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3个样板看合作社的功能作用

2018-12-14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吴中区八仙联合社

■ 文 / 本刊记者 晨 茜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苏州市吴中区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大领域的资源要素,积极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共创建国家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23家,市级示范社39家,财务管理规范率超过80%。10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现场会期间,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代表参观考察了吴中区3家合作社,充分了解了吴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经济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专业合作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春有荸荠夏时藕

秋末慈姑冬芹菜

三到十月茭白鲜

水生四季有蔬菜

以上的诗句,是水八仙之乡——吴中区甪直镇车坊江湾村的真实写照,更是甪直镇车坊江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打造的美丽景观!但在十几年前,这一特色水八仙蔬菜产业几近消失。2007年7月,在车坊江湾村经济合作社的牵头下,甪直镇车坊江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以莲藕、荸荠、茨菇、茭白、芡实、水芹、红菱、芋艿等(这8种蔬菜俗称“水八仙”)水生蔬菜种植为主,带动了周边水八仙蔬菜连片种植约1万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形成了镇域特色产业。

(一)做优品种,打好产业基础

车坊有“六湖一江”之称,地势偏低、湖田多,赋予其水生蔬菜生长的天然优势,但从种到收都要和“水”打交道,种植过程艰苦。为促进水八仙产业发展,合作社成立后,一方面建立自有种植基地约4700亩;另一方面,为成员提供“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使用、统一安全检测、统一宣传销售”的“五统一”服务,降低农户种植成本。

从成立之初,合作社就注重筑牢规范发展根基、打好产业发展基础。一是规范财务管理。从2013年开始,合作社就开始使用征东财务管理软件,改变了原来企业式记账方式,为315户成员设立成员账户,做到合作社与成员之间账账相符、往来清晰。二是规范档案管理。合作社以江苏省农委联合省档案局加大合作社档案规范建设指导为契机,梳理自成立以来的发展脉络,收集归档材料共677件128卷,档案室按照省三星档案室标准建设。三是规范生产管理。在制度建设、民主管理、生产销售等环节,合作社均形成了一套行事准则。同时,合作社不断调整成员种植水生蔬菜面积,以达到亩产效益最大化。例如,2018年,合作社调减了茨菇、荸荠的面积,增加了芡实(鸡头米)面积,增加了成员收入。

吴中区甪直镇车坊江湾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员喜获丰收

此外,合作社建立了自有种子库,选优培育蔬菜种子,并统一发放给种植户,激发农户种植水生蔬菜的热情。

(二)做强品质,延长产业链条

品质是立身之命,水八仙产业绝地重生来之不易,合作社从源头做起确保产品品质。

1.生产过程可追溯让消费者放心。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合作社农资实行统一采购、零差价销售,建立2个水八仙产品快速检测室,不合格产品坚决禁止入市。同时,建立了一套可视化质量追溯平台,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了解到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用看得见的事实让消费者放心。

2.产品深加工让农户安心。水生蔬菜生产过程难度大。就拿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鸡头米来讲,不光采摘是个技术活,剥壳、清洗、晾晒也很麻烦,尤其是剥壳需要人工完成,一个熟练工种一天仅能剥5斤—6斤。为此,2014年,合作社与苏州吉和坊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委托该公司开发水八仙系列深加工产品。目前,鸡头米柠檬水、鸡头米酸奶干基本实现投产。

3.农旅结合让游客开心。借甪直镇打造澄湖国际慢城的契机,立足水八仙种植基地及临近澄湖的优势,合作社建成水八仙生态园、水八仙科普馆、水八仙种子资源圃等,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让游客有得玩、有得带,也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与推广。

(三)做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水八仙是江南地区特色产品,最能代表当地传统美食,合作社就以“水八仙”为注册商标,在优越品质基础上厚植品牌。

