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规模定制发展现状
2018-12-14马思文
[摘要]文章列举了我国服装规模定制的一些案例,探讨服装规模定制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首先对规模定制的背景进行说明,然后进一步介绍了服装规模定制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对我国服装规模定制的发展现状做了一定分析。
[关键词] 服装产业;规模定制;工业4.0
1 引言
科技、时尚、绿色,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新标签,也为加速服装定制领域的全面创新提供核心源动力。信息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其中,大规模定制就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提供了全新的商业理念、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是提高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2 服装规模定制的背景
2013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召开的全球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 4.0 工作组”公布了研究成果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关于实施 “工业 4.0”战略的建议》。[1]其目的是利用德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与此呼应的是,2015年5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提出要通过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到2025年将中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方针着重强调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依靠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品牌,形成中国创造,推出中国质量。[2]
虽然“工业4.0”与“制造2025”无论在目标还是在实施路径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但两者的核心思想无非都是创新与突破。这两大纲领无疑为中国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提供了方向。而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我国服装制造业,更是应该抓住这个大方向,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产业制造水平,注重品质与技术的提升,并致力于品牌的制造。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作为“工业4.0”的一个思维模式,与服装行业的时尚个性化、快速反应以及服务体验不谋而合。与传统大批量成衣的固定死板不同,規模定制是一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亲自参与到服装的设计过程中,从款式、面料、色彩到图案、配饰等全都可以自由组合的新兴模式。规模定制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互动、个性化、量体裁衣,并且告别传统定制的高昂价格,以接近成衣的价格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穿衣体验和感受。而科技的发展,使定制时尚更易实现。[3]
3 服装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最早被应用在机械制造领域,之后逐渐被推广到其它行业领域,而规模定制李维斯公司PersonalPair牌牛仔裤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该生产方式同样适用于服装制造业。[4]由于服装本身具有的时尚性与个性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对于MassCustomization在服装制造业的应用,应理解为“规模定制”更为合理,服装规模定制旨在实现的并不是数量上的庞大,而是真正实现单件个性化产品的规模生产。
服装的规模定制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根据面料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具体个性,快速、高质量和低成本地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造型优美的服装。企业通过高效、高质量、智能化的服装设计系统和具有柔性、敏捷性、集成性的设备,以及对面料适应性强、调整速度快的生产线,通过专卖店、商场、网络等渠道向社会提供规模定制服务。[5]
由于近年来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逐渐提高,单单提供定制服务甚至不能使消费者感到满意,消费者需要的则是更深层次的互动,亲自参与到服装的设计环节中去能让顾客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综上,笔者认为的服装规模定制是消费者能够亲自参与到设计环节中,与设计师共同完成面料、款式和图案等的选择,并根据消费者身材的具体尺寸,通过规模生产线为消费者定制出符合他个性化需求的单件服装。
4 我国服装规模定制发展现状
服装规模定制在发达国家应用普及率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男士西装正日趋个性化大规模单件单裁、量身定制程度几近100%。伴随着行业的发展,规模定制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服装行业的重视。中国服装协会自5年前启动定制标准的制订工作,目的是要规范定制领域,促进服装定制消费,引导定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GB/T35447-2017服装定制通用技术规范》结合服装行业的特点,对服装定制的必要程序和关键环节给出建议,对服装定制相关方均具有一定参考性和通用性,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虽然我国服装规模定制业务起步较晚,但不乏一些致力于发展科技创新的企业,如“庄吉”、“衣邦人”、“爱斯达”等一些优秀企业。
4.1 庄吉服饰有限公司
庄吉服饰有限公司前身是庄吉集团,曾经是“中国十大男装品牌”之一,因公司投资失误,2012年开始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在各级政府扶植和企业自身努力下,企业从2015年开始逐步步入正轨。通过三年多时间调整与建设,可以说实现了涅槃重生。
