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教学的探究
2018-12-16董天戈
董天戈
伴随着校园足球的广泛开展,各个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开始重视足球教学,足球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足球教学水平,对足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要更加专业。
一、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概述
脚内侧踢球技术又称脚弓踢球,是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脚的内侧(脚弓)将球击向预定目标的技术动作。脚内侧是踢球时最常使用的部位,它触球的面积比脚的其他部位都大,这使得在踢球时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住球。因此,脚内侧踢球是进行短距离传球和射门的理想方法。但由于脚内侧踢球时要求大腿前摆到一定程度,即需要外展且屈膝,故大腿与小腿的摆动都受到限制,因此出球力量较小。
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是小学足球教学中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脚内侧踢球技术在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运用广泛,不仅可以传球还可以射门,是一项非常实用的足球技术。
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包括五个技术环节,即助跑、支撑、摆动、击球、随摆。技术环节不算复杂,但是技术难度比较大,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小的细节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技术失败。笔者通过多年的足球教学与训练,在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和查阅了相关书籍之后,总结出了学生在学习脚内侧踢球技术时的易犯错误,并提出了相关纠正方法与教学建议。
二、足球脚内侧踢球易犯错误与教学建议
1. 支撑脚脚尖没有指向出球方向
脚内侧踢球在助跑时是直线助跑,也就是说在踢球时身体要正对传球方向,支撑脚的脚尖指向的方向就是出球方向。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支撑脚的脚尖指向不同的物体为目标来练习,也可以结合助跑来指向预定的目标,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提高支撑脚尖站位的准确性。
2. 支撑脚站位靠后,击球时身体后仰,失去平衡
助跑的一个作用就是要调整人与球的位置关系,使得支撑脚支撑时能够与球之间调整到最舒适的距离,支撑脚的位置要以踢球腿的摆动能达到最大的摆幅、发挥最大的速度和有利于踢球脚准确地接触球的合适部位为原则,这一步事关击球时触球的部位和重心的变化,如果支撑脚距离球比较远,容易导致击球时击球点靠上,从而发力不充分,还会导致击球时身体后仰,使身体失去平衡。在教学中,支撑脚一般站在球的侧面约15厘米处,可以在合适的位置用记号做好标记,通过反复的助跑踩步点来调整好最后一步,助跑的最后一步。支撑脚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做好相应的调整。
3. 支撑与摆腿不是同时完成
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踢球腿的摆动是在支撑脚跨步时顺势向后摆起的,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如果支撑脚先支撑好再去摆腿,动作很不连贯,击球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身体还会失去平衡。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上一步助跑,练习支撑与摆腿的动作,只做出动作即可,不需要击球,等动作固定之后,可以加大助跑的距离,最后一步做到支撑有力,后摆充分。
4. 踢球腿膝踝关节外展角度不够,脚趾没勾翘,击球刹那,脚型不固定,出球不顺畅
击球的脚型是整个脚弓踢球技术的关键,触球的脚型要固定,腳踝保持紧张,在触球前脚跟送出使得脚内侧部位所形成的平面与出球方向垂直,踢球时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微翘起使得触球面积增加,踢球更稳定。如果在踢球时,脚弓没有固定,脚弓不是水平击球,那么踢出的球会向一边偏出。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用脚踢竖直放置的小垫子,让脚内侧充分接触小垫子,目的是让脚弓能向前水平端出;接下来让学生助跑踢固定球来巩固正确的脚型。踢固定球时,可以让辅助的学生用脚踩住球,也可以将球放在墙前或者小垫子前。
5. 摆腿幅度不够,大腿没有带动小腿摆动,出球乏力
击球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踢球腿的摆动,摆幅大,摆速快,踢出去的球力量就大,球的运动速度就快,运动距离就远。如果在摆腿时,大腿没有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很容易形成踢球腿直腿摆动,这是很常见的错误,踢出去的足球没力。在练习时,学生可以先做原地的摆腿练习,动作熟练之后,加上助跑做摆动腿的练习,同伴之间可以互相观察动作。
6. 助跑时不能摆动手臂来维持身体平衡
很多学生不善于用手臂的摆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内侧踢球时很容易使身体重心不稳。如果手臂能够挥摆,身体姿态好看,而且有利于身体平衡。以右脚击球为例,在练习中,助跑的最后一步,左手臂要由前向后做逆时针划弧,直到手臂摆至最高处,整个身体是最稳定的,踢出去的球也会很稳定。
7. 击球后,踢球腿随即停止,力量不能完全向前送出
踢球后随着腿的前摆和送髋,使身体重心向前移动,这样既可以控制出球方向和加大踢球力量,又能缓和因踢球腿急速前摆而产生的前冲惯性,以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学生击球后,踢球腿应做好前摆动作,切不可立即停止摆动。
总之,脚内侧踢球技术作为一项实用的足球技术,在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思考。从踢球的5个环节入手,循序渐进,每个环节都加以正确练习,最后再连贯起来,学生的传球基本功会更加扎实,足球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