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应对美军介入的战略策略

2018-12-14

军事历史 2018年2期
关键词:边防军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借机出兵朝鲜,并派第7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军出兵朝鲜并不断扩大战争的行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危急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站在国际战略全局的高度,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经验和对美国帝国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精心筹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策略。这些战略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人民解放军入朝后迅速扭转战争局势、为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统揽全局,及早分析预测朝鲜局势

面对美国出兵朝鲜并武装干涉中国解放台湾,是通过与美国作坚决斗争以维护国家利益,还是任由美军扩大战争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毛泽东统揽全局,及早分析和预测局势,提出了相应的斗争策略。

(一)通过预测明确国家安全威胁。对于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的局势问题,当时国内各阶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少人认为中国与苏联已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了苏联的“庇护”,美军干涉朝鲜战争后不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朝鲜战争爆发后,虽然朝鲜人民军迅速占领了汉城,但毛泽东判断朝鲜战局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朝鲜人民军把南朝鲜军赶下海,进而解放朝鲜全境,使得战争在短时间内结束;一种是由于美军的介入,战争出现持久。随着美军的不断介入,毛泽东认为朝鲜人民军向南进展很可能受阻,朝鲜战争可能出现长期性。1950年9月5日,毛泽东指出,过去估计朝鲜战局有速决和持久两种可能性,但“现在美国在朝鲜已经增加了它的军队,因而战争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了。”*《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01页。他进一步指出,美帝国主义“它是什么都可能干出来的”*《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02页。,很可能要乱来。基于这些分析,毛泽东指出,“我们要随时准备对付美帝国主义来侵略。我们所进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事业,都要考虑到敌人就在面前这个情况来讨论和决定。”*《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02~203页。毛泽东通过预测朝鲜战争形势明确国家安全的威胁,对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发挥人民军队优势能够战胜美军。革命战争年代,针对美国侵略朝鲜可能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毛泽东在《朝鲜战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提出了应对策略:“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02页。毛泽东所提出的用手榴弹对付美国的原子弹,其内涵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装备,尽管我们的装备差,但只要发挥自身优势,一定能用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美军。这一方面就是告诉人们美军是不可怕的,它的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是吓唬人的,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另一方面,又必须对美军扩大朝鲜战争的图谋提高警惕,做好充分准备,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随时粉碎美国侵略中国的图谋,居于主动。

(三)要团结一切可用的和平力量。基于对朝鲜战局的深入分析和对美国侵略本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指出,应对美军介入朝鲜战争,我们制定方针的基点“不是靠观音菩萨来救命,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01页。中国不是孤立斗争,“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则是很团结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新的中苏条约,巩固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和较快地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又正在推动着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和民主反对战争和压迫的伟大斗争。”*《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147页。毛泽东所提出的要团结一切可用的和平力量,其核心要义就是要团结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壮大避免世界大战的和平力量。因为只有联合更多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才能不断增强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力量源泉,才能在美国入侵中国时将其打败。

