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的经验教训总结
2018-12-13袁明
袁明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2例行保守治疗,9例行切开减压,术后随访12个月,9例均恢复肢体功能。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治疗关键,一经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教训;总结
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多见于小腿及前臂,少见于足部及大腿。2012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2~65岁,平均34岁。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8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足背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而继续行保守治疗,1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保守治疗,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11例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肢抬高,制动(有骨折者用石膏托外固定、骨牵引或皮牵引制动),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2 h后重复,之后每间隔6~8 h输入1次,七叶皂苷钠10~20 mg输入。患肢肿胀处冰敷,密切观察患者疼痛肿胀情况及患肢感觉血供。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根据所累及的间室采用双切口四筋膜室减压或单间室减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切开掌侧深筋膜减压,足背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切开背侧深筋膜减压。行减压术时不用止血带,后期按时换药,肿胀消退后逐步拉拢缝合皮肤。皮肤基本愈合后择期行内固定。
结果
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因拒绝手术而继续按上述方法行保守治疗,但患者血性水疱进一步增多,后期肿胀消退后行内固定,因皮肤条件差而出现骨、钢板、肌腱外露,患者不配合治疗,足背伸功能差。1例大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为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引起,伤后8 h入院,肿胀明显,皮肤张力非常高,行保守治疗后肿胀逐渐消退,后期内固定后功能恢复良好。其余9例切开减压的患者均有持续性剧烈疼痛、明显压痛及被动牵拉痛,触诊皮肤张力高(质硬)。减压患者中1例足背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后关闭切口时有皮肤缺损而采用游离皮片植皮,另1例术后早期经减压切口内固定造成脛骨感染。9例随访肢体功能良好,无明显并发症。
讨论
本组患者中有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并无胫腓骨骨折而发生了小腿前外侧间室综合征。有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仅有腓骨横行无移位骨折。故对于小腿部位的外伤,即使无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因小腿有四间室的特殊解剖结构也要警惕发生单间室或多间室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不能以动脉是否还有搏动为判断标准,本组9例患者均能扪及相应区域动脉搏动,但患者已有持续性剧烈疼痛、明显压痛和被动牵拉痛,触诊皮肤张力高(质硬)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我们选择立即切开减压。
本组1例患者减压切口沿原切口行骨折内固定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故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如后期要行骨折内固定,一定要考虑到后期骨折手术入路。
本组切开减压患者中伤后到入院时间较长(均>4 h),对于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对于严重肢体骨折,肿胀疼痛异常明显者也需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