一方面,合作社积极为吴中鸡头米申报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芡实、莲藕等获评绿色食品认证,“水八仙”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另一方面,合作社对品牌的使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明确本区域非成员的水八仙上市必须达到合作社品牌管理要求,才能得到授权使用品牌,擦亮了“水八仙”品牌亮度。此外,《舌尖上的中国》《每日农经》《悦食中国》等品牌栏目都对合作社的品牌进行专题报道,合作社也抓住各类展销会的机会大力推介品牌。

如今,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水八仙”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合作社也抓住“互联网+”的潮流,在“淘宝”“苏宁易购吴中特色馆”“吴中产鲜”等电商平台,以及通过微信转发、微店经营等推广合作社产品,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万元。

二、联合合作整合资源实现节本增效

通过一块块大屏幕,就可以看到稻田里农户的劳作情况,观察到某一块农田的灌溉情况,掌握现场的温度、湿度、土壤PH……同时,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智能节水灌溉等,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这就是苏州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的智慧管理控制室,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屋管理着1156亩的水稻种植核心区。据联合社理事长、80后新型职业农民徐斌介绍,联合社已经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可旅游、可体验”的现代化生态农田。

苏州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现代农业管理服务中心

(一)7个农业村合作社成立1个联合社

吴中区临湖镇坐拥23公里的太湖湖岸线和3300余亩环太湖生态保护林,如何利用好资源优势、做好农业大文章成了临湖镇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2012年,临湖镇将农户土地流转到村,试图解决分散种植难题、实现规模经营。然而,村落之间的割据划片,同样影响了规模经营效率。2018年4月,界路、东吴、石塘、前塘、牛桥、石庄、陆舍等7个环太湖农业村合作社联合镇级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苏州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启了联合发展的新征程。

据了解,7个环太湖农业村合作社以土地资源入股,联合社以不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保底分红返还各村,共经营水稻面积6789亩;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资金入社。目前,联合社有成员数6088户,设立了农业发展部、财务部、项目部、综合保障部、办公室5大工作机构,建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制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档案管理等12项工作规章制度。

苏州临湖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彩色水稻展示区

(二)20个新型职业农民管理60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

联合社成立后,立即开始推动水稻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记者了解到,吴中区财政全额拨付1.8亿元用于这7个行政村的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土地6789亩共39个灌溉区,实现了水稻从种植、收割、仓储、烘干、加工到包装的一体化生产。

1.集约化种植。为实现水稻种植的集约化,联合社通过招聘的方式从各村引进新型职业农民20人,实行一人多技多岗,按照“1+4”模式,即1个种田能手、4个农机手(无人机手),分成四组,种植6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水稻。联合社将种植团队形象地称为“老把式(4人)+农机手(12人)+无人机手(4人)=20人种植6000亩水稻”,其中,老把式组以老年为劳动主力,经验丰富,带领中青年掌握农田管理技术;农机手组以中年为劳动主力,全部通过了专业培训并获得了农机操作证书;无人机手组则以青年为劳动主力,负责操作无人机进行田间作业。此外,农忙季节联合社还带动各村农民200余人零散用工,增加了农民收入。

2.智能化管理。联合社在1156亩稻田核心区实行智能化管理,在这一区域范围内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设置了小型气象站及智能监控,通过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技术,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如大气温度智能传感器、大气湿度智能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据了解,该系统运行以来,区域水利用系数从0.66提高到0.85,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23.5万立方米,节约耕地10亩。

3.产业化生产。除智慧管理控制室外,联合社还建成了815平方米的湿谷仓,可实现浸种、培土、供盘、铺土、精量播种、洒水、覆土等一系列育种过程;建成2273平方米的烘干房,购买20台烘干机,每台每天可完成10吨稻谷的烘干;建成1393平方米的农机库,存放了44台(套)农机设备。此外,合作社碾米加工车间引入了加工包装一体化流水线,日加工能力20吨。徐斌告诉记者,加工流水线均由20个职业农民承担,实现产业化生产加工,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的质量全程可追溯,打造3个品牌、4项农旅体验

