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类奢侈品在中国吃不开
2018-12-15蔡明
蔡明
中国现在的消费形式是炫耀式消费,第一想证明自己的货币数量,第二想好好犒劳自己。消费需要别人看到,需要得到表扬,所以,它必须是表面功夫。
什么是表面的东西?车、衣服、表,这些领域的奢侈品品牌是最先流行起来的。而家具,它是内在的,不适合炫耀。家居的奢侈品品牌的流行比时装、汽车慢很多,因为大家对它的需求程度不是很靠前,认为花了钱,也炫耀不出同样的效果。有钱,必先做表面文章。
所以不少有钱人买的不是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符号。他们不为情调、功能和浪漫,为的是证明自己能以财富拥有别人无法获得的物质符号。
非常富有的成年人可以把表面全副武装起来,不那么富有的年轻人则喜欢买方便展示“奢价比”高的东西。所以,最受大家喜爱的是包,不论男女,因为包易于让别人看到,又结实耐用,可以长期展示。
其实奢侈品的核心在哪里?就是生活方式。买LV的最大理由不是它结实、耐用,而是拥有LV代表拥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奥黛丽·赫本在电影里,每天早上都会来到纽约第五大街的Tiffany橱窗前,一边吃面包,一边通过玻璃窗望着店内奢华的首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在Tiffany店里享受优雅的早餐。追求Tiffany和追求Tiffany的早饭、晚饭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奢侈品,一个是奢侈品要传达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渐渐接受各领域的奢侈品时,能不能拥有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必定能。生活方式的自我改变、外部的经济文化环境都将推动自主奢侈品牌的崛起。
之前中国承载不了奢侈品。我们吃大锅饭,不宜宣扬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现在,经济崛起之后,必将是文化的崛起。中国人需要站立于国际顶端的奢侈品品牌之上,完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诉求,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进入世界主流。
中国产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已经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外认同中国产品的价格,不认同中国产品的品质;第二阶段,国外认同中国产品的品质,但不认同“Made in China”的标签;第三阶段,国外认同“Made in China”的标签,但不认同中国企业的品牌;第四阶段,国外认同中国企业的普通品牌,不认同顶级品牌。30年来,我们用成本、人力甚至自然资源和国际分工的牺牲跨过了前几个阶段。
未来的几十年将是中国的输出期。不是成本、制造、流水线和廉价用工者的输出,而是文化、奢侈品、价值观、创意设计的输出。这时,像鼎盛时期的唐朝一样,中国奢侈品将真正理直气壮地成为这个时代的盛世文明的符号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