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模式指导下新入职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
2018-12-16仲亚琴
仲亚琴
【摘要】新入职教师在高效合理的集体备课模式指导下,专业快速成长。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新入职教师作为主备人,经过集体备课活动的历练,涌现了很多的优秀教学设计。本文以《囚绿记》的教学设计为例,展示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集体备课 ;优秀案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璞玉心灵 生命之绿
——《囚绿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品味写景状物的语言,理解“绿”的象征意义。2.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3.迁移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指导写作实践。教法与学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绿色是多么的可贵啊!可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囚禁”它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现代散文家陆蠡先生的《囚绿记》,一起感受生命之绿。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努力做到有的放矢:1.通读全文,品味写景状物的语言,理解“绿”的象征意义。2.品读文章的优美语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3.迁移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指导写作实践。
三、快速浏览,勾画关键
文章的题目是“囚绿记”,“绿”具体指什么呢?“囚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快速浏览课文,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明确:“绿”指常春藤。“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更亲密。”本段中有没有其他表达“囚绿”目的的句子?明确:“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比喻猗郁的年华。”很明显,作者要用“绿”来装饰他“简陋的房间”,那么,作者的房间具体有何特点?明确:“高广不过一丈”(狭小)“潮湿”“炎热”“破旧”。可以用一个名词来定义它:陋室。小结:当作者只身来到北平,当他身处潮湿、炎热、破旧、狭小的小房间的时候,当他的心情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古城中感到孤独而陌生的时候,常春藤的绿枝条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是他生命的向导,是爱,是幸福,是他猗郁的年华。
四、通读全文,品味语言
我们不禁要问,这条常春藤,为何如此神奇?它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喜爱,甚至不惜囚禁起来?
1.请同学们通读全文,(重点读4—11段)勾画文中描写常春藤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举例:“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便有一片绿影。”从“繁密”一词可以看出常春藤长势良好,生命力旺盛。
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为柔弱但生命蓬勃,执着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常春藤而动情、动容。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那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这样的一种喜爱之情呢?
2.请再读课文第5—8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对常春藤喜爱的语句,咬文嚼字,细细品读,揣摩蕴含其中的作者情感,把握内涵。举例:“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心理描写,这个宅男有点傻,什么也不干,就呆呆地坐在窗前看着绿色,就能快活地度过一个月,两个月……过渡:象征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绿色,滋润了作者一颗等焦了的心。作者如此喜爱,以至于有了他的“囚绿”。他终于伸出手去,把两支柔条牵进了他的房间,被囚禁后的常春藤变得怎么样了?
明确:“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
3.即使这样,作者仍旧不放走它,但最终作者在离开北平时“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不管是囚绿、释绿,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绿的热爱之深。为何爱得如此之深?
(1)(情景联想:通常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如此迫切的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求安慰?)在孤独寂寞中。文中哪里看得出作者是孤独寂寞的?明确:“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小结:从主觀方面讲,作者内心孤独寂寞,身处环境简陋陌生,而常春藤却有“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所以赋予常春藤一片深情,视常春藤如孩子、恋人、知己。因为爱得深沉,所以“囚绿”,但“绿”是囚不住的,最后的结果是?“临行时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为什么“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不得不离开北平。在离开一年之后,作者因怀念他的“绿友”而饱含深情地写下这篇散文。那他仅仅是为了怀念常春藤吗?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2)(知人论世:结合相关材料,小组交流,常春藤有哪些象征寓意?)小结:结合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我们不难看出,绿枝条与作者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他们一道经历磨难,但最终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而我们的民族在日本军国铁蹄下也会“永远不屈服于黑暗”。
看来,作者对绿的赞美、怀念、热爱,其实是对坚贞不屈的中国人民的感情,通过写绿来表达这种感情的方法叫作托物言志,通过小小的绿来表现中华民族气节的写作手法叫作以小见大。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集体备课对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用研究——以会宁县高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为例;课题立项编号:GS[2017]GHBZ010)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