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现状及思考

2018-12-14吕巧枝

图书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嵌入式馆员论文

吕巧枝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基础上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深化,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和履行文献保障职能的重要体现[1]。关于学科馆员制度,1998 年我国率先正式提出并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实施[2]。近年来,学科服务逐渐成为许多图书馆力推的一种服务模式,自然也就成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初景利[3]在《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一文中,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要体现高度概括为:“目标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系统嵌入、时空嵌入、能力嵌入、情感嵌入、协同嵌入”八个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把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具体课程中去,以及为用户提供科研咨询服务是嵌入式服务的最佳范例[4]。就拿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来说,不管是与2016年之前的“985”“211”高校相比,还是与2017年之后的“双一流”大学相比,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只是个普通的高职院校,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一样开展得风生水起,全馆根据馆员的专业特长,制定了学科服务小组,强弱搭配,定期、不定期地走访所联系的系部,了解服务所需。比如,自2012年至今,馆员亲自上门为全院300余名高职称、高学历的“双高”教职工建立了个人数字图书馆,使得嵌入式服务落到实处。本文以嵌入式学科服务为关键词,调查公开发表文献,统计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现状,并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调查说明

1.1 数据库选择

选择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该数据库的核心期刊收录率96%;特色期刊(如农业、中医药等)收录率100%;独家或唯一授权期刊共2 300余种,约占我国学术期刊总量的34%[5]。

1.2 检索条件

选择“标准检索”模式,检索控制条件中除设定“期刊年限”和“来源类别”两项外,其他检索控制条件均为“模糊”,包括“来源期刊、支持基金、作者及作者单位”。内容检索条件中,主题定为“学科服务”,并且包含“嵌入式”;均选“词频”为空;匹配“模糊”和“精确”分别检索,“文献分类目录”为全选。

调查时间:2018年5月31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依托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从发表年度、收录期刊、论文数量、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详细调查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

2.1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概况

设置“期刊年限”从“不限”到“不限”,“来源类别”在“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分别检索。统计相关论文数量。结果如表1。

检索结果中,通过发表时间排序,国内最早谈及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在2008年,一篇题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成功尝试》的文章,发表在《图书馆学刊》上,文中明确提出嵌入式教学服务一词,并指出嵌入式教学服务活动是在学校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服务[6]。另一篇是发表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的《论学科馆员协同互动服务模式构建》,文中指出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科馆员协同互动服务模式[7]。在国外,2007年,Lewis就指出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专长嵌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战略之一[8]。

表1 嵌入式学科服务学术论文研究总情况

从表1可知,截至2018年5月31日,当“词频”为空,匹配选“模糊”时,在“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学术论文有478篇,当匹配设为“精确”时,检索到407篇。其中,匹配设为“模糊”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139篇,匹配设为“精确”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125篇。将“全部期刊”478篇论文,按年度统计,研究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论文发表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式学科服务论文年度发表趋势

由图1 可知,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论文自2008年起,经过两三年的酝酿,呈现先逐年增加,后又递减的趋势。从2011年到2015年增加迅猛,这与靳慧慧[9]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课题中研究结果相一致。发表论文数量从2011年的12篇增加到2015年的103篇,达到最大值。短短5年内,增加88.3%,平均每年增加18篇。2016年后逐年递减,由2016年的80篇,减到2017年的68篇,递减的速度和前两年增加的速度几乎相当。截至2018年5月31日统计的数量是15篇,因为统计时间较近,难免有的还未上传到数据库。这种变化趋势,说明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我国图书馆界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也暗示着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代表着某一研究领域的总体水平。以下均以核心期刊的125篇论文作为样本,从年度发文量、核心期刊采纳情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比例等方面进一步深入调查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现状。

2.2 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

截至2018年5月31日,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论文125篇,其中,2018年2篇,由于2018年不是一个整年度,所以2018年的2篇不做考虑。从2008年到2017年各年度的发文量如图2所示。

