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2018-12-14罗来峰

中国市场 2018年3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启示日本

内容提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导致日本生态农业的产生,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日本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其中,政府采取的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日本农业生产条件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日本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措施,最后提出了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农业;政府;措施;启示;日本

1引言

农业污染问题可以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出现的农业污染损害事件以及“镉大米”、“毒韭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全社会开始强烈关注农业污染问题,如何防控农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变成了学者们不断探讨的现实课题,也是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其中,介绍和学习发达国家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防控和减少农业污染,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与中国同处于东亚,地理距离相近,农业文明相似,日本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也与中国的小农户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中国学者对日本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分析和借鉴比较多。如姜达炳(2002) [1]介绍日本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胡启兵(2007) [2]分析了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的部分制约因素,如小规模经营模式等;孟冬(2007) [3] 则对日本生态农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进行了介绍;李晓梅(2008) [4] 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经验;姚万军(2010) [5] 从农业增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了中日对比分析;张文胜(2010) [6]从经营与产销协作的角度对日本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全斌等(2010) [7]通过介绍日本MIDORI发展模式提出了对中国华南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刘星辰等(2011) [8]关注了日本稻作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秦炳涛(2015)[9] 探讨了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问题。已有的关于日本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分析介绍,对国内借鉴日本经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日本人多地狭,农业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日本为了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比较成功,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本文在简单介绍日本生态农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政府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日本经验对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启示。

二、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日本生态农业起步较早,在农业污染还没有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年代,日本就开始关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著名的学者福冈正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著名的自然农法体系,并出版了《回归自然》和《自然农法: 一根稻草的革命》等一些列著作,这些著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充分利用土壤固有的属性,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化学肥料,以免导致土地退化或者弱化土地的再生产能力。自然农法体系的出现推动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并且影响到了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促进了农业产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农业环境的污染,而且农业污染的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况下,民众开始强烈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民众对自身健康和环保问题的追求导致日本的生态农业运动开始兴起,到目前为止,日本的生态农业运动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生态农业的形成阶段,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段,随着农业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运动开始兴起,日本的生态农业逐渐形成,《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法律相继出台,并在1971年成立了日本生态农业研究会;第二阶段是生態农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这一时段,此时农业产销合作组织逐渐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得到了普遍推广,生态农业对策室随之成立,后来改成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并且通过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预算;第三阶段是生态农业的成熟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多样化,日本的商业化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不断完善,同时成立了日本生态农业协会,并在1999年通过了《可持续农业法》等。

日本生态农业的中心思想是尽量使用落叶枯草和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以此来提高土地肥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通过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而不是靠农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环境。日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的数量下降了很多,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的数量减少了接近一半,日本的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三、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环保运动推动了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农产品供应链的传导,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产销合作组织等也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完善,其中,日本政府的培育和推动措施起了巨大作用,日本政府的主要措施有:

(一)完善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日本政府培育和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了《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法律文件,1999年又制定了《可持续农业法》,2001年发布了《生态农业推广法》,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把生态农业及其发展问题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的职责,要求各级政府从技术开发和资金投入等方面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且要考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需求。后来,日本政府又发布了《生态农业推广基本方针》,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本地区的《生态农业推广规划》,促进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政府多年的努力,日本与生态农业发展相关法律得到了不断完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二)政府帮助推广生态农产品

生态农产品虽然质量好,比较安全,但是生产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也比普通农产品要高一些;为了促进生态农产品的销售,解决生态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日本各级政府通过政府采购体系,使政府供应系统内的农产品消费以生态农产品为主;而且由政府牵头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购买者见面会,促进生态农产品加工销售网络和直销市场的形成,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网站专门开辟生态农业专栏,进行生态农业网络宣传,并且安排专门人员推广介绍本地区的生态农产品。经过日本政府多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生态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意愿都非常高,居民对生态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达到了95%以上,接近一半的消费者每天都有购买生态农产品的意愿,生态农产品出现了产销两旺的态势,从而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生态农产品认证制度

由于农产品安全质量肉眼难以有效辨别,具有信任品的典型特征,农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如果市场环境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柠檬市场”的现象,因此,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显得非常重要,对生态农产品而言,良好的质量认证制度,不但可以有效地消除“柠檬市场”现象,使之与普通农产品有效区分,还可以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

