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
2018-12-13王志刚
王志刚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达芬奇Xi手术系统在演示切割花瓣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論断,体现了对科技革命演化趋势的深刻洞察,彰显了对全球创新竞争态势的准确把握。发挥好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头雁”效应逐步凸显
自1956年8月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来,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的新特征,科技界称之为“新一代人工智能”。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头雁”效应逐步显现,正在对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科技发展看,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本身是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对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研发方向、研发工具、研发成本甚至是研发范式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从经济发展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力的新跃升。从社会发展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从全球竞争看,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谁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谁就会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
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的持续引领
人工智能发展经历了多次高潮和低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研究难度估计不足,算法、硬件和计算能力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之所以快速发展,实际上也是得益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海量数据以及超级计算等技术的群体突破。与其他科技相比,新一代人工智能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基础性的科技难题需要突破。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人工智能领先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多数企业缺乏基础前沿研发布局。因此,科技创新仍然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前提。
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前沿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基础平台、人才队伍等方面强化部署,加快建立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加快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针对我国原创理论基础薄弱、重大系统和平台缺失的突出问题,面向中长期持续加强研发攻关,力争尽早取得突破,确保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上补齐短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占领制高点。二是加强人工智能国家研发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领域和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基地的体系化布局,形成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三是统筹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促进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源开放,强化对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基础支撑。四是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特别是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关键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需求牵引、应用驱动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实现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在应用中锤炼技术、培育市场。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不断成熟的重要路径。
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基础在于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重点在于全面拓展各行业区域的应用,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一是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最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终端、物联网基础器件等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和系统研发,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布局产业链高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大规模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大规模推广智能工厂,以工厂智能化带动企业智能化,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化。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梳理行业应用问题和需求,逐个突破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由点带面促进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三是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重点民生领域的应用。围绕医、养、学等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需求,大力发展智能医疗、智能健康和养老、智能教育。围绕行政司法、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四是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鼓励地方结合基础和优势,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业、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智能经济发展。五是壮大人工智能企业群体。支持更多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加速智能化改造步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智能化升级。六是加强人工智能军民融合创新。以军民共享共用为导向,协同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军民开放共享平台,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参与国防领域重大攻关任务,引导国防领域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大力培育军民融合型人工智能产业。
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需要建立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具有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挑战,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一是研究制定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开展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研究。围绕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基础较好的细分领域,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二是完善重点支持政策。完善落实数据开放与保护相关政策,支持公众和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研究完善适应人工智能的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体系,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三是建立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保密领域影响的研究与评估,完善人、技、物、管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预测、研判和跟踪。四是加强人工智能劳动力培训。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五是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加强机器人异化和安全监管等人工智能重大国际共性问题研究,深化在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国际规则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抓好任务落实,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头雁”效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权,引领带动国家竞争力整体跃升。
(作者系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