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负时代不负春 东坡春桔别样红眉山市东坡区全力打造中国晚熟柑桔优势产区

2018-12-17李治飞李永安陈仲刚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东坡区晚熟柑桔

文 /张 放,李治飞,易 鹏,李永安,陈仲刚

东坡区 (原眉山县)地处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岷江中游,古称眉州,是著名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乡,三苏故居——三苏祠就位于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东坡肉,东坡肘子,这两道与 “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颇有渊源的传统名菜,对于全国许多地方的消费者来讲都不陌生。东坡区自古就是著名的柑桔产地,东坡柑桔早在唐代就是朝廷贡品。《新唐书·地理志》中有“剑南道眉州土贡桔”记载;《眉州县志》也有“果在唐有贡桔”记载,被誉为“贡柑之乡”。前些年,东坡区曾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称号,眉山脐橙也被誉为“中华名果”。如今,经过近二十年的沉淀和探索,勤劳好学的东坡人成功生产出上市季节有别于传统柑桔品种的“春见”“不知火”和“沃柑”等杂交柑桔,品质优异,特色鲜明,备受消费者喜爱,连年来价高销畅,生产经营效益持续看好。东坡区也因此成为全国少有的连片规模效益较好的柑桔产区,被授予“中国晚熟柑桔之乡”称号,在业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同行前往考察学习。

▲ 建设中的东坡区万亩晚熟柑桔标准园一角

品种选引与储备

东坡区地处四川盆地腹心地带,自然条件适宜柑桔生长,但并不是柑桔种植最优势区,秋冬季节光热资源明显不足,有效积温偏低,柑桔单位面积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受到很大制约。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东坡区柑桔产业快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眉山9号脐橙是该时期东坡区柑桔生产中的明星品种和主推品种。当地果技人员适时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专利保花保果剂和抑黄酯,成功克服了眉山9号脐橙着果难等问题,果实品质和口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助力了眉山脐橙种植的成功。据介绍,东坡区脐橙生产鼎盛时期,全区眉山9号脐橙种植面积达16万亩(1.07万hm2)。那时候,全国农产品短缺现象还没有缓解,市场上果品供不应求,因此,即使东坡区种植的大都是周边地区普遍种植的传统的中熟柑桔品种,而且品质一般,但还是卖出了好价钱,为当地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生产规模的迅猛扩张,全国果品市场逐渐饱和,加上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以脐橙为主的东坡柑桔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价贱销滞”渐成常态。2007年前后,东坡区生产的眉山9号脐橙、椪柑等柑桔果品,产地收购价低至五六毛钱一斤,仍少有人问津。据重庆市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的商户介绍,当年来自眉山等地的“成都脐橙”,常常被堆放在市场角落的地板上低价叫卖,与来自重庆奉节、湖北秭归及江西赣南等地的脐橙成筐成件高价批发形成了巨大反差。即便如此,零售商仍然以消费者嫌成都脐橙“太酸”而鲜有进货。

困则思变,变则通达。为了弥补有效积温低、果实成熟期光照偏少等自然条件的不足,提高果品质量,错开销售高峰,东坡区科技人员和果农借鉴他人在科技期刊上报道的经验和技术,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适合当地中熟柑桔的延迟采收技术 (冬季树冠覆膜 +果实留树越冬),并在生产中大量推广,使得传统的中熟柑桔采收上市期由11—12月延迟到翌年2—4月,生产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尽管如此,随着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柑桔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但柑桔果品销售价格却未能同步上涨,柑桔生产比较效益持续走低。因此,技术的改进仍然未能使东坡区以脐橙为主的传统柑桔产业完全摆脱卖难低效的窘境。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是东坡区特有的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众多柑桔产区就开始出现了区域性、季节性卖难。到了2007年前后,“卖难”现象在全国柑桔产区愈演愈烈,种植柑桔的效益与种植苹果、梨和葡萄等其他大宗水果的效益的差距越拉越大。而盲目跟风,同质化发展,上市期过于集中,则成为制约东坡区和中国柑桔产业高效发展最突出的几个问题。传统的脐橙、椪柑等中熟柑桔品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广、体量大,加之上市期集中,市场竞争激烈,效益难于提高。因此,东坡区要想在全国柑桔产区中脱颖而出,还必须在品种选择方面有所突破。

