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类公共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12-15何思雨

山西青年 2018年24期
关键词:汉语言语言文字普通话

何思雨 赵 岩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作和辅助性交际工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

一、高职院校开设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重要性

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提高学习实践、交流沟通、创新创业、终身发展等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开展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载体主要是语言和文字。学生通过汉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精准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所要传授的信息,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消化。同时,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随之提高,学生能更好的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开展技能训练,进而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等创新创业素质。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与沟通交流的工具,高职院校通过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内在创新创业思维(构想)有效表达外化为创新创业行动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三)良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主动接受教育,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开展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相关课程设置情况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普通话、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笔者对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46个招生专业的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统计,开设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专业共有36个,占总招生专业数的78%。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有36个专业,大学语文(中文阅读)课程的有8个专业,普通话课程的有6个专业,演讲与口才(口才与礼仪)课程的有7个专业。(详见图1)

开设大学语文、普通话、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两门以上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共16个专业;开设了三门以上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仅有旅游英语、空中乘务、高铁乘务、文秘、电信服务与管理等5个专业。

图1

各专业对汉语言相关课程的定位不同,有的为基本素质(基础)课程、有的为行业通用课程,有的为岗位能力课程,有的为拓展能力课;具体数据详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将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主要定位为基本素质(基础)课程,约占开设专业数的69.4%。

图2

各专业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教学学时数不同,有72学时的,有36学时的,有32学时的,有26学时的,有18学时的;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课程教学学时数不同,同一门课程教学学时数也不相同。其中大学语文(含中文阅读)教学学时浮动较小,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含口才与礼仪)等三门课程教学学时差异性较大。

图3

三、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学习后,基础的汉字识写、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语文辨析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教学模式不能支持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目标的达成。一是教学活动设计单一。教学活动以课堂活动为主,课前和课后活动较少或几乎没有;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说、读、写”等训练活动少;教师指导以课堂指导为主,课下指导多数仅为作业批改。二是课程评价单一。课程评价一般有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两个部分组成,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为出勤、课堂问答及作业评价,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而现有的教学模式难以支持课程目标的达成,不能真正培养满足专业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教材与专业不匹配。一是教材横向内容与专业不匹配。如普通话教材,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通话教材主要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与专业(学业门类)相匹配的普通话教材较少。二是教材纵向体系建设与专业不匹配。汉语言类课程的教材相互独立,且有内容重复部分,没有形成全面贯通专业人才培养的汉语言类课程体系。

(三)师资队伍不健全。一是没有课程教学团队。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师各自为教,缺乏团队合作的机制。二是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担任语言文字相关课程的教师由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的教师组成,其中非中文专业的教师多是认为自己长期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可以教授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实际上,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或播放视频。

(四)学生缺乏学习内动力。一是学生不重视语言文字相关课程。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无用或无关紧要,课堂教学中精力不集中,甚至逃课、旷课;实践训练参与度不高,如应用文写作训练,往往是网上抄袭或不动笔;口语训练不开口,阅读训练不阅读。二是学校课程考核制度松懈,课程学分获取容易。学生课程考核不合格,不需要重修,还可以多次补考,只要补考及格(60分及格),就能获得该门课程学分。

四、高职院校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对策

(一)建立与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切的教学模式。有机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结合课程目标开展“任务驱动+模块训练+综合实训”的教学活动,建立“线上+线下”实时学习模式,将各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各时间段的学习情况纳入课程考核,加大课程学习过程考核的力度和分值比重,评价主体“自我、同学、老师、其他”多元,建立“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期末考核”的课程考核机制。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为教学而教学转为为人才培养目标而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构建和开发与专业相匹配的汉语言类课程体系和教材。一是构建科学的汉语言类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需与专业相匹配。专业汉语言类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近几年这一专业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如语文入学成绩可作为参考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汉语言类课程,从而形成专业相匹配的汉语言课程体系。二是开发“专业特点+课程”的实用教材。如普通话教材,开发旅游普通话、医护普通话、汽修普通话、电商普通话、高铁乘务普通话等,使教材适应专业发展及就业需要。

(三)建设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一是建立语言文字教研室,统筹高职院校语言文字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培养、语言文字课程发展规划等。二是建立语言文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如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教学团队等,团队合作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语言文字课程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学生学习激励机制。一是高职院校落实国家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学生依法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达到规定等级标准予以毕业。二是严格课程考核,建立课程重修制度。规定平时成绩、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比重,如平时成绩占20%(20分),过程考核成绩占50%(50分),期末考核成绩占30%(30分);若平时成绩达不到10%(10分)、过程考核成绩达不到30%(30分),期末考核成绩达不到20%(20分),则该门语言文字课程综合考核不合格,不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需重修该门课程,且再次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学分。三是将参与语言文字相关比赛获奖列入评优评先条件,如获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应用文写作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猜你喜欢

汉语言语言文字普通话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