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航海日志”到“工作日志”的设想

2018-12-14杨洋陈亮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7期

杨洋 陈亮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4-264-01

摘要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所有远洋船只的船长都会记录“航海日志”,通过航海日志可以了解船只在航行过程中的路线、遭遇的状况、船上乘客和物资的各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油田基层设立和推广“工作日志”可以有效的为今后的事件倒查和工作交接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工作记录 工作日志

一、“航海日志”的特点

航海日志亦称“航行日志”。记载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主要情况的载体文件。由值班驾驶员按时登记。记载事项包括航向、航速、航位、气象、潮流、海面和航道情况、燃料消耗、旅客上下、货物装卸以及船舶在航行和停泊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等。航海日志是船舶日常工作的记录,检查船员值班责任的依据,也是处理海事时所必须引用、且能在法律上起作用的原始资料。

(一)内容记录详尽

航海日志兼顾船长个人日常工作的思考和船务工作记录,大到发生的事故和处理结果,小到船员伤风感冒都可以成为其记录内容。(近代随着规范,对于“航海日志”的记录内容和方式有了更严格的规范。)航海日志相当于飞机的“黑匣子”,具有很强的信息记录作用和后期佐证意义,他的重要左右在于两个方面:

(二)具有法律依据性

在对于航海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认定过程中,“航海日志”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在没有视频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航海日志”的记录内容则成为重要的证据和参考依据,是法律依据,这一点上来看,和飞机的黑匣子是一致的。

(三)日记性质和档案性质并存

“航海日志”的记录最早起源于船长平日的日记习惯,逐渐形成为一种传统,他是船只的日记,也是一种档案资料,将会长期保存,具有双重性质,为了其客观真实性,近代“航海日志”要求重大事件的记录必须由三个人同时署名见证。

档案性质的改变,是将日志的私人性质转变为集体性质,从个人的随意撰写,改变为具有严格的记录制度,增加了其严肃性和客观性,不在以撰写人的个人喜好而添加主观意见。

二、“工作日志”的提出

“工作日志”就是仿照“航海日志”的撰写方式,将站内发生的各项事务进行详细记录,形成档案材料,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倒查依据,同时也能补充交接班工作的不足。

(一)“工作日志”的提出背景

在基层一线,一般而言遵循的是轮休制度,根据笔者的了解,每个月站长、书记共同在岗的时间大约为1/3-2/3个月,在轮岗休息前需要就近期的工作内容、生产运行情况等进行交接。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记忆原因有时会在交接过程中有所疏漏,时长需要通过电话沟通了解事情的安排和进度,如果电话不能及时联系上休假人员,则会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2017年初,罗庞塬采油作业区刘三增中心站提出了“温馨交接单”,该站站长每次都会再交接班的同时给支部书记一份交接单,交接单上清晰的陈列有站长总结的工作进度和近期工作要点,以确保工作交接过程中出现的疏漏能够及时得到补充,这就是“工作日志”的雏形。

笔者根据实地调研认为,确实可以通过此種方式避免了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能够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良好的完成交接班工作。

(二)“工作日志”的制定和记录内容

1.“工作日志”的设置。笔者认为基层机关、站点,凡是有轮休制度的组室(站)级或以上单位均需要设立“工作日志”制度,日志由在岗级别最高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轮休时交由接班人管理。重要岗位员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岗位的“工作日志”。

“工作日志”应设为常备资料,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将其的填写和内容规范化,并且将其列为基础资料之一,要求按年或其他时间周期来进行归档处理,形成一项重要的历史档案记录。

2.“工作日志”的记录内容。在日志的记录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参照“航海日志”,将所在单位发生的日常事务、上级下达的工作开展情况、物料的领取使用情况、安全风险痕迹管理、生产运行记录、设备运行状况、设施设备维护维修运行记录、人员管理状态等等。

在记录本的订制方面,可以根据时间、一般性事务、持续性工作开展进度、物料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页面划分。

(三)“工作日志”普及的优势

“工作日志”在部分单位已经有所使用,但是还并没有普及,在已经使用和类似交接班工作记录实施的单位能够明确看到交接班工作效果的提升,并大幅度的减少交接班工作不全面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工作日志”普及之后,首先可以便于工作交接,接班人遇到不清楚的情况时只要进行资料查阅即可。其次,可以形成档案资料,对于单位的历史资料倒查提供帮助。

同时,该日志的普及能够有效的培养日志撰写人的个人习惯,提高其工作归纳总结的意识和技能。

三、结语

“航海日志”向“工作日志”的引入,是对于对于岗位员工工作归纳的一项具体化工程,能够明确工作内容、清晰工作细节,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其效果在于长久的坚持。笔者认为,该工作的引入,必然能够为目前基层轮休岗位员工的工作质量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