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的建构
——以杭州市文溪中学为例

2018-1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西湖区体育教师体育

(杭州市文溪中学 浙江杭州 310030)

一、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但他们的“专业发展”却不如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毕业的大专生,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迫在眉睫的任务与使命。

杭州市文溪中学开办于2017年9月,是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毗邻著名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学校占地面积37亩,面计25105平米,建筑面积29017平米,拥有一幢综艺楼、一个体育馆、一个250米操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设施现代化,是一所信息化设施完备、具有书香气息的现代化新优质公办中学。

目前,学校体育教师共4名,其中1名是学校行政副校长。从教师取得的职称来看,中级职称4人;从教师的学历层次来看,4名体育教师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教师获得的综合荣誉来看,有杭州市教坛新秀,西湖区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西湖区校级学科带头人,西湖区教坛新秀,西湖区优秀教师,西湖区师德示范教师;教师专业技能突出,获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评比一等奖,浙江省太极拳精品课程;主持或参与省市课题等。

“群体有优势,个体显特色”是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愿景。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响应,每人都承担了体育类“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工作。如:田径专项拓展课程、游泳拓展课程、篮球拓展课程、乒乓球拓展课程、羽毛球拓展课程等,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体育运动的孩子,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努力倡导学校提出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转变战略:初中教师“1+1”能力结构调整(至少胜任一门学科教学,教一门社团课程)。

二、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建构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自身专业发展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学习路径图”构建引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以完善教师精神、情意、知识和能力结构等维度架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体系,从而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营造品牌学校浓厚校园文化。

1.“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模块——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杆边界”

(1)“体育教师专业理念·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教师“专业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及学习等看法,它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理念·学习路径图”设计,主要选择了“2011版新课标理念”、“体育教师特有的教育理论”和“体育教师智慧”三个子模块内容学习的理念和目标的阐述。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理念·学习路径图”包含:“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地区与个体差异,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等。

●“体育教师特有的教育理论·学习路径图”包含:“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评价的原则确定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关注了学生的共性问题与个性等问题。

●“体育教师智慧·学习路径图”包含:教育实践智慧与教学临场智慧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高度+深度”发展,见图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除“知识”与“技术”外,增加“理念”的维度,有利于体育教师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而形成“职业理念”。

(2)“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能力,其丰富程度和运作情况更直接决定着其专业水准的高低。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性知识”、“通识性知识”、“体育与健康实践性知识”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本体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学科内容性知识、保健知识等。

●“通识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氛围等。

●“体育课程实践性知识·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体育活动、、业余运动训练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优质+特色”发展,见图2

对初中体育教师来说,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内容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掌握其知识结构体系。未来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形成“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追求专业知识的优化,力求得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佳。

(3)“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

●“体育课教学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时间的调控与把握、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学生的接受能力、队伍的组织与调动等。

●“运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教师本身的技能水平、动作讲解与示范的准确性、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等。

●“自我发展能力·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学年学期单元教材梳理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的能力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快速+持续”发展,见图3

教育的过程是利用过去的经验与知识,培养出要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问题的人才。故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结构,不但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善于沟通,教学设计能力强,会自我监控教学,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合作研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等),既要从教,又能育人,同时还能发展自己。

①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学习路径图”

以“体育教研组学习社群”,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体育类社团辅导的基本技能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开展专业技能有效提升活动。

体育课堂技能培训安排

图2

图3

体育拓展型课程技能培训

近一年来,我校体育教师的技术能力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骨干教师不仅能全面掌握课堂教学所需的基本技术与技能,还摸索了社团指导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西湖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上,以体育教师为主力的学校工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孙老师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竺老师多次在西湖区中小学教师羽毛球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上授课指导,杭州市文溪中学学校成为西湖区中小学教师羽毛球培训基地学校。平台的搭建,使我校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教育智慧源于教师科研型的实践,源于教师对课堂实践的深刻省察,源于对自身不懈的超越。回眸近几年我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教-科-研-训一体化,是促使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见图4

②体育教师“教育科研·学习路径图”

杭州市文溪中学作为杭城“新优质学校”,大力倡导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研即科研”的学术意识:强调要以“问题引导学习”,不断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从中提炼出研究课题与撰写教学论文的要素;以“差异推动进取”的观点,倡导“寻求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有效路径,挑战教师“专业能力边界,拓展教师专业能力外延”。

一个体育教师从“新手”到“专家”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教学磨练。一般经过4~5年的教学实践,新教师可以成为经验型教师,但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时间却因人而异,有的体育教师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到。当然能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更是凤毛麟角……见下表

图4

笔者的成长个案是一个青年体育教师成为骨干型体育教师的奋斗历程。笔者认为:“专家”教师比一般老师多的是“智慧+经验+手段+方法”,因此要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时刻告诫自己:要基于体育课堂、基于工作岗位的学习、实践、思考研究,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进入可持续的生态状态。

(4)“体育教师专业情意·学习路径图”模块设计

[学习内容] “体育教师专业情意·学习路径图”包含:“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体育教师人格素养”和“体育教师专业自我”。

●“体育教师职业理想·学习路径图”包含:师德师风、职业愿景等。

●“体育教师人格素养·学习路径图”包含:民主意识、人文素养、人外在的精气神等。

●“体育教师专业自我·学习路径图”包含:专业反思与总结、专业发展规划、进取心与责任心等。

[学习目的]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睿智+幸福”发展,见图5

笔者学科专业发展幸福之路

图5

多年来,体育教师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要想改变这惯有的“思维定势”,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知识水平、人格修养上好好下功夫: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形成一种“正能量”。

三、初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路径图”实施价值

1. 体育教师拥有了坚定“专业理念”——“教师心中的誓词”

对于有理想的体育教师来说,教学不是重复而是创新;教书育人不是谋生手段而是责任心与爱心的播撒。坚定的“专业理念”,有利于体育教师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而形成“职业理念”。

【镜头一】 竺老师的“心中誓词”

忠诚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修身立德;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实效,健康第一,因材施教,关注差异,激发兴趣。

2. 体育教师获得了核心“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积累和丰富了自己的“PCK”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见镜头二。

3. 体育教师拥有了深厚“专业情意”——“做名有品味教师”

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专业人格”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心灵支撑。“体育教师专业情意”设计,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一种职业愿景、理想或目,见镜头三

【镜头二】 提升课堂有效性 一个青年体育教师对PCK的策略初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常常会困惑低效的体育课堂,主要表现为学生“所知甚少”、“默默无语”,如何改变现状,焕发课堂活力?

PCK(学科教学知识)为笔者带来了新的思路与视角,结合自身实践和观看优秀体育教师教学案例,探究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转化的策略,建立知识与运动技能之间的沟通桥梁,包括从日常生活中来的“编剧”艺术和到生活中去“导游”艺术;参与的策略,丰富课堂练习的组织形式,包括小组合作的交流艺术和独立思考的冷静艺术;点拨的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学困点”,包括口令提示与口诀化概括,便于学生记忆与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解开困惑知识点,从而提升课堂有效性。

从镜头三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有助于培养专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判断力,推动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西湖区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双百工程”“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 党建共建联合会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