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2018-12-13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治理与发展”课题组
游客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区喂鸽子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治理与发展”课题组赴浙江省宁波市调研。课题组实地走访8个行政村,先后召开7场座谈会,与市、区(县)农业部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发现,浙江省宁波市通过实施“党建领衔”组合行动,农村党支部的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在培育和选配农村带头人队伍、巩固和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引领和推动区域内各村联动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党建领衔”实施五大举措
实施“领雁工程”,增强领导力。一是拓宽视野“选”,按照“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带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的“五有”标准选拔村支书。二是多管齐下“育”,依托各级党校、名师工作室、“金雁论坛”等平台,每年培训不少于56个学时,全面加强村支书履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春苗计划”,健全递进培养、蹲苗历练、跟踪考评培养链,推行新老支书“师徒结对”,形成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三是严爱相济“促”,深化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不称职村干部“歇职教育”,建立不合格村支书退出机制,让考评由“软约束”变成“硬指标”。
实施“亮显工程”,扩大影响力。一是阵地亮标识,乡镇村社在醒目位置立旗杆、升国旗、挂党徽,营建党建文化长廊,规范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栏,统一公开内容、体现红色元素,打造党员群众的服务驿站和基层党建的“红色地标”。二是党员亮身份,农村、社区党员在门前悬挂“共产党员户”,自觉规范言行、作出榜样、带好家人、引领一方,在职党员进入农村社区要主动亮身份,以实际行动为农村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三是岗位亮职责,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和实际情况,作出“一句话服务承诺”,党组织对服务承诺进行审核把关,并通过公告栏、网站、电子顯示屏、公示牌、便民服务手册等方式,亮出党员干部的姓名、职务职责、服务承诺等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入党初心和岗位责任。四是党建亮绩效,推行“年初晒清单、年中晒进度、年底晒成绩,上级党委书记点评、现场民主测评、群众民意测评”的“三晒三评”责任落实机制,将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党组织星级评定等工作落到实处。
实施“全科网格建设”,强化渗透力。一是建立网格化基层党组织。打破按行政区域和行业划分支部传统,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为基础单元,把支部建在网格上,采取“一网格一支部”或“一网格一小组”的形式,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长)”的三级党建工作体系,主要履行“政治引领、党员管理、收集民意、志愿服务、统筹资源”五项职责,强化其在网格化管理中的“红色枢纽”地位。二是组建优秀网格党员队伍。每个网格党支部由10至20名党员组成,全部在网格内就近居住,选配有特长、有威信和愿意做群众工作的骨干党员担任网格长,鼓励网格党组织书记(党小组组长)与网格长实行“一肩挑”,把热心服务、有时间精力的党员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中,把有公心、有能力、有潜质的网格员发展为党员,确保每个网格至少有一名党员专职或兼职网格员,强化党群联动、干群联动,让党的领导充分体现到基层社会治理中。
开展“支部大会战”,提升战斗力。宁波市以奉化区为试点,率先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支部大会战”行动,制定了“挂图作战、定期督导、亮绩晒优、考核验收、结果运用”的工作方案。挂图作战,年初各镇(街道)根据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研究确定年度作战项目,明确具体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将年度项目任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成公示版面,在村宣传栏内展示。定期督导,各乡镇督促连片领导、联村干部实时掌握各村项目推进情况,每月研究项目推进存在困难和解决办法,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亮绩晒优与考核验收,指导村党组织在年底开展自查总结,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取得成效和群众满意度,推进会战考核验收,评选优秀集体和个人。结果运用,将考核验收结果与乡村振兴“靶向村”的确定以及各项资金补助相挂钩,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和“金雁奖”“银雁奖”评选的重要依据。
组建“区域党建联合体”,形成向心力。宁波市在奉化区“金溪五村”和“滕头区域”率先组建“区域党建联合体”,探索资源共享、党员共管、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的基层党建新模式。“区域党建联合体”坚持不改变行政区划、不增加管理层级、不违背各村意愿,有内在动力、有管理幅度、有地域关联、有发展纽带的“三不四有”原则,强调“一体规划、整体发力、各点开花”。一体规划,围绕“过去有什么不足,当前有什么困难,以后是什么样子”三个问题,深度挖掘区域各村联动发展纽带,有效催生区域内强弱不均、禀赋各异村共促发展的内生动力,确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整体发力,通过建立片区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召开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分享交流经验,辐射提升区域内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各点开花,通过强村辐射带动、要素拼接共享、产业众筹发展、品牌联动培育,促进穷村致富、富村转型,最终实现从党建联合体到经济联合体和命运联合体的转变。
