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模式探索
2018-12-15陈淑伟王进义袁茂森麻妙锋陈自胜
陈淑伟 王进义 袁茂森 麻妙锋 陈自胜
【摘要】有机化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学习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还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保研。在前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行小班授课、定期开展“说课”研讨、录制MOOC视频、举办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及实行教考分离等举措着力推动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林院校 有机化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立项编号:JY170312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25-01
高等农林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几乎渗透至各个专业,如应化、生物类、农学类、植保、制药、动医、林学、水产、园艺等。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是各章知识点既有一定的关联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何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在前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通过实行小班授课、定期开展“说课”研讨、录制MOOC视频、举办化学实验竞赛及实行教考分离等举措着力推动教学改革,收到良好成效。
1.小班授课,提升教学效果
以前是四个班或五个班同时上课,120人、150人的课堂,互动都困难,更别提翻转课堂了。坐在后面的学生有时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也看不清黑板上写的什么,索性聊天、玩手机、睡觉,甚至缺课。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目标和新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大班改成小班。现在,60人的课堂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上互动难的现象得到缓解,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开展“说课”研讨,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畅通学习交流渠道,我们积极组织“两周一说课”的常态化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主讲人以“解说”方式边讲边说出教学主体思路和方式、方法,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通过研讨,将新理念、新方法、新案例和教学新元素融入到教学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不仅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打造高校课堂的工作热情,还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3.MOOC自助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每年有3000多学生选课,学生的基础、素质不同,课程该如何建设?课堂该如何组织?我们建设了“有机化学慕课在线课程”,内容包括围绕教学大纲的知识点和习题讲解视频、机理演示动画、自测考试题等。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清、听懂的知识点,或课后想利用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都可直接上网完成。同时,还可线上答疑、作业批改、组织讨论等,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
4.化学实验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有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增强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我们除开设《有机化学实验》外,每年还举办一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竞赛分笔试和操作两部分,笔试试题内容的设计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又重视对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实验操作则是参赛选手必须独自完成操作相关项目的考核。化学实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5.教考分离,确保公平公正
以往期末考试试卷为本学期授课的几位老师共同命题,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会取回所帶班级试卷,独自阅卷。这样就会出现命题教师或阅卷较松的老师所带班级学生成绩略高,成绩的差异直接影响奖学金评定,甚至是保研资格,为给学生一个更公平的教学考核环境,尽可能保障考核的严格性、公正性和合理性,我们在考核阶段实行“教考分离”,即让本学期未参与授课的老师进行试卷的命题与评分细则的制定。在阅卷环节,由全体授课教师统一阅卷,每道小题均要阅卷老师签名。这一举措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平时的努力程度,和对所学课程掌握与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学风的进一步好转。
通过上述几方面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构建了适合农林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并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还将以国家和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针为指导,以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素质和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新时期优秀农林专业精英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淑伟,王俊儒,汪玉秀,杜振亭.农林院校有机化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8) : 150, 171
作者简介:
陈淑伟(1980.10-),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金属不对称催化、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