二、防患未然,抓紧做好临急应战准备

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毛泽东提前着手指导人民解放军做好临急应战准备,在调整转变战略重心、加强军事力量部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适时调整转变战略重心。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主要任务由进行革命战争转变为恢复国民经济,军队的任务由夺取政权转为保卫国家安全。1949年10月31日,毛泽东在致林彪的电报中,将以天津、上海、广州三点为中心的三个区域作为国防重点。这个战略部署突出了东南方向的重要地位。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将解放台湾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任务之一。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第三野战军加紧了解放台湾的军事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将直接出兵朝鲜参战、派舰队到台湾海峡和大力援助侵略越南的法军,从朝鲜、台湾、越南三个战略方向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在三个战略方向与美军进行较量的利弊:在台海方向,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必然会受到美国的阻挠,在缺乏海空军力量的情况,人民解放军难以战胜美军;在越南方向,越南远离我国工业中心,人民解放军入越作战后勤供应极为困难,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加之美军没有进入越南,出兵越南不能对美军形成有力打击;在朝鲜方向,朝鲜靠近中国工业中心东北,两国边境通有铁路,朝鲜和中国东北靠近苏联。在朝鲜与美军作战,能够发挥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优势。经过综合比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军在朝鲜与美军作战最有利。*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958年2月17日。据此,中共中央决定推迟解放台湾,把抗击美国的战略重心由东南方向转向东北。这一策略,为中国政府将国家安全威胁聚焦于一地,为人民解放军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组建并整训东北边防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全国战略重心由东南方向转向东北后,开始着手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1950年7月7日、10日,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召开关于保卫东北边防问题的会议。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在7月13日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抽调第13兵团的大部和其他一些特种兵部队共计25.5万余人,调往中朝边境地区,组成东北边防军,担负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抗击美军的任务。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各部队全部到达中朝边境地区完成集结。8月下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再次作出决定,将第9兵团调至津浦铁路两侧山东曲阜、充州地区,将第19兵团调至陇海铁路两侧机动位置,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部队。随后,中央军委确定了东北边防军第一、第二、第三线的部署计划:边防军部队编入11个军36个师,连同特种兵和后勤部队,共约70万人*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卷,18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9月6日,中央军委又调中南军区第50军北上,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针对当时全军不少部队转入生产任务的状况,毛泽东决定解除全军的生产任务,全面转入军事整训。8月5日和18日,毛泽东先后致电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要求解决好边防军官兵中间存在的对现代战争认识不足等思想问题,尽快完成与美军作战的军事准备。8月25日,毛泽东在给中南军区和华南分局的电报中指出:“加强党政军民各方面的作战准备,清除干部中的和平思想,军队及地方武装解除其生产任务,集全力于准备作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95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8月26日,周恩来主持国防会议,对边防军的各种作战准备进行检查和督促,并指定第13兵团负责统一组织边防军的突击整训。从8月中旬开始,边防军转入了以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装备与编制调整、后勤准备为主要内容的突击整训。*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卷,181~183页。提前组建东北边防军并抓紧进行整训,为后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避免仓促应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调整各军兵种建设主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解放台湾的战略需求,中央军委将海军和空军作为建设重点。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考虑到人民解放军可能在陆上与美军作战,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在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同时,调整军队建设重点,由重点建设海军和空军转为重点加强空军、炮兵(含高射炮兵)和装甲兵的建设,迅速扩编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部队,以保证人民解放军与美军作战需要。1950年8月26日,周恩来在检查东北边防军准备工作的国防会议时指出,由于美国的武装干涉,朝鲜战争长期化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军事建设应该有一个较长远的计划。如果今天订不出长远计划,也必须先订出一个短期的至少三年的建军计划,作为准备阶段的计划”*《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45~4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据此,会议确定了空军与陆军技术兵种的扩编计划。*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卷,186页。这次会议还确定,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立即着手拟订各自的三年建设计划,9月至11月讨论决定,1951年开始实施。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与中央军委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最终于8月31日形成《关于加强东北边防军的计划》,其中对增强东北边防军的炮兵力量和空军扩编建设计划作了新的调整*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4卷,186页。。这些举措,为志愿军入朝作战发挥了军事力量保证。

三、审时度势,夺取政治外交的主动权

美军介入朝鲜后,为了应对朝鲜战争可能恶化的局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采取了发表声明谴责美军侵略行径、全民总动员、利用外交途径向美国发出警告等策略。

(一)谴责暴行,赢得国际同情。美军介入朝鲜后,毛泽东首先在政治作出努力,揭穿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阴谋,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深刻看清美国的侵略本质,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1950年6月28日,在杜鲁门发表声明的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杜鲁门在今年1月5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绝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154页。同一天,周恩来也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此外,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7月6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代表中国政府向安理会发表重要声明,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支持美国侵略朝鲜进行了谴责。8月20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安理会,申明中国政府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朝鲜问题的立场,呼吁联合国应当承担起维护和平的责任,采取有效的方法使朝鲜问题以和平解决。8月24日,周恩来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及秘书长控诉美国侵略中国领土的罪行,要求制裁美国的侵略行径。经过一再要求,联合国同意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大会控诉美国侵略台湾。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控诉,要求联合国对美军飞机炸毁中国城镇、杀伤中国人民的残暴行为予以制裁。

(二)因势利导,发动全民动员。为了使全国人民清楚地认识美国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阴谋与事实,用积极的行动反对美国的侵略扩张。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154页。据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和平签字运动。中华全国总工会于7月10日组织全国各人民团体领导机关代表开会,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见《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卷,83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组织领导“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7月22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向台湾人民揭露了美国的侵略本质和阴谋。与此同时,全国各行业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全民性的反对美国侵略朝鲜和我国台湾的运动。

