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内生优势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18-12-17陈思萌
陈思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经历了世界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建立在人口红利以及优惠政策等基础上的出口导向型开放型经济体系并不是长久之计,“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资源环境等发展弊端。特别是自2012年至2015年中国外贸增长的预期目标分别10%、8%、7.5%和6%,而实际增长率则仅为6.2%、7.6%、3.4%和-7%,已连续四年未达到既定增长目标,并跌破过去长达约20年的两位数增速,2015年更是出现了首次负增长。有一些观点指出,以外贸外资和外经的“低迷乏力”代表开放型经济丧失了优势,开放型经济陷入困局。但实际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新形势下,开放经济实则是全球要素的分工和整合过程,而本土生产要素的效率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也得以提升。从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经济借由开放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内生增长,在新的阶段下,累积的内生增长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开放的基础和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表示“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新阶段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继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基础上的开放,是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再出发。借此,国内经济如何在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时进一步获得长期增长无疑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以开放促优化,拓深度,提效益,力掘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更好地实现开放连带经济的内生增长,成为亟须探讨的议题。
一、文献综述
对于开放经济的优势研究,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的要素禀赋导致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优势产业。自DS模型开始,不少学者研究了开放经济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关系。Helpman和Grossman(1985)基于DS模型,研究了市场结构与贸易的关系。Romer(1986)将知识内生化,提出了重要的AK模型,阐述了知识外溢的过程。Lucas(1988)强调了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内生化,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
首先,开放经济引起了要素积累,正向影响了经济内生增长。Johes和Manuelli(1990)在论文中采用AK模型证明了贸易自由化可带来增长。Lucas(1993)扩展了Lucas模型,主张人力资本积累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能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不依赖于总资本存量,而依赖于经济的人均资本。世界银行报告(1998)中提到,贸易通过进口资本品与中间品、干中学等方式促进了国家间的知识技术水平积累。其次,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无疑是内生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开放经济下知识和技术的国际溢出。Grossman和Helpman创立了开放条件下的内生创新模型,GH小国模型(1991a)研究了开放小国下的贸易与内生技术创新及增长的关系,如果通过贸易,小国的生产要素从制造业部门流向研发部门,贸易会促进经济内生增长。GH大国模型(1991a)则证明了两个开放大国的经济活动可以促进知识的扩散,提高两国的研发水平,从而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Feenstra(1996)考察了知识的国际溢出,认为自由贸易有助于提高经济长期增长。杨小凯等则从专业化分工角度出发,证明了技术进步源于内生专业化。
在经验研究方面,Lau 和 Kim (1994)运用模型分析法考察了九个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结果发现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物质的增加而促成的;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技术方面的改进所影响的。李晓宁(2012)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全要素增长率,并分析了全要素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科技进步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汪淼军、张国强(2000)对中国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发现在投资、人口、劳动力以及市场化等要素中,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我国人力资本效率很低、市场不透明、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低等。
金融危机是对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一次考验,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很多学者以江苏为例提出调整现有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转型(刘志彪,2008;裴长洪,2010;盛斌,2010等);二是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抓服务业国际分工转移的机遇,实现整体产业链的优化重组,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利益(赖明勇,2013;刘志彪,2012;王子先,2012等);三是通过培育人力资本及其他高级生产要素,并吸纳国际先进生产要素向国内集聚,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张幼文,2008;张二震,2010;金碚,2013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中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新常态,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特别指出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开放型经济需要有新的转变,张二震、戴翔以江苏作为开放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了发展重点和难点,认为江苏应着力于提供制度保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
上述研究对我们研究开放型经济内生优势培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往的分析大多局限在制造业转型、外资优化结构、服务业提升等单一层面,并非完整体系,也没有很好地将开放型经济的多方要素进行关联。要素分工的全球经济体系下,贸易投资一体化相互交融,从单一要素进行的分析不能全面和系统地解释在要素分工阶段下的开放经济。本文通过对开放经济内生增长传导机制的分析,试图梳理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对整体开放经济的影响。同时,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的理论机制做一个开放经济要素增长的实证研究,江苏省是中国的开放大省,也是最具有我国现阶段开放型经济特征的外向型经济,以此作样本,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开放型经济带来的内生性增长,以及进一步分析如何以新的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开放型经济内生增长理论与模型
1.开放型经济内生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
开放型经济内生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可以分为两部分:
(1)比较优势对开放部门产业结构影响的传导机制。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一国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通过增加本国具有供给优势要素密集型的产品(劳动密集型)需求,使得生产该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价格提高,并降低非密集使用要素(资本)的价格,引起要素供给优势的转化,比较优势发生变迁[注]运用雷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存量的增加不仅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增加产量,而且会导致其他产品产量的减少。。于是该国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出增加,贸易品部门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国际直接投资下,资本实现跨国流动,根据FDI的直接效应,会使本国要素供给优势发生变化,在雷布津斯基定理作用下,本国贸易品部门产业结构升级。
(2)开放部门产业结构变动对非开放部门影响的传导机制。
价格传导机制。比较优势的变迁,带动了开放部门资本存量的增加,要素供给优势发生转化,从长期看,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发生作用,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将趋向一致。即非开放部门资本存量增加,要素丰裕度转化。在雷布津斯基本定理作用下,非开放部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增加,产业结构得以升级。
产业链传导机制。国内产业配套、延长国内产业链等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都对非开放部门产生影响。国内配套率越高,产业链的延伸越长,开放部门对非开放部门的波及作用越强,从而对该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越大。同时,产业伴随比较优势的变迁逐渐向成本更低、潜在效率更高的内地和农村地区转移,非开放部门由此加强了与开放部门的联系,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关联与协作进而有所扩大。
