长>7 d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气管插管使患者正常呼吸道黏膜屏障受到破坏,损伤黏膜上皮,削弱气道纤毛的清除能力,使得细菌易于通过其自身的黏附结构,吸附并定植于下呼吸道,且留置时间越长,口咽部的细菌更易发生移行,造成下呼吸道感染[10-11]。有多发性创伤、胸外科手术、颅脑手术、休克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早发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征象,改善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2-14]。肠外营养患者需长时间留置静脉导管,易发生MRSA感染,故应掌握肠外营养的指征,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并注意无菌操作,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恢复肠内营养[15-16]。
MRSA感染使患者诊疗护理变得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额外医疗费用[17],严重影响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为此,预防与控制ICU患者MRSA的感染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严格执行ICU患者收治与转出标准,合理安置MRSA感染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将同种病原体安置在同一区域[18],保护易感人群。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内环境紊乱基本纠正,病情趋于好转时,应尽快转出ICU。其次,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复用医疗器械专人、专用[19],掌握呼吸机使用及中心静脉置管指征,及时评估患者感染情况。再次,制定抗感染治疗时应结合患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及联合用药,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报告落实抗菌药物预警与轮换机制,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类抗菌药物。最后,加强对保洁员宣教工作,正确配制消毒剂,使用专用拖把抹布进行清洁、消毒,彻底做好IC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管理,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