▲东坡区嘉禾圆农场春见标准园一角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柑桔科技界为了推动我国柑桔产业的健康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加强优新柑桔品种选育的同时,还通过国家“948”等项目的支持,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大批柑桔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位于东坡区的眉山市农业局优质水果良繁园则自2004年起先后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国家“948”项目承担单位引进了40多个柑桔新品种进行试验观察,并逐渐筛选出了春见、爱媛38号(在日本正式品种名为“爱媛果试第28号”,网红名称“红美人”来自日本全国农业协会联合会爱媛县本部的注册商标和地域品牌)、不知火和沃柑等优良杂柑品种在各乡镇示范推广。如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扶持下,国内外新近选育出的优良柑桔品种大都被引进到东坡区进行试种观察。

据介绍,位于东坡区崇仁镇的的东坡区柑桔母本园内,除了已经在生产中大量推广的爱媛38号、春见、大雅、不知火和沃柑等杂柑品种外,目前还储备了甘平、濑户见、明日见、金秋砂糖桔和青秋脐橙等品种。这些品种在当地大都表现出品质优异、适应性较好,成熟期或早或晚,在生产中有较好的发展前途。这些品种的引进、试验、观察,既为东坡区柑桔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同时也为今天东坡区以晚熟杂柑为主的柑桔产业健康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与配套

有了新品种,不一定就能产出好果子、收到好效益。以杂柑为主的优新柑桔品种,在东坡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今天市场上卖得很火、周边甚至全国其他产区争先发展的春见、爱媛38号、沃柑,在东坡区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种植试验、观察,在摸清了品种特性,并总结出了相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而且果品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后,才逐步在生产中推广开来的。

东坡区三苏镇三苏源家庭农场柑桔栽培现代化设施▲

据介绍,东坡区在引进春见的最初几年,由于对品种习性不太了解,当地种植户多采用管护温州蜜柑、椪柑、脐橙等传统中熟品种的方法,或参考国外的相关技术资料,在12月份就将果实采摘下树堆积贮藏,等到春节前后再进行销售。12月份采摘的春见由于还未成熟,果实含糖量较低,果皮松软,商品性差,贮藏后的果实外观更差,销售十分困难。2008年产季,当地春见果实收购价低至一毛钱一斤仍然无人问津。面对如此困境,不少春见种植户开始纷纷砍树换种,甚至高接已经放弃的眉山9号脐橙。不过,当地也有一批迎难而上的坚守者,不断尝试摸索新技术、新方法,最后发现,延长果实挂树时间春见品质能得到明显改善,让引进多年的春见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同时,东坡区的果技员们针对眉山冬季多阴雨、湿度大、日照少、温度低 (极端低温常达-2~-1℃),常规管理果实难以挂树越冬的现实,又创新了“一个袋、一张膜”的杂柑安全越冬技术,即“树冠覆膜+果实套袋”,有效解决了果实留树越冬落果严重的难题,实现了晚熟杂柑果实留树安全越冬,将春见果实的采收期延迟到了翌年的2月。至此,春见果实的脆嫩多汁、高糖低酸的独特风味终于得以完整呈现,进而迅速得到了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爱媛38号在引进之初,也由于不熟悉品种特性,栽培管理技术不配套,产出的果实糖度不高,风味淡、口感差,加之果皮薄、果肉嫩,贮运性差,销售价格长期低迷,种植效益低。2012年,东坡区种植的爱媛38号大面积暴发柑桔黑点病,种植户损失严重,许多人也因此对种植该品种失去了信心。近年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东坡区不断改进爱媛38号栽培管理技术,柑桔黑点病等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治。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针对眉山日照较少的气候特点,创新柑桔整形修剪技术,“以树为本”,倡导幼树不整形,成年树少修剪,以植株四周不拥挤、中间不重叠、内膛不光秃、全园不郁闭,通风透光、立体结果为总原则,提高光能利用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东坡区种植的爱媛38号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优果率达到90%以上,产品除行销周边地区外,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近两年产地收购价均稳定在四块钱一斤以上,种植效益大幅提升。

①不知火

②金秋砂糖桔

③ 爱媛38号(红美人)

