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家茶香自溢
2018-12-13刘鑫
刘鑫
浙江省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一个出生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的地方,一个种有1500余亩茶园的地方,时时在我的梦里出现。
李渔有“东方的莎士比亚”之誉,他的戏剧理论和戏剧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李渔既精通艺术,又懂得生活,对酒和茶颇有研究。尤其是对茶,在他的多部戏剧作品及杂文集《闲情偶寄》等中,曾作多角度描写和论述。他对饮茶讲究艺术与实用统一,希望两者完美结合。
春天的夏李伊山上是一个精妙绝伦的天然小摇篮,放眼望去,云遮雾绕之间,四周的坡坡凹凹满眼是绿,满眼是茶。茶丛一茬接着一茬,层层叠叠,恰如五线谱的音乐,弹奏着悦耳动听的乐章。李渔家茶的茶厂就坐落在伊山上,厂房旁边全是绿,我便置身在伊山伊园的青茶绿水里,氤氲在浓郁的茶香中。
于是,我寻着李渔的梦,沿着李渔的足迹,去顶礼膜拜李渔。在一个采摘春茶的上午,我去了李渔茶园——伊园。天将下雨,我蹑手蹑脚的走在茶园的路上,站在低矮的山巅上,放眼望去,整个李渔茶园如在云雾里,它还在做着一个没苏醒的梦,一畦畦茶树,一条条巨龙恰似在云雾里,或翻腾,或奔跑,或追云逐雾。云雾缠绕着茶园,一簇簇,一沟沟,一溜溜,一坡坡,一弯弯,一排排,汇成一层层绿波,翻起一道道绿色的巨浪,在山巅山谷山脊山坳间涌动。茶树上挂着一排排饱实的露珠,在那片片茶叶子上,在那根根破茧而出的小尖尖上,悬在那里,晶莹透亮,那根根垂着露珠的毛尖,吮吸着山间的精华,蓄藏着伊山的灵性,如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探出头来,在清风白月中梳妆,在禅语中静默,在禅境中生长。
过不了多少路,只见农妇们戴着斗笠,围着竹制的“客笼”,腰间披着防露水的蛇皮袋,正在精心的采摘茶叶,我就是等待着这一个采摘的瞬间的到来。茶园坡上,农妇采茶的身影在晃动,一双双巧手指,一个个精致织就的“小客笼”在绿茶园里晃动,似彩蝶蹁跹,似鸟雀飞翔。茶园里,是阿婆,是大嫂,是婶婶,是小妹伢,或人面桃花般含笑,或梨花带雨般娇羞,她们挥动纤纤手指,在绿波浪涌里采摘着茶乡人的幸福密码。于是,我抓住相机,不停地“咔嚓、咔嚓”,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
细雨濛濛,已是午后。农妇采茶归。你一斤,我二两,茶厂的管家拿着秤在称青茶的重量。一筛筛的绿茶,在厂房的地垫里躺着,在一幅偌大的画卷里,演绎着李渔伊山种茶人的神话传说。
兰溪英特茶业有限公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李渔茶厂,是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示范茶厂,相关产品分别获得了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第二届浙江省绿茶博览会金奖。厂房外观都建成了徽式的建筑。一根根垂直的毛尖尖先睡在大大的簸箕里,然后放在一排机器里打个转,不用人工操作,杀青、织条、提香、焙干一条线完成,一根根直苗苗、雪亮亮的“银针”、“毛峰”“出炉”了,随后,打成一个个不同品种的李渔家茶产品,它们上飞机,坐游轮,乘火车,运往全国各地,也漂洋过海,去了异国他乡。
于是,我又来到了兰溪市的“李渔家茶”门市部,主人姚水滨给我泡上了一杯刚产的茶,我细细地品味着,那根根富有灵性的“银针”在高高矮矮、长长短短、胖胖瘦瘦的杯子里,在杯水人生里,冲泡一个个起落浮沉人生,在纯天然的馥郁清香里,演绎出一曲曲甜从苦中来的人生乐章。眼前的这杯“李渔家茶”,叶片饱满、完整耐看,闻起来香味清新持久,品尝一口,一种鲜爽的感觉油然而生,清香始终留在唇齿之间,品尝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绝唱,彰显出李渔故乡儿女的铁骨铮铮与似水柔肠。
参观了产品陈列,喝上了“李渔家茶”。说起“李渔家茶”系列产品,主人姚水滨是如数家珍,他说,“李渔家茶”是上等雨前茶,分为伊山毫露(纤毫沾露,茶之极品);伊山芽雾(春芽洇雾,茶之佳品);伊山叶雨(雏叶沐雨,茶之良品)三个品种。
在会客室,我看到了我敬慕的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唐国兴书写的《李渔诗选》中的“飞瀑山厨止隔墙,竹梢一片引流长。旋烹佳茗供佳客,犹带源头石髓香”的诗句,我这才真正领略了李渔茶文化的奥妙之神、之深、之广。
告別李渔家茶门市部,我轻轻的钻进兰溪茶文化的摇篮里,记录着兰溪的茶文化。在茶香氤氲里,做一个李渔故乡人的梦。
——选自于《兰溪茶文化》2018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