竞争传导机制。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为一国开放部门注入新的活力,开放部门逐渐形成竞争的环境,随之影响非开放部门,在竞争机制作用下,非开放部门的企业被迫寻求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开放部门对非开放部门产生示范效应,同时,劳动力流动以及技术的外溢也促进实现非开放部门比较优势的变迁,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2.开放型经济内生增长的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是在不同时期对增长的解读,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考虑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由模型内部因素决定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即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但很少度量制度安排的作用效应。对开放型经济的衡量也是如此,特别是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政府制度和政策变迁往往是引导要素配置和流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试图构建包含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期能全面考虑开放型经济的内生增长。
三、江苏开放型经济内生发展的实证研究
1.江苏开放型经济的特征事实及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多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对外开放比较早的省份之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也是江苏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总体看来,江苏对外经济与贸易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2.对外开放对开放部门结构传导的实证
贸易影响了国内开放部门的要素供给,通过价格传导、产业链传导和竞争传导机制由开放部门逐渐影响非开放部门。江苏制造业作为直接开放部门,发挥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报酬上涨,同时,从FDI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中,实现自身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提升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工资水平。于此,验证江苏制造业工资水平与FDI及其拉动的外贸之间的关系,可以体现这两种机制作用。
(1)开放部门劳动力工资传导的实证
参考经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L∂Kβμ,对L求导,并将贸易和引进外资水平加入等式可以得到,lnWit=C+α1lnLit+α2lnkit+α3lnFDIit+α4lntradeit+α5lnLPit+μit。
其中i是截面单位,代表某细分行业,t代表时间,L、K、FDI、trade、LP分别代表行业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对外贸易以及劳动生产率。根据数据可获得性,W以2005年为基期利用CPI指数进行平减,L选用年鉴中有统计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城镇单位在岗员工平均工资额,L采用细分行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替代,FDI即细分行业实际利用外资额,trade用细分行业有统计的出口交货值,LP选用各行业总产值除以行业人数。
对江苏2005—2015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运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
表1 回归结果
结合江苏实际发展可以看到,国际贸易对制造业工资水平有正效应,而引进外资对工资有一定的负效应。从行业细分回归的结果看,传统的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资得到了积极的影响,而新兴制造业行业的工资所受到的影响不大。
表2 各细分行业回归结果
(2)经济内生动力及转型升级的实证
开放部门带动非开放部门结构变化,逐渐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述模型可转化为:
其中Y是江苏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基本指标,K是资本投入量,可通过基本估计公式获得,Hl是劳动力人口,Ha是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NY是标准能源消耗,RRD是研发投入占比,RFDI是FDI占总固定资产投资比重,M以工业私营企业产值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比重表示,S是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T是进出口总值占比,B表示改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中国市场化指数来衡量。
采用1990-2015年江苏发展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结果如表3。
表3 各细分行业回归结果
计算江苏省生产要素贡献率与全要素贡献率,从中得到内生增长核算,与全国比,资本在江苏经济的后期增长中作用并没有很明显,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一样,相反,能源拉动力在后10年有较快增长,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具有重要作用。对各个分因素的分析显示,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以及科技资本和城市化的效应都有积极作用。
3.对江苏开放型经济内生增长实证结果的解释
江苏的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带动各生产要素不断升级,实证结果显示,江苏的技术、资本等要素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制造业的优势将成为发展基础,在新阶段的开放中成为发展基础,获得新优势:
第一,优良的科技创新。江苏长期以劳动等初级要素融入国际生产,通过技术引进使得劳动技术水平和科技运用能力有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保持全国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增长较大,总体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科技人才队伍和专利发明申请等方面也有很大提升。以此形成的规模经济和“干中学”效应能带来动态的内生比较优势。
第二,高效的产业集群。江苏的开发区为开放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外资,也集聚了大批人才,通过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江苏已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区,有不少具有产业特色且集群度较高的开发区,汇聚了上下游企业、研发、金融、知识产权等。关联企业聚集产生外部经济能够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高效竞争与合作行政专业化分工的生产协作网络,具有较强的内生优势,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先进的制度保障。为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江苏已出台不少推进政策,特别是推行不少政策,力图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对外开放环境,包括建设国际化城市;推动人才国际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等。这些政策打造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对建立高效企业组织,扩大企业规模、节省交易成本,刺激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江苏的营商水平、法治水平、透明度等的区域制度具有很大的内生性,成为新阶段下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本地区域竞争优势。
四、进一步培育内生新优势的路径
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步入新阶段,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新的发展,加快实现增长动力向内生型转变,主要有以下路径:
1.提高高级要素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应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深入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培育本土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走出去”深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为国内其他相关企业创造良好的配套参与机会,同时进一步释放和培育高级要素,创造有利于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优良环境,促进先进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带动高级人才多层次创新。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传统行业,可鼓励其积极“走出去”,创建品牌,并给予较好的政策配套和支持。
2.利用产业集群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攀升。
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大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加强联系,对相关产品进行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含量;另一方面,一些从事贴牌的企业可以通过创建自主品牌实现从制造环节向品牌经营环节攀升,以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政府须加强技术中介和服务中心的建设,构建公共技术的研发平台,从而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并用行业协会等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技术进步与创新等方面。
3.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区域制度红利。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恰当的简政放权,可以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更高效、更公平地配置资源。政府在市场监管、完善服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新的开放体系下,应着眼于进一步简政放权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如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负面清单管理等,用“非禁止即开放”的态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培育企业的增长动力,维护公平法制的市场秩序,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内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