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应用探讨

2018-12-14张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博物馆

张梅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4-298-01

摘要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各种珍贵历史文物的非盈利机构,我国的文物博物馆规格不一,但大多数都对公众免费开放,可以为人们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物知识理论及实物教育,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本文基于博物馆展际交流的视角,对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引起更多业内人士对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持续关注和思考,提高博物馆文物的安全系数,推动博物馆文化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博物馆 展际交流 文物预防性保护

一、博物馆展际交流文物安全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在这一基本前提下,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了精神文明层面,博物馆文化进入了人们的眼帘,并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许多博物馆抓住现如今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的时机,为了提高文物对人们的参观兴趣和学习热情,博物馆之间展开了频繁的展际交流活动,以举办主题展览等形式与人民群众进行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展际交流次数的增多,使得文物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文物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文物之所以被称之为文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内涵的物质表象,这同样也意味着文物自身的脆弱性,容易因有意或无意的外力影响受到毁灭性伤害。而博物馆进行展际交流需要将文物进行包装运输,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文物的风险,包括意外损害和人为行窃等。即使承包给专业的包装运输公司也不能完全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而文物的珍贵性使得损失一旦造成就无法挽回。

除了包装运输方面的文物安全风险外,临时展览方也是可能导致文物受损的地方。即使文物安全送达了临时展览方,文物也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新的展览环境出现损伤。很多博物馆在进行临时文物展览交流时,没有对文物的特点和属性进行深入了解,一概放入临时展厅进行展览,导致文物在新的环境中不适应温度和湿度带来的变化,内部结构受到难以修补的损伤。

二、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

(一)树立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

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的重心和核心环节在于文物保护,博物馆应树立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通过多种预防性手段降低文物在展际交流中的风险系数,保护珍贵文物。针对参展文物的选择、运输、布撤展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遏制或减缓对文物的损坏。预防性保护并不能使藏品永久脱离危险,但它能延缓藏品损坏的进程,最大限度保护藏品。

(二)推行展际交流展览项目负责制

把展际交流工作纳入博物馆日常管理,加强领导,实行展际交流展览项目负责制。每个展际交流的项目负责人即为第一责任人,由其负责组织协调各参与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由各部门对文物的安全各负其责,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做到有备无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以便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适应展际交流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展际交流工作中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形成展际交流工作完善的运营机制,是文物保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实施一套完备的与展际交流相关的管理办法,并较好落实,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文物安全。一个展际交流,应有展际交流文物出人库制度、点交规范,包装运输管理办法,陈列设计规范、灯光照明规范、布展撤展管理办法,展际交流期间安全防范办法、展厅巡视制度、展际交流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专业要求等。

(四)建立文物安全评估体系

展前评估即了解藏品的保存状况和即将面临的展览环境,判断藏品是否适合展出。展览中应做好文物保存状态科学记录,随时监测相关数据是否在文物需求的范围之内,以便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文物环境安全。展览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对文物进行认真点交,对藏品的展出情况做出安全评估并总结经验。

(五)建立展际交流文物档案和信息化平台

对于展际交流输出的文物,应对其建立藏品档案。为藏品建立电子档案信息,有利于借展方事先通过电脑或网络挑选展品,而無需频繁到库房提取原件。

建立信息化平台,及时掌握藏品动态,做到动态跟踪管理。加强藏品研究保护工作,对于特别珍贵文物,保存状况又不太适宜展出的,应以复制品或代用品替代展出。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我国博物馆展际交流中文物预防性保护策略应用的分析和探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具体包括树立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推行展际交流展览项目负责制、健全适应展际交流的规章制度、建立文物安全评估体系以及建立展际交流文物档案和信息化平台等。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技术性强的长期性工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切实保护好我们的珍贵文物、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不断进行博物馆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升级,使博物馆得到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为我国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