④春见

⑤沃柑

2009年春季,东坡区老果技员李同年打探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从国外引进了柑桔新品种“沃柑”,便主动与相关科研人员联系,带回仅有20个芽的4根沃柑枝条,嫁接在东坡区柑桔母本园的6株柑桔树上。3年后,沃柑在东坡区开花挂果。试种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观察摸索,逐渐形成了东坡区优质沃柑栽培管理技术。在国内其他种植区域,沃柑最迟在翌年4月采摘完毕,而东坡区通过改善花果、肥水、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在保持品质与口感的前提下,延长沃柑果实挂树时间,使消费者在炎炎的夏日也能品尝到汁多味甜的优质沃柑。11月中旬记者在东坡区柑桔母本园采访调研时看见,去年的沃柑果实还挂在树上,采摘下来品尝后进一步发现,这些在树上挂了近一年半的果子仍然味甜水分足,而且没有异味,远比同期市场上销售的诸多新产柑桔果实好吃多了。有了配套的管理技术,沃柑推广种植面积开始不断增加。2011年,东坡区柑桔母本园扩繁“沃柑”300 株,种植面积 5 亩(0.33 hm2);2018 年,沃柑在东坡区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亩(1 333 hm2)。

勤劳好学的东坡人,在柑桔技术上的学习和创新历来有板有眼。在品种更新中,高接换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为了减少传统高接换种技术造成的换种后植株恢复慢、多年难成园、种植户经济损失大等问题,果技人员和果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采取多头多位嫁接技术,使高接换种后的柑桔植株实现了 “1年长树,2年投产,3年丰产”的快速成园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对老果园高接换种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柑桔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低效老果园的改造。2016年,由眉山市经济作物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东坡区经济作物站等单位联合申报的 “优质杂柑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这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东坡人实践、探索、总结出的柑桔栽培管理实用技术,既解决了东坡区乃至全国柑桔生产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又解决了东坡区特定气候条件下具体品种栽培管理中的一些个性问题,成为推动东坡区以晚熟杂柑为主的柑桔产业快速的发展关键,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在摸清品种特性、总结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后,东坡区引进的春见、不知火、爱媛38号、沃柑等柑桔品种的优异品质终于得到了充分体现。2012年以来,东坡区掀起了新一轮柑桔高接换种和扩种热潮,在传统种植农户纷纷将之前种植的脐橙、椪柑等高接换种为春见、不知火等晚熟杂柑的同时,大量社会资本也纷纷投入到东坡区的柑桔产业发展中来,他们选用营养钵容器苗高标准建园、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沃柑、春见和爱媛38号等中熟或晚熟杂柑,进一步加快了东坡区柑桔产业化发展步伐。如今,只要你走进东坡区各个乡镇,随处都可见到新植的成片柑桔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东坡区每年新植柑桔园的面积在2万亩(1 333 hm2)以上,连片种植面积在50亩(3.33 hm2)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近300家,主栽品种包括春见、爱媛38号和沃柑等,其中,春见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3.3万亩(0.22万hm2)发展到2018年的10万亩(0.67万 hm2),爱媛 38号由以前的 1.5万亩(0.10万 hm2)发展到现在的 7万亩(0.47万hm2)。广济乡、三苏镇和秦家镇等3个乡镇则成为近年东坡区柑桔产业发展的急先锋,目前这3个乡镇的柑桔种植面积已经达12万亩(0.80万hm2),约占东坡区柑桔种植面积的1/3。截至2017年,东坡区全区柑桔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2.40 万 hm2),产量达 48.4 万 t,其中,以春见、不知火和沃柑等杂柑为代表的晚熟柑桔种植面积达 23万亩(1.53万 hm2),产量达 22.6万t,东坡区已发展成为四川省晚熟柑桔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市)。

▲11月中旬东坡区柑桔母本园内两季沃柑果实同挂枝梢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植果园的陆续投产,东坡区所产杂柑产量也持续攀升。为了迅速把这些杂柑果实从周边市场推向全国,近年来,东坡区加强了柑桔采后处理技术攻关,创新柑桔果实商品化处理技术,解决了大部分杂柑果实果皮较软、果面清洗困难等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改进果实包装和物流条件,有效解决了杂柑果实运输过程中易损伤腐烂等问题。