近年来,庄吉服饰有限公司将产品研发朝着时尚、高品质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融合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自动化为一体的智慧工厂,将个性化定制服装业务搬上了互联网,将服装个性化产品实现大规模生产,实现了庄吉服装全球销售的品牌战略性转变,更是将庄吉从传统服装行业转变为互联网科技型企业的新的进程。
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庄吉官方微信、线下专卖店等方式进入到庄吉的定制平台,自主选择男装的款式、面料以及细节样式,还可以选择绣字风格,让消费者拥有最大自主的定制权。如果不太确定尺寸,可以到庄吉专卖店由专业人员负责量体,以保障定制服装的服帖度,达到服装修饰出好身材的目的。如已有现成的身材尺寸,则可更为便捷的直接输入到定制平台即可。消费者下单前可360度全方位预览虚拟成衣,再决定是否定样下单。消费者下的订单将立刻传输到庄吉的智能制造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它能根据消费者的体型数据进行一人一版定制,1分钟出版,4小时运输到裁剪车间,5-7天即可交货。
创新营销模式与智能工厂的结合,实现了个性化的定制服装规模化生产,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平民化的价格高品质个性化定制服装,这为传统鞋服培育出了新动能。对企业来说,定制化服装零库存、低风险,智能化的投入更是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未来,庄吉将以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相结合的模式服务消费者,把专卖店搬进互联网,把互联网销售加线下服务建设作为庄吉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从而实现庄吉全球个性化定制服装品牌的发展战略目标。
4.2衣邦人
成立于2014年12月的衣邦人,首创“互联网+上门+工业4.0”服装定制模式, 引起服装定制业的高度关注,三年时间,衣邦人已经由一个6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国内定制行业的标杆企业。传统的服装生产流程,需要经历设计、打样、订货、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品牌商往往需要提前一年以上预测流行趋势,这就导致了服装行业货品积压严重的问题,而衣邦人则在消费者与工厂之间搭建了一条快速路,有订单再生产,没有库销比。为了畅通C2M这条快速路,衣邦人在消费者和工厂两端做足了功夫,在C端直接面向消费者,在M端提供供应商开放平台,接入生产商和面料商。
衣邦人将定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键在线预约”、“免费上门量体”、“一人一板、个性定制”和“快速发货、保障售后”。首先顾客可在衣邦人官网或APP上预约量体,客服将电话确定上门时间,专业着装顾问免费上门量体,采集26个身材数据,并确定款式面料。衣邦人可提供数百个款式与数千种面料的选择余地,让消费者用30%的价格享受奢侈品牌同等面料与做工。最后,衣邦人承诺将在下单后十个工作日内制成成衣并快速发货,并将提供比传统服装行业更高标准的365天的无忧售后服务。
衣邦人在未來将着力打造服装规模定制平台,将邀请更多的定制厂家和独立设计师入驻,疏通"供应链",同时还将深度整合专注做单一品类的专业定制工厂,为客户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定制服装。
4.3 爱斯达服饰
爱斯达服饰成立于2008年11月,是一家实现服装快速柔性化生产的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沉淀,爱斯达服饰已成为牛仔服装行业创新领跑企业,智能化应用居同行业之首,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爱斯达服饰致力于推进服装行业的全智能转型,突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瓶颈,与国际知名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携手组建自主创新研发团队,研发投产全球第一台服装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智能裁缝”;建立服装行业领先的快速智能制造系统;成为全球首个“服装远程定制和快速制造平台”。整套系统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数据、虚拟成像与服装快速制造等技术为支持,从服装的设计、个性DIY、互联网存储数据,直到加工成型服装,全程自动化,实现虚拟试衣CAD到服装定制化生产的快速智能制造。
用户通过官网完成注册后进行体形数据的采集,进入到版型的选择,顾客可以选择直筒、修身、微喇、休闲商务等多个款型。然后进入到面料、颜色、配饰等的选择,顾客可以通过平面效果图来调整选择,最终完成下单。客户从下单到收货仅需要72小时,
正是通过柔性生产模式的转变,使爱斯达服饰变制造为“智造”,从一间传统的服装OEM企业转变成服装智能化生产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构建行业生态圈的良性互动。未来爱斯达还将致力于成为服装定制行业的方案解决商,依托庞大的生产企业用户群,搭建不同服装品牌的大规模定制平台。爱斯达计划和尽可能多的服装品牌合作,承接他们的定制订单,消费者在网上下单,输入参数,就可以迅速买到合作品牌量身定制的衣服。
5 结论
未来,服装规模定制发展趋势体现为:定制流程模块化、定制场景虚拟化、全品类定制平台化、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一体化。服装定制创新的未来,就是要通过创新求变,不断助力行业加快内涵式发展。发展服装规模定制是向高水平要素平衡的必要选择,是顺应消费升级的选择,而智能制造是规模定制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大规模推广,共同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提升定制产业发展水平,并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以及各方资源高效协同起来。
参考文献:
[1]工业4.0工作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J].机械工程导报,2013(7-12).
[2]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71-79.
[3]姜蕾.工业4.0:中国服装制造业不止于“秀”[J].中国纺织,2016(8):96-97.
[4]赵文斌. 服装定制的顾客价值构成要素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8.
[5]吴迪冲,顾新建.服装大规模定制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纺织学报,2004(5):139-141,153.
[作者简介] 马思文(199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程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