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愿景构造及分析研究
2018-12-14周施恩
文=周施恩
作为“法人”的企业,一个好的愿景,既可以对其发展战略、竞争地位以及公司变革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也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使员工建立起对组织的归属感。通过科学、诱人的愿景,领导者能够唤起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工作的投入,进而使其沉浸于追逐愿景的快乐体验之中。
然而,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中坚力量,我国中央企业的公司愿景是怎样被“构造”的呢?他们的愿景目标和价值主张能否有助于其抓住“一带一路”框架下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新机遇,进而实现更高、更远、更强的宏伟发展蓝图呢?
为什么要研究公司愿景及构造模式类型
“愿景”包含两层寓意:一是公司发展的愿望,二是未来发展的景象。两者合起来,即为企业清晰而遥远的未来发展蓝图,它对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好的愿景和使命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益处,诸如:为战略规划奠定基础、拓展绩效考核指标、推动组织变革、确保重大决策的连贯性等。有关部门通过对157家沪深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愿景的确能够起到减少过度多元化的作用,并且也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企业愿景阐述的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它包括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以及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并明确界定公司在未来社会里将会是什么样子。
有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在传统的物质利益激励的基础上,领导者对员工进行愿景激励、注重员工希望和信念的培育、强化员工的使命感和成员身份感等精神型领导方式,会促使员工对工作更加专注和投入。
有研究机构对中国500强企业中的421个有效样本的愿景进行了评价,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500 强企业的公司愿景可分为竞争成长目标型、形象理念构建型和平衡发展目标型三类,并且以竞争成长目标型为主。
而中央企业的愿景陈述构造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单一目标”型。即在愿景陈述中仅提出某一种类的发展目标。此类企业合计有14家,其所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三类:一是公司特征目标。如“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此类企业有2家。二是公司竞争目标。如“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前五”,此类企业有11家。三是民生目标。如“世界更炫彩,生活更美好”,此类企业有1家。
“双重目标”型。即在愿景陈述中仅提出两种不同的发展目标。此类企业合计有8家,其构造方式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其一,公司特征目标+竞争目标。如“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世界一流”为公司竞争目标,此类企业有6家。其二,公司特征目标+民生目标。如“成为大众信赖和喜爱的全球化企业”,此类企业有2家。
“主业+单一目标”型。即围绕公司主业提出某一种类的发展目标。提出此类愿景陈述的中央企业最多,合计有34家,占比为40.96%。其构造方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其中最多的是“主业+竞争目标”型,如“建设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此类企业有23家。二是,主业+公司特征目标,如“打造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文化产业集团”,此类企业有8家。三是,主业+民生目标,如“贡献不竭能源,创造美好生活”,此类企业有2家。此外,有1家公司提出了“主业+客户目标”的愿景陈述。
“主业+多重目标”型。即围绕公司主业提出两种以上的发展目标。经统计,此类企业合计有27家,占比为32.53%。其构造方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8种:
一是,主业+公司特征目标+竞争目标。如“成为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科技型企业集团”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特征目标,“最具全球影响力”为公司追求的竞争目标,此类企业有16家。
二是,主业+竞争目标+民生目标。如“地勘先锋,强局富民”,“先锋”为该公司聚焦的竞争目标,“强局富民”为该公司追求的民生目标,此类企业有3家。
三是,主业+产品目标+竞争目标。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国际一流企业”为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所追求的竞争目标,此类企业有2家。
采用其余“主业+多重目标”细分构造方式的企业合计有6家。中央企业愿景陈述的构造规律及数量分布情况见表1。
中央企业愿景陈述的主要内容解读
主业和公司特征目标。在83家中央企业中,有61家企业以不同方式提及了公司主业,占比为73.49%;
有35家公司在产品与品牌、科技与创新、绿色环保、管理规范化、价值与效益等主要方面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特征进行了目标性描述,企业数量的占比为42.17%,这些公司发展的特征目标共计被提及66次。
表1 中央企业愿景陈述的构造规律及企业数量分布情况
表2 中央企业愿景陈述主要内容分析
利益相关者。有25家公司不同程度地提及了国家或祖国、人民或国民、客户或顾客、员工或团队等利益相关者,企业数量的占比为30.12%,这些利益相关者合计出现35次。
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有12家公司强调了自己的国内发展目标,占比为14.46%;相比较而言,国际竞争目标是中央企业愿景陈述中强调最多的内容。统计表明,83家中央企业中的62家企业提出了75次国际竞争目标,企业的数量占比为74.7%。其中,提及“国际一流”、“世界一流”或“领先”、“领导”的企业有40家,占比为48.19%;提及“国际竞争力”和“世界水平”的企业有19家,占比为22.89%。
鉴于愿景陈述中的有些关键词语义非常相近,在尽量不丧失原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归类合并。如:将高科技、新技术、创新等,统一归并为“科技、创新”;将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统一归并为“绿色、环保”。83家中央企业愿景陈述中出现4次以上的关键词统计汇总情况见表2。
综合表1、表2及其相关文字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内容上看,本研究中的83家中央企业的愿景陈述,除了关注国内外竞争目标,其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特征目标及利益相关者的强调也是十分显著的。
综合上述研究结论与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将三类中央企业愿景陈述的构造机理归纳总结如下:
公益类中央企业。以科技与创新为驱动,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适度关注来实现国内与国际竞争目标。同时,这些目标要素和过程要素“两两之间”也有一定的牵引、促进或制约作用。
商业一类中央企业。以科技与创新为驱动,通过对“管理与效益”和“利益相关者”的并重,来实现“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强调频次非常之高)的国际竞争目标。同时,这些目标要素和过程要素“两两之间”也有一定的牵引、促进或制约作用。
商业二类中央企业。以科技与创新为驱动,把利益相关者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注重管理与效益、加强产品与品牌管理,来实现大家所普遍关注的国际竞争目标。同时,这些目标要素和过程要素“两两之间”也有一定的牵引、促进或制约作用。
中央企业公司愿景建设的主要成就