新做法落地生根新成效初步显现
选配了一批“有情怀、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带头人。2018年,宁波市奉化区通过层层考核审议,13名村社党组织书记获得首届“金雁奖”和“银雁奖”。西坞街道金峨村党支部书记周康健,就是“金雁奖”得主之一。他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全身心扑在村务上,自家纺织厂的年销售额从上千万元跌至不到一百万元;村里要办事、群众有困难,他还主动贴钱,被乡亲们打趣地称为“倒贴书记”。在周康健带领下,金峨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为“山上绿色银行,山下别墅成行”、花木年产值2.5亿元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2018年,宁波市以“领雁工程”为抓手,共调整村社干部131名,其中村支书51名。据宁波市奉化区统计,新一届村书记队伍中善治理、能带富的占73.6%,(曾)创办企业的占40.5%,有外出务工经商经历的占28.3%,12名村支书实现跨村任职,一批“有情怀、有能力”的“双有”党员干部已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形成了一批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发展的典型。近两年,宁波市在奉化区11个镇(街道)共组建了38个区域党建联合体,覆盖行政村201个,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60个。截至2018年,60个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2.5%,有效带动2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奉化区以金峨村为核心,组建“金溪五村区域党建联合体”,建立“区域联系会议”制度,一年来先后组织召开12次联系会议,商定党建制度建设、河道治理、区域旅游协同开发等20多项事务,带动区域内落后的雷山村提升发展。“滕头区域”党建联合体由滕头村联合周围青云村、傅家岙村、肖桥头村和塘湾村组成,是依托经济强村优势,辐射带动经济薄弱村,实现“一村富、共同富”的发展典型。一年来,“滕头区域”内由经济实力很强的滕头村牵头成立资本管理公司,广泛吸收薄弱村集体资金、土地等闲置资源,依托省高等医药专科学校,共同开发商业街、特色民宿等三产项目,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目前宁波正在全市稳步推广“区域党建联合体”的发展模式,涌现了一批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典型。
巩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地位。宁波市全面实施的“亮显工程”,使“有党建标识的地方,就能找到党支部”渐成党员和群众的共识。在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外墙上熠熠生辉的标语和党徽,礼堂前迎风飘扬的党旗,已是乡村的亮丽风景。“亮显工程”不仅激发了党员干部的“紅色细胞”,也拉近了群众和党组织的距离,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和依靠。通过推行“网格党建”,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向深延、向下沉,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借助现代通信手段,宁波市将“网格党建”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运用“平安浙江”APP、网格微信群等多种新载体,实现了信息收集和处理渠道的融合互通,提升了基层管理效率。奉化区蒋家池头村是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的典型村,村支部书记陈伦自豪地跟调研组说:“现在村里已经完全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建
强化基层党建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办好农村和农民的事,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村级党组织是首要任务。宁波“领雁工程”选出了巩固基层政权的顶梁柱,带出了“雁阵”队伍;“亮显工程”和“网格党建”筑牢了战斗堡垒,强化了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支部大会战”集中力量解决了重点问题;“区域党建联合体”实现了“书记有公心、支委无私心、党员无派心、全员一条心”。从全国范围看,宁波的创新经验颇具借鉴意义。
选拔“双有”人才是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前提。宁波市实施“领雁工程”,从新乡贤、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遴选优秀党员,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加大提拔重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力度;在“金雁奖”获得者任职期间,每年给予15万元“金雁津贴”……一系列举措使“双有”人才脱颖而出。但是,若想形成“双有”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探索建立村干部队伍职业化制度,制定村干部薪资标准,完善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薪资兑现办法。要打通年轻优秀村干部晋升通道,建立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创新是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当前,乡村基层党建仍面临许多挑战,必须不断创新、破解难题,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要创新工作理念,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要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创新用人机制,任人唯贤,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着力解决“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等问题,实现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的机制性转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执笔人:赵一夫、刘慧、薛莉;课题指导:陈萌山、袁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