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
2018-12-14黄永裕
黄永裕
白内障的发生与个体免疫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个体遗传及辐射等因素有关,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个体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变性,晶状体浑浊,外界光线经晶状体无法投射在个体视网膜上,致使个体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2]。白内障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但相关报道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可出现眼睛干涩、结膜异物感症状,影响泪膜稳定性[3]。本次研究比较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58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不同时间段相关泪膜功能检测指标,从而探究手术对泪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58例(58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其中男22例(22眼),女36例 (36眼 ),年龄 56~87岁 ,平均年龄 (63.2±8.2)岁。排除标准:①排除既往有眼部用药史的患者;②排除合并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排除合并泪囊炎、角膜炎、青光眼等眼部疾病患者;④排除在接受本次治疗前6个月内有眼部手术史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71]散瞳,结膜囊内滴入一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5 min 后再滴入第二滴 ,约 5~10 min 开始散瞳。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s.a.ALCON-COUVREURn.v,注册证号 H20090082),每隔 5~10 min 向患眼滴入 1~2 滴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共给药3~5次,对术眼进行表面麻醉。麻醉成功后做一长约3.2 mm的自闭式透明角膜切口,向术眼前房内注入黏弹剂 ,而后连续环形撕囊 ,其直径约为 5.5 mm,水分离后于患者囊袋内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吸出残余晶状体皮质后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吸除前房及囊袋内黏弹剂水密切口,完成手术,术后为应给予患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41)局部滴眼,患者术后第1周给药6次/d,术后第2周给药4次/d,术后第3周后给药1次/d,3周后停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积分,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①干眼症状积分为4分制,0分表示患者术眼无症状,1分表示患者术眼偶尔出现干涩、异物感等症状,2分为表示患者术眼出现轻度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3分表示患者术眼持续出现明显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若患者为3分表示患者有干眼症。② Schirmer Ⅰ试验 :将 5 mm×35 mm 滤纸条一端反折 5 mm后置入下结膜囊外1 /3处,嘱患者轻闭双眼5 min后取出滤纸,自折痕处测定滤纸湿长,若就滤纸湿长<5 mm,则疑诊干眼症。③泪膜破裂时间检测:患者在光线适中的房间内取坐位,向前直视,将荧光素钠试纸条置入术眼结脂囊内,裂隙灯显微镜下用钴蓝光片观察患者眨眼次数,使用秒表计算自患者眨眼后荧光素在泪囊出现第一个随机分布干斑所需时间,若耗时<10 s显示异常。④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测后使用浓度为1.0%的荧光素钠滴入患者结膜囊内,裂隙灯钴蓝光下观察角膜4个象限染色程度以及染色面积,若无染色记为0分,若出现点状染色记为1分,若出现小片状染色记为3分,4个象限共总分在0~12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术后有2例患者患有干眼症,干眼症发生率为3.4%。患者术后1周干眼症状积分为(1.81±0.52)分,术后1个月干眼症状积分为(1.24±0.32)分,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积分为(0.65±0.12)分;患者术后3个月干眼症状积分均低于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54、13.148,P<0.05)。
2. 2 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情况比较 术后1周、1个月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7、14.700、25.836、24.338、12.894、2.713,P<0.05);术后 3 个月 Schirmer 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24、0.143、1.657,P>0.05)。见表 1。
表1 58例患者不同时间段相关泪膜功能检测情况比较( )
表1 58例患者不同时间段相关泪膜功能检测情况比较( )
注 :与术前比较 ,aP<0.05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术前 8.01±0.85 11.91±1.42 2.95±0.65术后 1周 13.62±1.15a 8.22±1.28a 6.58±0.85a术后1个月 12.58±1.15a 8.51±1.42a 3.32±0.81a术后 3 个月 7.99±0.89 11.95±1.58 2.75±0.65时间 SchirmerⅠ试验(mm)泪膜破裂时间(S)
3 讨论
白内障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先天性白内障与后天性白内障,其中先天性白内障又被成为发育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患者病情稳定。后天性白内障主要是由于个体营养代谢异常、眼部外伤等因素导致的,糖尿病白内障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体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致使醛糖还原酶活性升高,机体渗透压降低,房水逐渐渗入晶状体体内,晶状体逐渐浑浊,患者视力下降、视物模糊[4]。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患者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近些年部分研究报道显示部分眼科手术患者术后术眼泪膜生理功能下降,患者术眼泪膜改变,可出现干眼症。泪膜对角结膜具有保护、营养以及润滑的作用,可有效防止眼角膜上皮发生角质化改变,除此之外,泪膜功能可直接导致眼表面发现改变,若泪膜功能不稳定,个体眼表面失去营养以及润滑作用可导致干眼症[5]。白内障术后泪膜功能改变其诱因主要为:①手术操作过程中术眼上皮发生机械性损伤,若手术时间过长,术眼角膜长期暴露空气中接触粉尘、细菌或术后术眼发生炎性反应均可致使个体神经源性泪液发生分泌障碍,影响泪膜水化黏蛋白层粘附作用,降低泪膜水化黏蛋白层与眼表面上皮之间的粘附功能以及泪膜稳定性。②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超声能量可对个体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物理刺激,从而诱使个体患者术后角膜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致使个体患者因手术源性散光、角膜曲率改变个体泪膜流体分布,从而影响泪膜稳定性。③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需对术眼进行散瞳与表面麻醉,散瞳滴眼液等含有的防腐剂可对眼表上皮细胞产生毒性刺激,破坏眼表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性,促使上皮细胞间隙增加,上皮细胞于杯状细胞密度降低,淋巴细胞逐渐向浆细胞转化。除此之外,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散瞳、局部麻醉后可减少黏蛋白的分泌,致使细胞膜渗透性改变,影响泪膜破裂时间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④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中透明角膜切口损伤个体角膜神经纤维,可影响患者术后角膜知觉,造成角膜知觉减退,角膜知觉减退可影响黏蛋白在眼表的均匀分布,致使水液层、脂质层粘附性降低,泪液蒸发性增强,泪腺负反馈调节能力减弱。
相关学者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泪膜结构功能客观指标改变明显,术后1周、1个月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1个月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延长随访观察时间,从而探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与远期泪膜功能变化情况,与既往临床研究相比,研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次研究中,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3个月泪膜功能可恢复至术前水平,患者在术后1周至1个月泪膜功能较为稳定,部分患者术后可发生干眼症。
综上所述,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1个月内泪膜稳定性较高,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泪膜稳定性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泪膜功能与术前差距不明显。
[收稿日期: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