图2 嵌入式学科服务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

由图2 可知,从2008年国内首篇与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的论文公开发表开始,研究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9年没有相关论文发表,2010和2011年分别有3篇和6篇,可谓是酝酿时期,至 2012年突飞猛进,增加至18篇,研究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共有26篇相关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约占总论文的21%。其次是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23篇和20篇,2016年有所回落,论文数量是12篇。由此可以说明,2013年是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的高潮期、分水岭。这个现象与图1的全部期刊发文量相比,高峰期稍早,也正说明了核心期刊在所有期刊中的引领作用。

2.3 收录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论文的核心期刊情况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一项重要服务形式,其研究成果能否被业内认可至关重要。为此,笔者重点调查了收录123篇(18年的2篇除外)论文的核心期刊,结果如表2和图3:

由表2可知,收录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论文的核心期刊有22种,刊均约6篇。收录最多的核心期刊是《图书情报工作》,占总论文数的30.9%,其次是《图书馆学研究》,收录12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位居第三,收录11篇。

表2 收录嵌入式学科服务论文核心期刊

图3 收录嵌入式学科服务论文核心期刊

2.4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比例情况

通过人工判读的方法,对123篇核心期刊论文逐篇查看,分辨其内容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首先看论文题目,其次看摘要,再次阅读其全部内容,用以判别是属于理论研究综述还是实践案例探索。结果见图4:

图4 年度实践论文数与理论论文数

由图4可知,123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有70篇属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占总数的56.9%;涉及实践探索的有53篇,占总数的43.1%。其中,关于国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论文6篇,美国5篇,英国1篇。2010年的3篇皆为理论研究,2012年的18篇论文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占一半,至2016年12篇论文中,实践探索有8篇,超过了半数。由此可以说明,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基本成熟和全面的阶段,实践探索逐渐展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年度实践论文数与理论论文数的比例关系,以每年度实践论文数占该年度总论文数的百分比作图,如图5:

图5 年度实践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

由图5 可知,从2008年到2017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论文,实践探索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3 研究成果学术影响力及研究热点

3.1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

文献的价值可以用学术影响力来判定,而文献的被引频次则是评价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据。为此,本研究采用相同的检索方法,只是对显示结果的文献排序浏览改为“被引频次”重新检索,排在前20名的见表3:

表3 核心期刊中被引频次前20名

由表3可知,这20篇论文都是发表于2010年至2015年,总下载频次43 173次,总被引频次1 539次,篇均下载频次2 159,篇均被引频次77次,总被引频次占总下载频次的3.56%。被引频次超过200次的仅有1篇,是2010年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第一期上的《嵌入用户环境: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方向》,占下载量3 150次的6.6%。这些高频被引文章来自图书情报知识、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等10种核心期刊。其中,图书情报工作贡献7次,大学图书馆学报贡献4次。

从年度分布上看,2012年最多有7篇,占总数的35%;其次是2013年6篇,占总数的30%。这与嵌入式学科服务核心期刊年度发文量出现的高峰期2013年基本吻合,同时,也说明了高频引文在学术领域的重要参考价值。

从作者看,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贡献比较大的有中科院的初景利、武汉大学的刘颖和中南民族大学的谢守美等。他们除了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比较多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承担了相关课题研究。这些高质量高水平高被引的文章,大多是项目的研究成果。

3.2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热点

许静[10]于2013年利用共词分析法,以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得出目前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研究”“嵌入式馆员进行用户服务研究”“学科馆员进行嵌入式学科化服务研究”4大主题。2016年李娜[11]以CNKI近十年收录的930篇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研究得出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5个主题群,分别是: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基于信息技术、信息需求的参考咨询服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这些研究结论,为我们梳理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热点,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深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策略分析

从文献计量的角度不难看出,嵌入式学科服务已经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研究热点集中明确,不论是年度发文量、还是期刊收录情况,都比较乐观,国内还涌现出了像初景利、谢守美等知名专家。到目前为止,相关理论研究似乎趋于平稳,而实践探索却永无止境,为此就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4.1 理解概念是关键

理论是把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而得出的思维成果,是集概念、观点等为一体的比较完整的体系。嵌入式学科服务也不例外,要真正做好这项服务,深刻全面理解其内涵尤为重要。“服务(Service)”是指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嵌入(Embeddedness)”指一种事物嵌套到更大的实体或环境的一种状态。在国外,图书馆界描述“嵌入”的词汇有Embedded(嵌入)、Lurking(潜入)、Integrated (融入)、Blending(融合)、Engagement(衔接)等[12]。

