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种拌种剂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及花生产量的影响

2018-12-14黄佳华

武夷科学 2018年0期
关键词:噻呋百菌成苗

黄佳华

(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泉州362212)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每年种植面积达502万hm2,仅次于油菜;总产达1 430万t,约占世界花生年产量的60%以上(李晓等,2011),是我国总产量最大的油料作物(雷竹光等,2017)。花生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等。但随着花生产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花生病害日益严重,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福建省泉州市花生种植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茎腐病等,会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许欣然等,2011)。传统上是通过喷施大量的杀菌剂加以防治,但其存在效率低,污染环境等缺点(张廷光等,2015)。因此,高效率、低污染的拌种剂在作物生产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逐渐取代传统施药方法(肖密等,2015)。拌种剂是将植物种子拌种包衣的一种制剂,施用拌种剂的主要目的是杀虫、杀菌、杀鼠、调节植物生长(王让康等,2015),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开展了7种杀菌拌种剂对花生的拌种试验,明确拌种剂对花生病害防控和产量的影响,探讨应用拌种剂的效果及发展前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花生品种为“泉花551”。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选用7种拌种剂,分别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河南金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苯并咪唑类广谱杀菌剂,具有内吸、治疗等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花生、果树等多种植株病害的发生;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枯纹病、花生白绢病等;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等作用,对于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植物真菌引起的病害都具有很好的活性,例如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等;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常州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防治香蕉叶斑病、花生根腐病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山东鑫星农药有限公司),可防治茶炭疽病、网饼病,花生叶斑病等多种病害;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四川成都普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防治对象有大白菜软腐病、水稻白叶枯病等。

1.3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8年春季在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紫帽基地进行,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力中等均匀的试验田,行距为33.3 cm,株距为16.7 cm,每行8穴,每穴播种2粒精选种子。小区面积33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四周设保护行。整地时每666.7 m2施25%的N-P-K复合肥50 kg。

1.4 拌种处理

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拌种药量均为种子重量的0.1%,即100 kg种子用药量为100 g(葛洪滨等,2013);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即100 kg种子用药量为200 g(赵婷婷等,2016);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均为种子重量的0.3%,即100 kg种子用药量为300 g(赵向阳等,2015;葛洪滨等,201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5%,即100 kg种子用药量为500 g(葛洪滨等,2013);用少量清水溶解各药剂后进行拌种,将其放置晾干后播种,以清水拌种作为空白对照。

1.5 调查项目与标准

调查花生苗期出苗数、始花期成苗数以及结荚期叶斑病和锈病株数,分别计算出苗率、成苗率和病情指数,最后收获时在同一区组内各处理随机选取10株植株,统计花生的产量。

病情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颜景波等,2013)。

1.6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SPSS 13.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出苗和成苗的影响从表1可知:戊唑醇、醚菌酯、百菌清均能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其中醚菌酯处理种子的出苗率最高,达到95.15%,与空白对照区有显著差异,但与百菌清处理区和戊唑醇处理区均无显著差异;多菌灵、噻呋酰胺、啶氧菌酯、农用链霉素处理区的出苗率分别为89.32%、90.15%、90.29%、87.65%,均与空白对照区有显著差异,但几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空白对照区的成苗率为67.03%,农用链霉素处理区的成苗率为66.36%,与空白对照区无显著差异,除该处理区,其余处理区的成苗率均与空白对照区有显著差异,其中醚菌酯处理区的成苗率达到72.71%,为所有处理区中最高。

表1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出苗和成苗的影响1)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 dressing agents on the emergence and seedling formation rate of peanut

2.2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叶斑病和锈病发生的影响

由表2可知:多菌灵、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戊唑醇、醚菌酯、百菌清拌种处理区的花生叶斑病发病率分别为 22.93%、18.19%、19.50%、17.06%、16.90%、17.79%,病情指数分别为10.61、7.07、8.52、6.50、6.15、6.85,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以醚菌酯的控制效果较好;7个拌种处理区的花生锈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其中以噻呋酰胺、戊唑醇的控制效果居前两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

表2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叶斑病和锈病的影响1)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 dressing agents on peanut leaf spot disease and rust disease

2.3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3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花生实测产量中百菌清、醚菌酯、噻呋酰胺产量较高,其中以百菌清处理区的花生实测产量最高。农用链霉素的实测产量为2 547.26 kg·hm-2,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处理区,其余均能够提高花生的实测产量,其中醚菌酯处理区和百菌清处理区的实测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百菌清处理区的实测产量值3 027.50 kg·hm-2,为各处理区中最高。从经济性状看,噻呋酰胺处理区的单株饱果树有12.79个,为各处理区中最高,其次是百菌清处理区,为12.36个;百菌清处理区的百果重达164.50 g,为各处理区中最高;百菌清处理区的百仁重达67.21 g,为各处理区中最高。可以看出百菌清的综合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表3 不同拌种剂对花生产量的影响1)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seed dressing agents on peanut yield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戊唑醇、醚菌酯、百菌清对花生进行拌种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花生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其中醚菌酯处理的花生出苗率与成苗率最高。醚菌酯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控效果最好,噻呋酰胺、戊唑醇对花生锈病的控制效果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但百菌清处理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好。

目前,国内已有开展拌种剂对花生病害及产量的相关研究。陈凯等(2011)报道了代森锌对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王才斌等(2005)将多菌灵、百菌清和农抗120进行交替使用,对防治花生叶部病害有明显的效果,然而采取组配方式施用得到的防治效果却不明显。孟宪敏等(2014)研究了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得出结论:防治效果为8.71%,产量略高于对照,这与本试验得出的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运用拌种剂能够提高其出苗率、成苗率,有效避免花生的病害,达到增产的效果。因此,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使用有效的药剂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但是各拌种剂的混合使用效果及其影响如何,在本试验中未开展,需要在后续的研究加以探讨。

猜你喜欢

噻呋百菌成苗
27.8%噻呋酰胺·己唑醇悬浮剂的分析方法研究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水果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
鸡胗中百菌清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检测
不同用量的27.8%噻呋·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百菌清残留
欧盟发布百菌清正式禁用公告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20%噻呋·吡唑酯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