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联合社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全程可追溯。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推广优质产品,联合社建立专业营销团队,设立“太湖优品”天猫旗舰店,建立线下体验店。在“太湖优品”这一镇级农产品品牌基础上,联合社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和消费群体,推出“江南味稻”“吴小米”“吴中大米”等子品牌。据理事长徐斌介绍,“江南味稻”致力于打造稻田共享平台,满足不同种植模式要求,为共享者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运营;“吴小米”更软糯香甜,且可以根据客户爱好提供专属的包装设计。

为讲好“一粒米”的故事,联合社还打造了高标准良田示范区、智慧农业体验区、彩色水稻展示区、农业科普体验区、“稻+”共生园、慈善农耕基地、自然农耕基地、设施农业体验区、土壤修复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4项农旅体验:农作(体验田间劳作)、农食(大米、螃蟹等)、农风(民宿、智慧农业等)、农娱(民俗活动)。

10月秋风微醺,田间的稻谷即将开镰。彩色水稻展示区里象征风调雨顺的中国龙、活灵活现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小猪佩奇与嫦娥,见证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农房合作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粉墙黛瓦,鸟语花香;

小桥流水,丝竹阵阵。

走进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临湖镇石舍村,江南水乡的画面扑面而来,安静而不失活力;漫步小巷,仿佛可以让人暂时忘却工作的压力,回归到生命的本真……谁曾想,这个村庄曾一度有过年轻人进城、老人留守的凋零现象,如今,上海、南京等周边的市民纷至沓来,或度过美好的周末,或享受晚年生活,既盘活了石舍村闲置农房资源,让城市居民留得住,同时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村民收入。

石舍村,2003年由柳舍、石舍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紧邻太湖,环境优美。2015年4月,由村经济合作社发起,与8家农户共同注册登记成立了苏州市石舍农房农业专业合作社,其中,经济合作社出资50万元,8家农户以农房折资入股250万元,目前合作社已有成员农户14户。

为促进房屋的建设管理、弥补合作社专业水平的不足,合作社采取托管模式开展农房经营,引入具有民宿项目运营经验的专业公司,由其进行投资、设计、改造、运营管理等,农房合作社提供入社民房,做好服务协调,落实成员分红。2016年5月,以“右见十八舍精品民宿”投入运行为开端,先后引入7个市场主体,稳步推进闲置农房改造。目前,“半山·艺”“易成居”“小团圆”“花坊孖”“湖柳蝶坊”“柳岸花田”民宿相继投入运行,14户农房改造成民宿共计100间,3户农房分别改造成“大仇家的茶餐厅”“童涵书局”“柳舍面馆”等配套设施,农房民宿经济正在逐步形成。

合作社的组建运行,为服务成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闲置农房折价入股,农户变成员,有效规避了闲置农房的无序出租;二是便于规划运行,形成乡村经济产业,使农民的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提高了市场的议价能力,保障闲置农房合理的产出效益。目前,合作社与民宿运行商签订农房出租合同年限为10年,运营商前4年按照农房折价出资的12%支付租金给合作社,每3年递增2%。2017年,合作社收入30万元,提取公积公益金5万元,8名成员共计分红25万元。

从这3个样板合作社发展可以窥见,吴中区农民合作社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借鉴。例如,在保护传统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吴中区聚合“合作”发展之力,让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各地普遍探索“谁来种地”这一问题上,吴中已经通过以老带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解决了种养难题,让农民成为了有吸引力的职业;在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这一问题上,吴中区通过联合社,使得农业发展资金让所有农户受益;在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进程中,吴中区积极盘活农宅资源,利用市场机制引入灵活的公司运营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得到最大化。吴中区农民合作社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实现解决当地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展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传播农耕文化等的社会效益。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政府在不懈努力地推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充分有效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闲散资金、闲置农房、闲置劳动力等依附在农民身上的生产生活要素。例如,吴中区级成立多部门联合指导工作小组,镇级也成立了指导服务小组,每年还设立了200万元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吴中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定将进一步提质升级,成为各地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标杆。

猜你喜欢

吴中区八仙联合社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略述《八仙缸》作品的艺术韵味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