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剥开“四风”“隐身衣”问题的几点看法

2018-12-14林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隐身衣四风表现

林辉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4-137-01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时下多发的“四风”“隐身衣”问题主要表现的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其治理的探讨对策。

关键词 四风 隐身衣 表现

一、“四風”“隐身衣”问题主要表现之窥探

公款吃喝:变相隐蔽、由明转暗。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公款吃喝成为“过街老鼠”,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此类现象并未绝迹,而是以变相的、更隐蔽的方式转入地下。比如,有的公务宴请转入“不对外营业”的私人会所,这些会所一般地处偏僻、环境奢华,更有保安站岗,普通群众难以涉足,“安全系数”较高;有的单位在内部食堂以“工作餐”名义举行公务接待,实际接待标准远超“工作餐”;有的在发票上做文章,以“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名目入账,或者以个人名义结账,将公务宴请美其名曰“家宴”。

超标占用办公用房:改头换面、摊低面积。随着媒体曝光和暗访检查力度的加大,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现象已成为“众矢之的”。面对监督,一些单位和部门耍起“小聪明”,“假清理”、“假腾退”。有的在超标办公室挂上“小会议室”、“接待室”的牌子,名改实不改,以掩人耳目;有的给以往没有或共用办公桌的编外人员、离退休人员每人安排一套桌椅,以“增加人员、摊低面积”。

公务用车:另行落户、临时借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用车豪华化现象得到遏制,但一些人仍想方设法在公车配备、公车私用上“钻空子”。有的领导干部将专车、超标车落户到二级单位等机构或司机名下,以便在被举报时搬出“临时借用”这块挡箭牌;有的利用公车接送孩子、外出吃喝,将车停放在比较隐蔽的地方;有的私车公用,将各种车辆花销用公款报销。

二、“四风”“隐身衣”问题产生原因之分析

思想有病毒。转变作风之难,难在转变干部队伍的思想。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官本位、特权思想在一些干部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居官位而自傲,认为自己就应该在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享受比一般群众更优厚的待遇。

认识有误区。一是观望心理。中国的官场历来有下级效仿上级的习惯,上层圈子里吹东风,下层圈子就往东方瞧;上层圈子里吹西风,下层圈子就往西方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了务实、亲民、清廉、开放的良好形象。二是侥幸心理。近两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拳出击、铁面执纪,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形成了强大震慑。但一些人并未从心底里认同八项规定精神,认为抓作风最终会变成“一阵风”,不会持久地进行下去。

制度有漏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等规定,但配套制度并不完善科学。

监督有弱点。“四风”“隐身衣”的出现,是官场不正之风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歪风邪气针对纠风系列举措的“对抗”。其一来不引人注目,二来披着合法外衣,因此容易使监督部门现有的监督手段失灵。而这一降低腐败风险的特点,极易使其受到作风不正者的青睐,从而大行其道。

三、“四风”“隐身衣”问题治理对策之探究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首先,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改进作风的有关规定和精神,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特权思想和自利心理。其次,各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认识“四风”“隐身衣”问题的本质和危害,坚决克服观望、侥幸心理。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打通作风建设的“中梗阻”。

二是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根据突出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是纠正“四风”、转变作风的基础性举措。应深刻认识到,“四风”问题无论穿上何种“马甲”、披上何种“隐身衣”,终究都是不正之风。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合理、准确划清正常公务活动与不正之风的界限,使党员干部正确行事有章可循,使打击违规行为有法可依。其次,要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规定,出台相关细则,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执行,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另外,要根据官员并非都是党员的实际,在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国家法律,实现治理对象的全覆盖。

三是严厉查处,重拳遏止。首先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和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对发票开票环节、公款报销环节等的监管,着力核查各类违纪问题。同时,要抓住重点,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严肃财经纪律,扼住不正之风的资金源头。其次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应利用电话、信函、网络等平台,鼓励群众监督,认真受理举报,用群众的目光剥开“四风”“隐身衣”,拆穿腐败“变形计”,并以曝光促查处,形成持续的震慑力。

猜你喜欢

隐身衣四风表现
科技打造隐身衣
邪恶的隐身衣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地球君的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