就今天的图书馆而言,其中介功能可以说已被弱化[13],图书馆的服务也不再是集中在图书馆楼内。

关于嵌入式学科服务概念的阐述,国内外研究已有不少,国外代表性的观点如:田纳西州立大学的馆员Kesselman等提出图书馆员必须嵌入,以完全支撑科研和教学[14]。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应数初景利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是通过图书馆员嵌入用户过程和场景,有机地将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在用户的需求点,主动地根据用户的科研教学需求,提供即时、有效、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与知识,直接支撑用户的科研与教学,与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15]。此外,刘颖等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有机融入用户物理空间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为目标,主要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入信息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机构重组、资源组织、服务设计、系统构架等的全新运行机制[16]。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嵌入式学科服务,只有理解到位,才有可能把这项服务工作做到更好,做出特色。

4.2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馆员自身建设是根本

《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指出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考咨询服务、专题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教学支撑服务、知识发现情报分析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资产管理服务、数字学术服务、科学数据服务、学科知识管理等[17]。据此,我们必须做好图书馆资源建设和馆员自身建设两大方面工作。前者是服务的保障,需要学校政策及财力大力支持,规划建设好图书馆环境,最大限度购买文献资源,同时做好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满足读者需求。后者馆员自身能力则是关系到服务嵌入的程度和效果。故而,需要加强和提高馆员的学科背景、专业水平、沟通交流等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以完全胜任嵌入式学科服务这项工作。

4.3 坚守主体为客体的服务宗旨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但是主体并不是消极地反映客体,而是通过实践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改造客观世界[18]。据此,在嵌入式学科服务这个体系中,我们不妨把图书馆员视为主体,教师、学生及社会需要服务的对象作为客体,来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19]。并且努力做到任何用户在任何时候需要任何服务的时候,都能及时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变革观念,走出图书馆大楼,接近用户,了解用户,和用户做朋友。想用户所想,供用户所需。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的一名学科馆员,通过“一封信”的形式,打开了所联系系部的课题服务新局面,已与多名教师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主要服务是结合课题的研究内容,不时推送相关文献,并按年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分门别类进行打包,定向转发。

4.4 重新确立图书馆员与用户的伙伴关系

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或别的图书馆,都有其存在的特定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如何避免图书馆被边缘化,是值得广大图书馆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问题。Carlson等指出,在嵌入式服务中,图书馆员的角色要重新定位,应该从支撑转变为合作,与用户建立亲密的伙伴合作关系[20]。所谓的伙伴关系通俗来讲就是“合作关系”,这种伙伴关系要求合作者们结为一体,在各个环节中相互尊重,互惠互利。营造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环境,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人们能感觉到被重视,同时又能互相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下,馆员和用户的关系可以说是在用户到图书馆之后才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临时的、偶发的,难以跟踪持续。从另一方面来讲,馆员的服务是消极的、被动的。如果馆员与用户之间建立了可靠的伙伴关系,无疑会增加与用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一名馆员,在科研课题服务上不断探索,在取得老师的认可和信任后,就被课题负责人邀请参与课题研究,成了课题组成员,从开题、期中考核到结题全程参与,除了推送文献资讯外,还发挥个人特长处理一些数据,成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践行典范。

4.5 充分发挥学科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

学科服务头绪多、需求广、专业强,任何一个学科馆员都没有精力和能力完全掌握各种服务所需。那么,构建学科服务团队,就成为提高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有效途径。万文娟[21]认为学科服务团队由学科馆员和非学科馆员组成,后者包括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馆外协作成员等,学科服务团队的服务目标是为其服务对象即高校学科用户,提供泛在的多元化的深层次的信息需求。就学科服务团队建设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还有待加强,首先根据服务对象,组建覆盖面较全的能力较强的学科服务团队,并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其次团队成员在嵌入服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嵌入式学科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和用户双赢的目的。

(来稿时间:2018年7月)

猜你喜欢

嵌入式馆员论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Altera加入嵌入式视觉联盟
倍福 CX8091嵌入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