多数中央企业的愿景表述水平较高,其对组织管理相对独特的重要价值值得期待。多数中央企业的愿景陈述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时代特色,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其所处的行业特征与本企业发展定位。比如,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哈尔滨电气集团的公司愿景——“打造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动力航母”。该表述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同时也向人们生动描绘了公司未来发展的直观景象——“动力航母”。
中央企业对“科技与创新”及“管理与效益”的普遍重视,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质性研究数据表明,“科技与创新”均入围三类中央企业愿景陈述词频分析的统计门槛,并成为其实现长期发展的公司特征目标以及国内外竞争目标的驱动因素;商业一类和商业二类中央企业对“管理与效益”的重视也均位列前三。这一群体性文化现象,可以说从一个相对独特的角度证明了:我国企业正在由原来的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粗放经营,开始向由科技与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而这一重大转变,无疑又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类中央企业的公司愿景定位基本准确,较好体现了上级有关部委对其的定位要求。根据《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必要的产品或服务价格可以由政府调控”;商业一类国有企业是指“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政府对其考核的重点为“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商业二类国有企业是指“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上级对其的监管重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上述研究结论表明,三类中央企业都在其公司愿景中强调了对“国家”、“人民”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其中的商业类企业还将其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这完全符合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主力军”和“行业排头兵”的身份特征。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本研究中的10家公益类企业全部为国家级科研院所。质性研究数据表明,他们把“引领行业发展”等国内目标和争创“世界一流”等国际目标放在突出位置,并希望通过“科技与创新”来实现这些目标,较好体现了其应负的使命与担当。商业类企业普遍强调了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世界一流”等国际竞争目标,主张通过规范化管理及“科技与创新”来实现这些综合目标,因此也均符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其的定位要求。其中,商业二类企业还特别强调了对产品与品牌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其“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等特殊的使命要求。
中央企业公司愿景建设的若干误区
一是部分企业的愿景陈述缺乏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把握,目标相对空泛。尽管公司愿景“难以直接观察,属于一种不可见事物的艺术”,但学界对其的定义还是比较一致的——即指企业清晰而遥远的未来发展蓝图。因此愿景陈述应该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公司主营业务,否则“清晰”和“蓝图”就无从谈起。
对83个有效样本的深入解读表明,部分中央企业的愿景陈述没有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点,内容相对空泛。如:某公益类企业所提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某商业一类企业所提出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某商业二类企业所提出的“公司强大,员工幸福”,等等。应该说,这些愿景陈述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仅凭这些积极意愿,内部员工无法准确把握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的准确含义,甚至还会有些无所适从;利益相关者及其他外界人士也无法了解其战略定位与特色所在,对其的支持、合作与期望也几乎无从谈起。据统计,此类企业共有22家,在全部有效样本中的占比为26.51%。
二是部分企业将“使命”和“愿景”混为一谈。部分企业的愿景陈述更像是公司使命,如“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某某飞机”,“贡献不竭能源、创造美好生活”,等等。这样的企业有7家,在全部有效样本中的占比为8.43%;而有的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则完全相同,如某公益类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创新沟通未来——信息通信价值创造者”,某商业一类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成为顾客首选、员工喜爱的航空公司”。这样的企业有6家,在全部有效样本中的占比为7.23%。这两类企业的合计占比为15.66%。
三是部分企业所提出的愿景目标已略显陈旧。质性研究表明,83家中央企业中的62家企业提出了国际竞争目标,企业的数量占比为74.7%。但“国际一流”、“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世界水平”等愿景目标,对于当前不少中央企业来说已经显得有些过时。
原因之一:“一流”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财富》杂志发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显示:在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商业类企业中有46家公司榜上有名,其在本研究的73个商业类样本企业中的占比为63.01%。其中的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连续多年位列前五,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国铁建等十几家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同行业“鼎甲”。
原因之二:“一流”的内涵需进一步升华。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4 年实现增长,2017年共有115 家中国企业入围(其中不乏华为、京东等民企),紧随排名第一名的美国(132家),远超排名第三名的日本(51家),中国优秀企业的整体实力可见一斑。在此背景之下,如果还将“清晰而遥远的未来发展蓝图”仅仅定义为“世界一流”或“具有国际竞争力”,其在内涵上就显得不够精准、深刻和全面。
四是部分企业的愿景陈述缺乏必要的凝练。愿景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纲领之一,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把意图说明白”的层面上,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生动描绘“一个胆大包天的梦想”,其中激情、情感和信念是生动描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如果以积极的修辞风格来表述企业文化,则会对整个组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相对持久的。
但是,部分中央企业的愿景陈述要么过于简单苍白,如“行业领先,世界一流”;要么在内容上有明显重复,如“全球某某技术的领导者,某某技术为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跨国产业集团,世界知名企业”。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竟有“全球领导者”、“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三个关键词汇在寓意上有较大程度的重叠。此外,还有的企业的愿景陈述在内容上显得过于琐碎,甚至将日常管理工作也列入其中,如“抢抓机遇保增长,调整优化上水平”;“加强管理降风险,深化改革转机制”;等等。这些缺乏凝练、内容琐碎、表述很长的愿景陈述很难被员工记忆,“领导者”、“一流”等空泛的同质化目标也很容易被外界所忽视,其对内激励动员、对外展示宣扬的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