为了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有效认证,日本的农林水产省委托了专门的代理机构对生态农产品进行认证,农林水产省则主要负责审核和监督,为了更便捷地提供认证服务,农林水产省总共委托了87家代理机构,其中日本国内代理机构有66家,国际代理机构有21家。农林水产省生态农产品最严格的认证资格是JAS系统,该系统要求参与认证的农产品必须是连续3年在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土地上生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JAS资格认证,由于JAS系统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容易通过,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宽松的认证要求,各地方性的认证资格体系丰富了整个国家的认证体系,为本地区生态农产品的发展设定了阶段性的目标,引导了本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为生产者和农场生态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层次的认证服务,也极大地带动了日本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大力促进品牌农业发展

品牌农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获得超过一般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从而使农民获得较高的收益;日本农林水产省安排专门的人员,组织和推动品牌农产品的建立和发展,并在宣传方面给与特别支持,通过网站、展览会等推介品牌农产品,促进了整个国家品牌农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通过JAS认证的农产品本身就会获得较好的品牌效应,成为品牌农产品,从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声誉和销售前景,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基本都有自己的品牌,销往国际市场的农产品更是具有较好的品牌支撑,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日本的品牌农业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农业总体上是一个弱质产业,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生态农业作为一个具有很大环境正外部性的现代农业,更是离不开政府财政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日本政府为了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投入的财政资金和技术非常多;

同时,还在全国设立了很多的生态农业示范点,截止2014年,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点达到了65个,为生态农业示范点提供的财政资金补贴达到了67亿日元;

(六)促进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

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其发展需要强大的农业技术力量支撑,日本政府根据各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在全国分散设立了很多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开展生态农业方面的科技实验,并且投入大量的财政资金实施生态农业推广工程,还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农业培训班,无偿地培养生态农业人才。

另外,政府還专门配置了生态农业推广员,在全国各地开展生态农业推广活动,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日本生态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但带来了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隐患,也严重地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巨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发达国家为防控农业污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日本的生态农业成效显著,在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业环境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日本政府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对中国有很好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堪忧,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隐患普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同时,由于农药和化肥的超量使用,土壤退化、盐碱化情况严重,耕地重金属超标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工业污染排放又进一步恶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因此,中国的立法部门应该借鉴日本经验,进一步制定与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农业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构建多层次的生态农产品认证体系,发展品牌农业

借鉴日本的经验,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构建多阶段、多层次的生态农产品资格认证体系,发展品牌生态农业,减少和消除农产品市场的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情况,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程度,为品牌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保驾护航。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环节促进和带动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科技研发,促进技术推广

生态农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科技研发保障,同时,生态农业也是一个示范性和外部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专门的技术推广服务。

由于科技研发前期投入非常大,外部性强,需要政府部门承担资金和人员投入成本;又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土壤、气候及农业生产条件各不同,因此需要建立各种不同的农业示范点,并有相应的专门技术机构和人员去推广和提供服务。

(四)帮助生态农产品扩展销路

生态农产品安全质量高,但是生产成本也较高,此时,需要政府部门从销售环节促进生态农产品打开市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在网络上开辟专门的网站和栏目宣传本地区的生态农产品;并且举行各种生态农产品展销会,促进生态农产品的销售;在体制内,充分运用政府采购的杠杆作用,使政府农产品采购系统优先采购生态农产品;还可以大力发展农超对接,促进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垂直协作,使生态农产品可以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连接,帮助促进现代生态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带动生态农业发展壮大。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生态农业具有较大的环境外部性和食品安全外部性,光靠市场力量是解决不了投入问题的,需要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和技术投入支持。为此,中央政府应该安排专门预算,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为生态农业项目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促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并且对农户、农场和合作社等提供财政补贴,鼓励发展生态农业。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了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超市供应链垂直协作与果蔬质量安全市场治理(10YJC79023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益诉讼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15BGL135)”;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扩大农村消费研究(09SJB790007)”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姜达炳.日本生态农业考察的启示[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4):42-44.

[2]胡启兵.日本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J].经济纵横,2007(11):64-66.

[3]孟冬.日本的有机农业与有机生产管理[J].WTO经济导刊,2007(9):76-77.

[4]李晓梅.日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6-7.

[5]姚万军.农业增产与生态环境影响的中日比较及其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2(1):7-11.

[6]张文胜.日本有机农业的经营与产销协作[J].现代日本经济,2010(1):53-57.

[7]全斌,李壁成,陈其春.日本“MIDORI”模式对华南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启示[J].热带地理,2010(1):50-56.

[8]刘星辰,杨振山.日本稻作生态农业发展途径与模式[J].经济地理,2011,31(11):1891-1896.

[9]秦炳涛.日本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5(6):104-109.

作者简介:罗来峰(1974年6月-),男(汉),江苏淮安人,本科,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主要从事新型城镇化、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法律服務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启示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