(三)明确底线,发出警告信号。美军介入朝鲜的最初目标是阻止朝鲜人民军统一朝鲜,使朝鲜半岛恢复战前状态。随着战争形势向着有利于美军的方向发展,美国政府开始酝酿扩大战争。1950年9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新的战争目标问题向杜鲁门提交了NSC81/1号文件*NSC81/1号文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采取行动是有法律依据的;(二)只要苏联或中国的大部队没有进入朝鲜,没有宣布有意图进入朝鲜,也没有威胁在北朝鲜以军事方式对抗我们的行动,则可以考虑授权联合国军总司令在“三八线”以北实施追击,从而彻底摧毁北朝鲜武装力量;(三)在朝鲜的军事行动不得跨越中朝和苏联边界;(四)联合国军总司令应着手制订占领北朝鲜的计划,但执行此计划必须得到美国总统的明确批准。。9月11日,杜鲁门批准了这个文件。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下达越过“三八线”、消灭朝鲜人民军的命令。随后“联合国军”大举向北推进,即将越过“三八线”。对此,毛泽东确定了应对美军扩大朝鲜战争的底线——美军不能越过“三八线”。为了把中国的底线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美国,在中美尚未建交的情况下,中国通过印度向美国发出警告。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向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阐明了中国的立场:美军如果突破“三八线”,中国将不惜任何代价制止美军侵略。9月30日,周恩来在国庆节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政府对美国扩大战争的立场。*见《周恩来外交文选》,23~24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虽然中国政府连续发出警告,但美国政府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并未引起重视。10月1日,麦克阿瑟命令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并要求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投降。10月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召见潘尼迦,再次表明中国政府的立场:美国如果真的越过“三八线”,继续扩大战争,中国政府一定会打过去。印度政府在当天向英国转达了中国政府的警告信息。美国收到英国传达的信息时认为,中国错过了出兵的最好时机,因此,对于中国警告信息,美国一开始就没有引起重视。10月7日,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将战火从朝鲜烧到中国东北。

四、主动作为,寻求苏联的支持和援助

针对美军介入朝鲜并不断扩大战争的现状,毛泽东主动作为,通过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效增强了外部力量支撑。

(一)加强沟通,尽量化解分歧。朝鲜战争爆发后,针对中苏应对美军介入朝鲜战争的不同立场,毛泽东采取的策略就是中国在作出有关应对朝鲜战争的重大方针策略前,加强同斯大林的沟通,听取苏联政府的意和建议,尽量化解两国的矛盾分歧。1950年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斯大林给毛泽东发电,询问中国在东北的军事部署和出兵到朝鲜作战等问题。9月28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向苏联寻求援助的信。同时,他们还给毛泽东写信,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对于朝鲜的来信,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建议中国出兵援助朝鲜。10月2日,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这封电报没有发出),提到了中国准备用志愿军名义入朝参战的设想。考虑到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可能使美国与中国发生全面战争,毛泽东有必要知道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态度。因此,在同一天,毛泽东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给斯大林传了另一份电报,突出强调了中国军队出动后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和中国的困难。斯大林接到电报后,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了讨论。会后,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回电中再次建议中国出兵朝鲜,并表明了苏联政府坚决支持中国的态度。接到斯大林的电报后,毛泽东于10月7日复电斯大林,告诉他中共中央已经作出出兵决策,但不是立即出动,需要准备一些时间。尽管收到斯大林电报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但不可否认,与苏联达成一致意见,得到苏联的支持还是起了重要作用。

