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概述及对策研究
2018-12-15罗爱华韩芸
罗爱华 韩芸
摘要: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相关概念以及在当下新医改形式下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公司医院内部控制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为我国医疗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医疗机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医疗、便捷服务的作为运营目标,与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公立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服务。新的医疗改革要求,公立医院在遵循公益性和效益性原则的基础上,医院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设,其公益性并未得到良好体现,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调整和完善。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内涵
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原则和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缓解看病贵、就医难的承担着,由于规范不能完全适应其内部控制管理的需要,公立医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运营的特殊性,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因此,其内涵应定义为:公立医院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实施的,旨在提高和强化运营管理水平,防范各个运营环节风险,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流程。
二、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目标应该是医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流程想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或预期效果。如果没有明确的内控目标,内部控制就没有了方向,故此,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构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和保证。为了能够让公立医院的内控建立在合规、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就必须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功能及特殊性对本单位的内控目标及时进行调整,现整理如下:
(一)确保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质量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廉的医疗服务是医疗机构工作的目标。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则是公立医院工作的核心。公立医院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优化内控流程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通过不断优化职工岗位设置和设备资源配置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效率,从而更好地回馈社会、回馈患者。
(二)合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业务环节各项流程,合理、科学地设置风险控制点,明确各个物资管理和流通环节的控制要求,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涉及到“三重一大”的重大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对项目的投资可行性、风险和收益论证,从而合理保证医院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立醫院应该搭建起包含有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信息平台。公立医院须加强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流程,通过对预算、资产、财务核算、人力资源与绩效等管理系统模块的整合,形成与财务数据的对接,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完整、精确和效率,还合理保证了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促使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既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任务,又要为医院的正常发展参与到社会竞争中,若两者关系处理不好,必将会出现医护人员医德失衡的现象。由此可见,医院内控建设必须同廉政教育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医院职工医德医风建设的教育,增强抗腐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内控流程融入到医院文化建设中,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努力提高职工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激发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公立医院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为此,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较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要有行业特点。
(一)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要性认识不足
所谓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内部控制可以帮助医院更好的实现其社会效益和规避潜在的有关风险。但是现在很多医院对于内部控制的构建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现在有关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混乱,潜在风险较大,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社会效益和公共服务。
(二)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
在当下,很多医院仍然将内部控制制度狭义的理解为财务内部控制,认为只有直接涉及到财务的事项才需要进行控制,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对于大型的业务项目,仍然停留在几个领导签字就行的这样一种状态,对于重大业务没有落实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即使有相关的决策会议,更多的也只是走形式,没有把相关的规定落到实处。没有将控制落实到各个业务里面去。
(三)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健全
很多领导由于自身对医院管理、财务等方面的不熟悉,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建设不直接产生经济利益,从而没有单独设立相关的内控部门,而是往往由财务部门担起相应的责任或者干脆由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缺乏对于整个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管理,有关领导的权责不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从而导致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容易产生空白区和漏洞,给医院带来损失。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评估程序不健全
现在很多医院内控制度没有依据医院的战略目标,亦未涵盖医院业务的各个环节,医院的员工对于本医院的内控体系不了解,从而无法形成全称参与,全员监督的情况。很多设立的制度像重点岗位轮岗、重大事项决策、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内控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形同虚设。一些内控制度严重脱离医院的实际情况,没有根据医院发展和风险变化动态区分近远期目标,很多风险评估程序不健全、不完善。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等方面做的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的控制制度和控制体系。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继续坚持“管办分开”的原则,对相关公立医院明晰产权关系。严格落实和保证新医改所强调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保证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率和医疗效果,同时也体现公立医院服务社会的非盈利本质。发挥公立医院相关的民主讨论、民主决策的议事规则,积极实行公开选聘制度,聘用相关的管理人员进入决策机构,发挥相应的经济管理职能。
(二)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公立医院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业务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等;外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政策风險、社会文化风险和操作技术风险等;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作为风险预警指标,并为其设定风险预警线,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常规风险分析模式,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公立医院运营活动中各个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及分析,建立并完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和防范体系。
(三)强化业务层面控制活动
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对全员进行培训,根据医院发展的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各业务层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各项业务的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岗位、流程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各个业务层面在审批环节、执行环节、评价环节等实现职务、岗位分离,对关键风险点应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保障措施。
(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沟通
由美国订立的标准化卫生信息传输协议HL7(Health Level Seven)标准目前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公认标准,我国在将来会慢慢推广应用,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应当根据医院战略发展、组织架构的设置和自身需要选择适和的信息系统,并根据具体业务的需求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建立健全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利用先进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信息及时共享,将内控风险点嵌入到信息系统中。
总之,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是需要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内部控制工作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余勇晖,余楚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5 (06):21-24.
[2]陈新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财会研究,2013 (0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