广济乡柑桔果实从低价滞销到高价畅销,则是东坡区柑桔产业发展历程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广济乡在市、区两级技术部门的指导下,统一柑桔种植技术标准,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所产春见等杂柑果实脆嫩化渣、甜浓味美、水分充足,果实个头、农肥残留等指标全部合格。在2018年东坡区首届晚熟柑桔节上,该乡连鳌村一组果农陈秀平选送的春见果实荣获 “果王”称号,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5%,远高于市场上同品类果品的可溶性固形含量平均值 (12%)。2017年,广济乡水果种植面积6万亩(0.40万 hm2),其中,晚熟柑桔 4 万亩(0.27 万 hm2),产鲜果8.2万t,实现产值5.2亿元,人均鲜果收入2.5万元。同时,全乡水果产业带动120多家电商、微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080万元;带动2100多人就近务工,人均务工收入达2.3万元;带动发展水果经纪人230人,全乡常年有1 200多人参与水果营销;带动发展水果长途运输车辆280台,实现运输收入3 360万元。目前,全乡农村人口有6 400余户,在当地农村新建楼房的有3200余户,在城区购买商品房的有2 300余户,全乡农民购买私家车4 300多辆。2017年3月晚熟柑桔销售旺季,广济乡果农在当地农村信用社排队存款,成为一道风景,使得当地信用社存款金额同比猛增9 000多万元,惊动了四川省农商行的高层领导,并专门派调研小组到广济乡核查。此事也一度成为眉山市农业战线和广大果农口中的美谈。

政府引导与扶持

短短的几年时间,东坡区柑桔就实现了从低价滞销到高价俏销的华丽转身,这既离不开东坡区广大柑桔种植户、农业技术人员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与认真钻研,也离不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品种支持与技术支撑,更离不开眉山市、东坡区等各级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

一是为区域柑桔产业发展方向掌好舵。面对广大农户和社会资本持续高涨的热情,东坡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科学施策,全面实施柑桔产业升级换代“三品双晚”工程,以品种为本,以品质为先,以品牌为魂,推广晚熟品种和晚采栽培技术,集中发展以晚熟(晚采)为重点的柑桔产业,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县级晚熟柑桔生产基地。确立了“不与云南、两广争早,不与赣南、湖北抢中,保前延后,错季上市,提升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合理搭配早、中、晚熟柑桔品种,突出晚熟特色,适度发展爱媛38号、金秋砂糖桔等早中熟品种,大力发展春见、沃柑、不知火等晚熟品种,使东坡区柑桔果品上市时间向前推和向后延。把柑桔产业作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全区以晚熟杂柑为主的柑桔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书记孙剑(左)、组织部部长廖锦(中)调研位于崇仁镇的东坡区母本园柑桔新品种引选情况 ▲

二是加强对柑桔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专门成立了杂柑产业推进小组,设立了柑桔产业发展办公室。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扶持产业发展,支持引进示范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果树种苗检疫和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同时,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按照“整合项目、集中投入、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思路,将涉农项目资金向柑桔产业倾斜,集中用于果园道路、蓄水池、沟渠、管网和绿色防控等田间基础设施和产后初加工设施建设;以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鼓励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标准化果园建设,提高东坡区水果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推广。成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彭良志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东坡区柑桔专家大院”,规划建设“东坡区柑桔研究所”,培育本土科技管理人才。在补充和完善区、乡(镇)两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同时,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村级果技员队伍,解决柑桔产业发展中技术指导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依靠先进设备、前沿信息、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来提升东坡区柑桔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开展果业技术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着力提高科技入户率,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与转化运用;进一步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分散的技术力量整合起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常委游方全(右)、东坡区农业局局长豆成杰(中)在首届春见评比大赛现场了解参评果实品质

四是加强生产经营的全程监管和风险防控。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行动,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确保农户购买的肥料、农药、果袋、果树嫁接工具和材料等农资产品质量安全,坚决防止“毒薄膜”“毒果袋”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对经销高毒高残留农药、劣质肥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柑桔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杜绝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各年份的气候特点和田间生产管理水平等,综合分析,适时确定和发布每个年度每个主栽品种的成熟采摘指标和最适采摘日期,从严整治未熟早采行为,确保了采摘上市的柑桔果品质量,树立和保护了东坡柑桔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引导各乡镇在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确定本区域水果产业发展方向和主推品种,防止盲目发展带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切实规范辖区内果树苗木、接穗、砧木的调运与销售行为,防止重大病虫害的传入与蔓延;遵守基本农田保护、退耕还林等法律法规,确保柑桔产业发展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不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新引进业主和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审查,防止因业主实力不济、诚信缺失、经营不善等诱发的系统性风险;严格执行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坚持先交租金后使用土地,足额收取土地流转保证金、耕地复耕保证金等费用,防止因业主违约诱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中国果业信息》杂志记者在东坡区柑桔母本园向李永安(中)、李同年(右)了解品种引试情况 ▲

