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抗体在急诊输血中检出情况分析
2018-12-15汪子龙
柴 媛,汪子龙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检验科,武汉 430061)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面对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而患者此时又出现意外抗体,往往此类情况下对于血液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择的血液不匹配,患者的预后可能出现不良,或者出现十分危急的情况。为此,本课题组统计了近3年以来本院出现意外抗体阳性的患者,并进行了抗体的鉴定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7年所有意外抗体阳性的患者标本,共276例。男130例,女146例;年龄0~77岁;患者来自的科室大部分为急诊内科,急诊外科,创伤外科。
1.2仪器与试剂 孵育器、离心机(ID-Centrifuge 12 S Ⅱ 及IDIncubator37 SI,珠海保亚美公司微柱凝胶方法专用仪器),不规则抗体筛查卡(珠海保亚美公司微柱凝胶卡),筛查细胞(上海血液医药生物公司提供),抗体鉴定细胞(珠海保亚美公司抗体鉴定细胞),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1.3方法 所有标本均先采用微柱凝胶方法手工筛查,阳性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方法手工鉴定;对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可用洗涤法、放散法,至患者红细胞直抗阴性后,再作抗体特异性鉴定;如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多采用患者自身红细胞反复吸收/放散,直到吸收后的红细胞直抗完全去除自身抗体,用经过充分吸收后的患者血清作抗体特异性鉴定[1-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
2 结 果
276例患者的鉴定结果显示,Rh血型系统检出最多,为231例;Rh血型系统联合6例;MN血型系统5例;Lewis血型系统1例。其他血型系统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情况(n=276)
3 讨 论
意外抗体也称作不规则抗体,它是指除ABO系统外,其他系统产生的抗体均不符合Landsteiner规律,称为意外抗体。健康人血液中一般没有意外抗体。意外抗体有两种,包括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指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针对自己本身的红细胞抗原。这类抗体不仅仅与自身红细胞凝集,通常也与多数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如果抗体不是针对自身抗原,而是与同种异基因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即与某些献血者的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为同种抗体[3-4]。如在输血中未能避免相应抗原的输注,红细胞上的抗原与意外抗体结合后能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迟发型溶血,一般较急性输血反应轻,可表现为血管外溶血也可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及急性肾衰竭等溶血并发症等临床表现。所以在对于意外抗体阳性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对于孕妇而言,意外抗体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5-6]。如孕妇能提早检测出体内含有意外抗体,对于临床可以提早预防及治疗,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
本次统计研究中,意外抗体在红细胞各血型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Rh血型系统,总共有237例患者,比例高达85.9%。而Rh血型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E抗体,其次分别是抗-C抗体、抗-c抗体、抗-e抗体、抗-D抗体。还有6例患者合并了两种抗体。通常情况下,Rh抗体是通过输血、妊娠的红细胞免疫而产生的,虽然也有一些Rh抗体是“天然产生”的,但其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大部分Rh抗体被认为是具有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能力的。这种输血反应可谓立即型或为迟缓型[7-8]。在临床工作中,如出现意外抗体阳性的患者急需输血,从本院近几年以上的统计分析来看,大部分为Rh系统的抗体。本课题组在进行抗体鉴定的同时提前预判了患者可能出现的抗体,并且鉴定了患者红细胞上Rh,MN系统的抗原表达情况,并提早选择出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供给临床用于患者的抢救,提高患者的抢救率和生存率。在试验中发现,部分意外抗体阳性的患者合并了直接抗人球蛋试验也是阳性,在此种情况下,如紧急需要输注红细胞,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