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思不如一做

2018-12-15楼彩虹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直尺木棒木工

楼彩虹

幼儿的天性是喜欢动手操作,摆弄物品。小时候小汽车变形金刚玩厌了,家里的自动笔、小闹钟都难逃幼儿的手,被拆得七零八落。幼儿也在这拆拆装装中不断习得经验,逐渐成长。幼儿园开设木工坊特色活动,给幼儿提供一个乐园,可以在木工坊设计、制作自己的玩具,摆件,甚至是礼物。木工坊操作所涉及的智能领域比较广,有审美艺术、数学、技术、设计、空间感、体能协调性、合作沟通等等。在操作过程中能有效地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数学知识点和数学思维能力。

木工坊的活动符合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知识的认知特点。那么在木工坊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在木工坊中涉及到这些数学知识:感知常见物体的形体特征,能用木头拼搭制造出该物体的造型。感知、区分木片的大、小,厚、薄,木柱的长、短,粗、细,木块的轻、重,软、硬。利用直尺测量木头的长度,等分(面积、长度、二等分、四等分),找中心点(圆的,方的,长方形的),承重,比较等。

数学和木工活动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木工房的环境相对宽松,寓教于乐,空间设置、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都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在木工房活动中,操作是木工坊活动的核心,亲身操作是幼儿学数学的主要源泉,我们以亲身制作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物件,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木工房的操作活动也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的有效途径。

一、首先幼儿亲身操作,接触数学知识的神奇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木工坊活动中涉及的数学,都是富有实际含义的数学知识。比如制作桌子、椅子时,幼儿们自然会知道椅子和桌子的四根脚是要一样长的,且椅脚比桌脚矮,而且椅面比桌面小。这里就涉及到估算,测量,椅子脚多长?桌子脚多长?先估算一下,再拿起尺子,看看刻度比划一下幼儿们就知道桌子脚多高,椅子脚多矮,这样正合适。如何得到一样高的桌腿和椅子腿呢?幼儿们在操作中各显神通:

方法一:其中成成小朋友想出了选一根木棒,然后把这根木棒当作桌腿的长度,然后其他木棒就锯得和它一样长就行了。这就是目测合适的高度,然后依样复制。这是一个好方法,利用现成的木棒作为参照物,这样一来我们只要做标记,锯开就行了。

方法二:小朋友还想了另一种方法:用尺子量一段距离,做上标记,然后在每根木棒上都做这个长度的标记,这样木棒就一样长了。”借助直尺来帮忙,每段木棒都量取一样的长度。

方法三:瑞瑞还有一种更快的方法,可以用直尺先量一量长度,然后找到中点,锯开。据一次就有两个桌腿了。

二、其次教师巧抓契机,助推数学知识的构建

幼儿在木工房活动中感知发现木工中的各种数量和空间关系,这样的经验积累过程对幼儿理解各种数学知识空间形式大有裨益。如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1.过程中设问题,因势利导

木工制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解决开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去创造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把想法动手加工制作出来,然后测试自己的设计,并加以改进,从而进入学习知识的良性循环。

木工制作需要严谨的数学思维空间思维需要测量和计算零部件绘制草图,拼装打磨完工,整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锻炼手脑协调能力,还能磨练意志,让幼儿学会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体验到亲手制作,从无到有的乐趣。动手能力强的幼儿会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出色。比如在幼儿制作桌腿时,需要四个一样长的桌腿,幼儿们想到了找一个木棍的中心点,锯一次就得两根桌腿,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老师马上提问“那怎么找到这个中点呢?”只见幼儿略加思索,就拿起了手边的铅笔和直尺开始演示起来,他先把铅笔的一头放在0刻度线的位置,然后他看一看铅笔尾部的刻度说:“这是16厘米。”接着他就从0刻度线开始数,“1,2,3,4…8”数到8后他的手指按在8的刻度线上,又从8刻度线往后数“从这里开始重新数,1,2,3,4…8,两边一样多的格子,所以8这里是中点线。”这个方法对大班的幼儿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涉及到了数的等分以及对直尺的认识,只有同时掌握了以上两种知识点,才能比较顺利地找到“中点”。因为还不能马上反映出16 的一半是多少,于是他就借助直尺上的格子进行点数,数到一定数量后就停下来做标记,继续重新数,两边的格子数量一样多就表示一样多,可见这个宝贝能灵活地变通,思维发散。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发现,在木工活动中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数字、等分、求和等的内容,也显示出一种严谨、科学、精确的数学精神,因此在前期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铺垫这些内容,利于在木工中的操作。

2.评价中列范例,举一反三

教师在评价时,选择有价值的,典型的问题引导幼儿思索,获得经验。记得在一次木工操作小小木偶人中,因木偶人的身体比较重,两个腿比较小,很多幼儿的木偶人无法稳稳地站立,幼儿们就各显神通,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有的在木偶人的脚下做了一个圆形的底座,把两个脚粘贴在底座上,这样制成的木偶人就可以站立了。有的在两个脚背面用小小的木棍做了支架,和腿形成牢固的三角形,于是木偶人的脚也能够很好地站立了。还有的幼儿为了让木偶人能站立,不断尝试给木偶人穿上稍大一点的鞋子,直到木偶能站立。不同的方法,殊途同归,同样让小木偶人站立了起来。在讲评环节中老师利用现场操作过程的图片,让全体幼儿看到同伴的不同做法,记住其中值得学习的经验。下一次操作中,幼儿们就会迁移这种经验把它变为自己的经验,从而举一反三,再现、重组、改進,使之成为自己的有效经验。当幼儿在制作房子时,又遇到房子太重了,“脚”支撑不起,怎么办呢?思考了一会,马上迁移做木偶人的经验,给正屋装上粗点的“脚”不就好了嘛!是呀,经过反复的讨论、实验,最终确定了,把原来的四根细的柱子用胶枪合为一根粗的柱子,就能完美地支撑起正屋啦,吊脚楼终于完成了。

在木工坊中,数、形、量无处不在,数学知识是鲜活的,是具体的,是贴近幼儿的。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操作的情景中学习利用数学知识,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感到更轻松、自然和真实。

猜你喜欢

直尺木棒木工
挑木棒
把麻烦挂在树上
挑小木棒(节选)
黄木工
黄木工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圆规和直尺
直尺计算器
聪明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