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导师带徒模式下的企业青工素质培养

2018-12-14赵瑞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

赵瑞杰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4-222-01

摘要 导师带徒活动在培养青年人才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基层党支部始终将导师带徒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规范运行方式,强化管理措施,注重培养时效。同时,不断拓展内涵,明确培养方向,建立梯度培养机制。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效加快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队伍管理等层面青工队伍成长的步伐,也为企业长期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关键词 导师带徒 素质提升 青工成才

一、认清发展形势,找准导师带徒有效开展的切入点

从当前企业开展导师带徒的情况来看,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活动效果的问题:一是活动开展趋于形式,对于活动方案、目标设定不够具体,导致缺乏实效。二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导致青工积极性调动效果不佳。三是对于师徒的选择领域简单,专业性区分不明显。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在高效开展导师带徒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瓶颈。

二、创新工作思路,以导师带徒搭建青工成才快车道

导师带徒是提升青工素质的有效载体和青工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党支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引导,使青工职业技能得到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一)以“四定”为基点,全面规划工作流程

从实践来看,规范运行是导师带徒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的必要条件。对此,我们党支部从定计划、定目标、定师徒、定责任着手,筑牢了导师带徒活动的根基。

定计划。结合作业系统工作实际,以促进青工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双提升为核心,积极制定了《师带徒深化运行方案》《师徒结对子跟踪评价表》,进而为活动规范有序、持续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目标。结合青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岗位技能需求,详细划分三个目标:一是基础型。通过短期传帮带,让青工尽快掌握岗位知识。二是达标型。在基础型上持续提升,让青工达到能独立分析并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三是精英型。对于具备潜力的青年人才,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比赛、油水井分析,使其成为岗位上的精英和佼佼者。

定师徒。为便于师徒间的共同成长,党支部严格把好师徒选配关,优选各领域的精英,根据专业知识、个人性格等方面,搭配青年徒弟,并结对签订《师徒协议》,以此建立长期持续的师徒结对子关系。

定责任。按照师徒协议内容,承诺达标的原则,详细明确师父传技术、导思想、正作风、保安全四项职责。同时,规定徒弟练技術、强作风、修品德、敢吃苦、敬师长的五项职责,从而实现默契协作、互帮互敬、共同成长的师徒关系。

(二)搭建提升平台,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导师带徒关键在传,重点在带,根本在学。对此,党支部积极整合资源,优选活动内容,搭建活动平台,在实践中将导师带徒做实、做精。

以培训为平台,广泛传帮带。首先进行思想集训。针对青工对企业认知肤浅,对其进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其次进行安全培训。根据青工岗位特点,为其上好安全生产第一课,帮助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再次进行专业技能特训。利用“技术讲堂”“现场小课堂”等形式,为青工“开小灶”,短期内实现技能水平大提升。

以岗位实践为平台,重点传帮带。坚持突出师徒主体,强化岗位应知应会、操作技能等的传授。创新开展安全技能演练,以定期考试为方式,给徒弟出一道安全“难题”,并在解题中纠正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徒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以创新创效为平台,深层传帮带。一是以技术创新促提升。针对生产运行中的难题,师徒联手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实践中的探索、思考、创造提高彼此创新能力。二是以擂台赛促提升。组织师徒技能擂台赛等多形式的岗位竞赛,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理论及实践水平。

(三)制定“二三”举措,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深人性、持续性,党支部积极制定并推进了“二三”举措,以加速青工成长步伐。

抬高三个起点。将生产经营、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与活动目标相结合。一是做到任务完成最佳。把全面完成生产、安全任务定为硬性考核指标。二是做到帮带效果最佳。规定师徒在阶段性考试测验中必须合格。三是做到创新效果最佳。要求师徒每半年完成一项创新成果。

提升三个标准。在活动的评优选先上,突出师徒参与作用的发挥。一是把落实活动方案计划作为评优标准,每月跟踪写实考核,看看徒弟的理论知识掌握好不好,工作作风实不实,技术水平强不强。二是把每月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标准,最大化发挥活动的辐射效应。三是把团结协作作为考评项目,将师徒在各级擂台赛中取得的成绩纳入加分,促进师徒配合协作、共同提高。

三、结语

导师带徒活动在企业培养青工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虽然在近年来的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但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只要做好对活动方案的周密计划,对活动内容的丰富设计,对活动目标的具体制定。加之在活动落实上坚持常态化、持续化,就定能够全面发挥导师带徒作用,促进青工尽早成才,为企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借助社会力量,创新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