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施策缓解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8-12-13何德旭

紫光阁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融资政策

何德旭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金融管理部门均就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解决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出台了相关政举措。从提升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从需求供给匹配、策工具统筹以及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综合施策。

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需求

通过调查和研究,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需求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流动性支持需求强于投资性支持需求。当前,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多是解决流动性问题。这与强监管、去产能、去杠杆背景下,金融机构萎缩信规模、缩短信贷周期等直接相关。民营和中小企业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的市场待遇较差、信用利差偏高,在基本面、政策面和外部冲击(中美贸易战等)下,现金流和流动性就十分紧张,缺少“救命钱”。尤其是部分民营和中小企业在贷款到期或债券偿付上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问题。

二是技术升级资金需求大于产能扩张资金需求。产能投资大致分为新建产能投资、扩建产能投资和改建产能投资。目前,新建产能投资微幅增长(1%-3%),扩建产能投资为负增长,只有改建产能投资中幅增长(6%-8%)。在资金需求中,通过技术升级以降低成本(包括环保成本)“活下去”成为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民营和中小企业缺少“技术钱”。

三是扩张融资需求强烈,但市场预期严重压制民营和中小企业投资需求。现阶段“最好的投资是不投资”成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最实际的选择。在去产能、去杠杆背景下,民营和中小企业受到“产能受限、收入减少”和“成本大幅上升”双重打击,极大地挫伤了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投资信心。更重要的是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市场预期不明朗,不敢要“发展钱”。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就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可望明显复苏。

 工作人员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恒力集团化纤板块自动分级包装线进行外检作业。 统计显示,吴江民营企业总数已超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突破3100亿元,位居江苏省县(市、区)之首。 

深化融资供给端改革,匹配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针对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深化融资供给端改革,核心工作是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匹配其多元化、结构性融资需求。

第一,货币政策进行意识性强化和结构性微调。一是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发放、债券投资等方面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从观念意识、政策初衷和政策执行中让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获得市场经济同等主体地位是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首要任务。二是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信贷、发债、股权融资等支持政策融为一体,缓解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三是将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中,通过创设临时性或长期性的指标来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功能。

第二,发挥信贷主渠道功能,提高信贷融资的可得性。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要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采取精细化、针对性、有弹性的举措来提高民营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可得性。要基于市场规律和政策支持的融合效应,填补民营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的“鸿沟”。一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坚持风险市场化定价原则,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转变观念、优化流程、缩短链条、降低成本,提高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可承担性,从而在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与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之间尽可能实现平衡,或者缓解错配程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功能,利用流动性管理、信用支持担保工具和差异化监管等手段,拉长流动性期限结构、降低期限利差;填补信用利差缺口,适度压缩信用利差;适当调整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终身负责制”,缓解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不敢贷”的机制约束。

第三,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缓释民营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约束。一方面,发挥好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我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金融机构主导,对于企业部门尤其民营和目前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相对不足。核心的约束是民营和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偏高、信息不对称较强、信用利差较大。因此,要以中国人民银行民营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创设为契机,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对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功能,发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基础功能和担保增信作用,促进债券市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票、短融甚至私募债等工具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好股票市场的长期股权融资支持。股票市场融资功能不能因内部风险累积和外部市场冲击(比如美股下跌等)而暂停。一是要适度加快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的节奏,利用科创板设立和注册制改革之机,进一步拓宽民营和中小企业长期股权融资渠道;二是通过强化资金使用规范性而非“一刀切”来应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增发”融资;三是妥善处置“股权质押”及其对民营和中小企业平仓、融资、治理等的冲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主体作用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民营和中小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是缓解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前提。

第一,全面总结“三去一降一补”,结构性调整“去产能、去杠杆”政策。“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对于改善供給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但是民营和中小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去产能、去杠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去产能、去杠杆”应从政策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着力提高监管效率,缓释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产能建设和融资经营的监管压力。

第二,完善政策执行框架,充分保护民营和中小企业的经济主体地位。民营和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给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在政策执行层面,更需要按照党中央“两个毫不动摇”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充分尊重民营和中小企业平等的经济主体地位,尊重其产权、产能、治理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第三,加大国内市场开放,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能动性。在市场准入、产权开放、管制放松等领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民营和中小企业在混合所有制、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场开放等领域的参与,让其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

第四,综合施策以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功能。在货币政策方面,要致力于解决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救命钱”和“技术钱”问题,多渠道加大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以缓解民企和中小企业“前端”运作“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在财政政策方面,需要考虑如何让民营和中小企业“活起来”,有必要在税收减免、融资支持、技术升级、出口退税等方面构建一个多措并举的政策框架,提高民营和中小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在内外需统筹方面,要致力于内外经济有效互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缓解贸易冲突,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在稳出口的同时有效促进向内需驱动、消费主导的模式转型,以缓释民营和中小企业“后端”运作“风险较大、需求不足”难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融资政策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政策
政策
融资
融资
助企政策
政策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