五是重视市场推广与营销队伍建设。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柑桔生产专业合作社、柑桔种植大户和相关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一大批从事柑桔及其他鲜活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微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为东坡区“爱媛38号”等柑桔果品成为“网红”并高价俏销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了解,东坡区系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已注册各类农产品电商企业2 800余家,农村电商覆盖率达到63%以上,旺季时全区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达到上万人,2017年全区农产品电商企业销售收入达50多亿元。通过“本土电商+知名电商”模式,“蜀商”“甄新鲜”“东坡果业”等一大批本土优秀电商企业脱颖而出,并吸引了阿里巴巴“村淘”入驻,京东开设了“东坡特色馆”。目前东坡区正在全力争创四川省农村电商示范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东坡区柑桔果品走向全国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东坡区柑桔果品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客商前来收购经营东坡柑桔。广济乡是东坡区柑桔主产乡镇,每年3月是广济乡晚熟柑桔大量上市的时节,走在乡间道路,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果实累累的柑桔树,采果、运果、收果成为当地最为壮观的景象。这些柑桔果实早在春节前就被各地客商订购一空,采摘下来后,或根据客商要求经过简单处理发往全国各地的销售市场,或经过本土生鲜电商企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或转口贸易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平均订购价从未低于三块钱一斤。而在2012年之前,当地种植的脐橙果实销售价格低至五六毛钱一斤仍然卖不出去。近年来,东坡区柑桔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还在市、区领导的带队下,前往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等重要商贸活动,在重点城市举办眉山市(东坡区)柑桔推介会、展销会,向重点市场宣传东坡区柑桔品牌,推销东坡区柑桔果品,扩大东坡区柑桔果品市场辐射范围,提高东坡区柑桔市场占有率,有力地推动了东坡区柑桔果品顺畅销售。

六是加强区域柑桔品牌创建与宣传。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经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区质监局牵头,区农业、工商等部门配合,积极扶持生产企业建立企业的自主品牌;引入专门的农产品品牌规划团队,创建、包装和宣传东坡区晚熟柑桔区域公用品牌——东坡春桔。目前,东坡区已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整体认定,成功注册果品商标19个,获得柑桔绿色食品认证4个,培育了“眉州”“三蘇湖”“三苏”“连鳌山”“甘吉”“宏鹰”和“盘鳌”等一批品牌商标,其中,东坡果业有限公司(三苏柑桔专业合作社)的“三蘇湖”商标先后被评为“眉山市知名商标”“眉山市名优产品”和“中国果品百强品牌”,“三蘇湖”柑桔还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8年3月,东坡区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成功举办了东坡区首届晚熟柑桔节,吸引了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及报刊与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东坡柑桔,来自全国各地的3家果品经销代表与东坡区签订了柑桔果品销售协议,东坡区也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晚熟柑桔之乡”荣誉称号。

▲东坡区首届晚熟柑桔节于2018年3月成功举办

虽然东坡区的气候条件无法与广西、江西、湖南、云南等地的柑桔主产区相比,在提高传统中熟柑桔果品质量和产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回温慢,又为东坡区发展晚熟柑桔提供了独天得厚的条件。而且,通过长期探索与实践,东坡区果农和果技人员引进和筛选出了众多适宜当地种植的优新柑桔品种,并总结出了适应各个品种的优质稳产栽培管理技术,这些都是东坡区发展晚熟杂柑为主的柑桔产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今,有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和成熟的配套技术,再加上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全力扶持,东坡区以晚熟杂柑为主的柑桔产业,实现跨越式高效发展可谓是风正扬帆正当时。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就有人大胆预言,21世纪是杂柑的世纪。在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后,东坡人终于驯服了“春见”“爱媛38号”和“沃柑”等大批从国内外引进的杂柑品种,使其优异的品种特性和优良的果实品质在东坡区这片沃土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东坡人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和金果果,成为推动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壮大农业支柱的重要选择,也使得当年的预言逐渐变成了现实。

不负时代不负春,东坡春桔别样红。如今,在成为全国众多柑桔生产经营者关注和学习的榜样后,东坡区正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创建中国最大的晚熟柑桔优势产区,铸就东坡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猜你喜欢

东坡区晚熟柑桔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四川眉山市大数据促进东坡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与探讨
晚熟
晚熟苹果摘袋五忌
晚熟
不再靠农药 一只小螨化身柑桔守护神
晚熟脐橙映峡江
My Opinions on How to TeachSection B 2a
种养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
美国:佛州柑桔种植者面临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