(二)密切配合,增强战略互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挤压中国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对此,中国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在武装侵略朝鲜的同时武力占领台湾,重申中国对台湾的领土主权。苏联对中国反对美国武力侵台的斗争给予了坚决支持。8月24日,中国向安理会提出控诉和建议,要求制裁美国的侵略行为。美国反对将此要求列入议程,苏联代表以主席身份决定将此问题列入议程。联大会议开幕后,根据中国的来电,苏联代表提出了关于美国侵犯中国领空扫射与轰炸中国领土与炮轰中国船只的提案,要求联合国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参加讨论。这使得中国代表有机会利用联合国讲坛充分揭露美国的罪恶行径,表达中国人民的声音。通过与苏联保持密切配合,得到苏联的支持,增强了两国的战略互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争取援助,改善人民解放军装备。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极为落后,武器装备问题成为制约解放军作战能力的关键问题,需要迫切解决。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且与中国已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此,只有争取苏联的援助,才能在短期内改变人民解放军装备落后的状况。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加强与苏联的沟通与磋商,以期获得人民解放军入朝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1950年10月上中旬,毛泽东派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商讨中国出兵抗美援朝和苏联对华武器装备援助的问题。经过努力协商,苏联政府同意愿以信用贷款的方式为中国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考虑到人民解放军空军刚刚组建,还没有能力夺取制朝鲜战场的制空权,毛泽东又派出其他领导人出访苏联并多次致电斯大林,商讨空军作战的问题。通过艰难的谈判,苏联最终同意派出歼击航空兵参战,支援志愿军作战。通过向苏联购买武器装备,极大地改善了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落后的状况。

五、反复权衡,果敢定下出兵参战决策

尽管在朝鲜问题上,中国政府通过政治、外交等方式做了不懈努力,但美军依旧扩大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通过反复权衡出兵援助朝鲜的利弊,最终定下了出兵朝鲜的决策。

(一)反复研究,充分比较出兵利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决策出兵时,对美军的数量和武器装备做了精确计算。在此基础上,毛泽东预测了人民解放军入朝参战后可能遇到的三种情况:一是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二是美国会以不同方式攻击中国内陆,双方在朝鲜战场上有可能打成僵局;三是人民解放军有可能迫使美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这三种可能的态度是,力争第一种可能、力避第二种可能、接受第三种可能。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出兵决策是将最困难的情况都考虑在内,反复比较了中美两军的优势和弊端。总体上说,人民解放军所拥有的优势有:便于后勤援助和作战物资补给,而美军本土距朝鲜几千公里,运输补给线长;美军进行的是不义之战,“铁多气少”,士气不如我军旺盛;美军战略重心在欧洲,投入朝鲜的机动兵力有限。考虑到人民解放军不利因素的同时,毛泽东指出,尽管人民解放军的装备差,但是人民解放军经过长期战争的考验、士气高昂,经验丰富,有战胜国内外强敌的战略战术,可以弥补武器装备性能差的缺陷。正是反复比较中美两军的优势和弊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才坚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心。

(二)统一思想,果断定下出兵决策。针对美军不断扩大朝鲜战争的现状,中共中央当时有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方案。就当时的国内形势来说,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不具备同美国全面抗衡的能力。因此,不少中央领导人认为应当在援助朝鲜问题上保持谨慎,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与美军交战。在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毛泽东一时难以定下出兵朝鲜的决策。但从另一方面考虑,毛泽东认为,如果不援助朝鲜,不打击美军的侵略行径,美国必将占领整个朝鲜,到时候“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52页。。通过深入分析比较中美两军的实际情况,毛泽东认为,尽管出兵朝鲜虽然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但也有不少有利因素。相比中国军队的优点,美军暴露出很多弱点。既然难以避免与美军发生战争,与其等美军打到中国边境,还不如主动出击;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完了再建设;与其将来坐待美国打进来,在中国本土上打,不如在国外打;与其示弱,不如示之以强。通过召开多次中央会议,并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反复讨论研究,毛泽东最终统一了中共中央的思想,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

(三)师出有名,确立有限战争目标。美军介入朝鲜,并将战火从朝鲜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安全。美军介入朝鲜并扩大战争是一种侵略行为,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出兵与美国进行作战,属于正义战争。因此,毛泽东在决策出兵朝鲜时采取了师出有名的策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确保中国军队政治上的合理性。这是因为,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讲,出兵朝鲜存在于维护东北地区的安全;从维护国际和平的角度讲,中国不可能允许美国侵略自己的邻邦,把它的军事势力一直延伸到中国的家门口。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中国就没有安全可言,没有国格和尊严可言。另外,由于中国政府刚刚成立,国力有限,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全面战争,毛泽东决策出兵朝鲜时,就规定了战争目标的有限性,严格控制与美军作战的范围,他所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口号充分体现了战争目的的有限性:中国军队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而不是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参战,就是为了把战争控制在朝鲜境内,避免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

猜你喜欢

边防军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
罗马舶菡纪ァ胺盟”安置法刍议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中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较量
66年前的那场战争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