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全球图景下《一带一路》本土化传播研究

2018-12-13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全球性倡议纪录片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 201100)

“一带一路”倡议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最富有创造性的提议,它不仅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凝练和多领域全球共享的创想,更是地理尺度和媒介尺度的全球性延伸。然而,国家媒介形象传播的全球性和本土性两极争议,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媒介尺度在传播活动及其表征的把握和传播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媒介全球性进程大幅加快的背景现状,以框架理论在语义学和新闻传播学的延伸理念为指导,对央视《一带一路》纪录片的镜头话语构建类目、编码统计并进行内容分析,辨别该纪录片叙事框架中媒介全球性与本土性的发挥及应用,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介传播未来进程提出合理展望和方向性建议。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媒介尺度、媒介全球性与媒介本土性

媒介尺度意味着媒介在传播中的立场,即在某一地理范围中坚守价值原则、调和冲突矛盾,充分考虑本系统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和尺度内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整体关系和传播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而随着全球化传播中的本土主张日益强烈,新世界主义的图景随之而来,这要求我国媒介尺度实现全球性和本土性的重构和关系塑造,为受众打造接受和认同的频道与品牌,为本土媒介提供更多的跨国合作机会。然而,新世界主义的实践构建在我国媒介信息传播过程中缺少具体的范例来论证,同样也缺乏详实的理论驱动和方法验证,故研究旨在为媒介地理学的尺度概念提供契合实例的方法与框架。

(二)框架语义学与新闻媒介的语义框架

新闻框架是新闻工作者使用语言或符号再现客观现实的过程,框架语义学则以适度概括原则将语义角色划分为情境化、具体化和可分析的框架。媒介话语的制度、意象、态度甚至于认知概念,都可以归纳为不同的图式化表征。因此,媒介传播中话语的表述能够激活受众大脑中既定的框架,在不同语境产生不同的语义反馈,从而取得不同传播效果。

研究基于框架理论对于新闻媒介传播的影响,将新闻框架中全球性与本土性归属按照“地方主张”和“新世界主义的全球性表达”划分,来判断“一带一路”倡议的媒介传播在国内受众心中的理解程度。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央视系列纪录片《一带一路》作为分析样本,以片中每组内容、句义具有共同表达指向的镜头为分析单位,每集时长约55分钟左右。有学者根据BBC涉华纪录片的题材倾向性整体规律,将纪录片题材的价值倾向划分为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三个一级类目。研究还为不同区域类型的一级类目制定了具体二级维度。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统计,《一带一路》六集纪录片中反映全球性和本土性性质的镜头共计615组,无关镜头167组。(见表1)

(一)社会与经济:形象还是民生象

“政策国际影响力”、“他国人民生活”占据全部社会指标镜头的主要比重,这说明我国在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中,重视与他国的紧密互联。而本土性维度中社会指标较少,对民生状态、公共服务的展示和构建尤显不足,例如:“这些年来,中央赋予了浙江一些先行先试的改革任务……为我们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战略叠加效应。”——第四集《财富通途》:政府政策维度是浙江省先行先试改革试点的成果总结,表明国内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而开放运行的改革策略为国民带来了贸易的便捷互通,是地方主张的表现。然而,类似的地方主张仍停留在政策实施层面,很少直接与国内民生、民族和公共服务的成果关联。

(二)经济维度:互通还是稳增

虽然经济指标的本土主张整体数量高于全球性,但其本土维度更多以宏观角度和具体数据展示国内经济增速,辅助展现国内对外贸易、产业进驻、国际抗震减灾的水平,而甚少从中国观众角度剖析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等。例如“新疆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而喀什与霍尔果斯……新疆南北两个‘经济特区’。”——第四集《财富通途》:城市发展与市场经济维度表述了喀什和霍尔果斯在新疆丝路核心区建设版图中的重要作用,以“特区”的比喻着重强调两个城市的战略地位和发展前景,以顶层设计阐述模式呈现发展成果。经济领域内容多倾向于与国际接轨、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贡献,没有重点突出经济发展“始于民生、还于民生”的特点。

(三)文化渊源:交流还是停留

文化维度中历史文化追溯和文化交往占比总和高达64.51%,且各自所占比例持平。这说明《一带一路》既重视丝路文化的发端与交流,也相对均衡地向观众传递丝路文化的互通表现与中国千百年沉淀的内容精粹,例如:“西班牙是欧洲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国家,但这项技术,正是沿着东西方古老的贸易通道,经阿拉伯人之手,辗转从中国传入的。”——第一集《共同命运》:历史交往维度是对当代西班牙手工造纸人的一段有关手工纸评论的后续阐释,其镜头以慢速特写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精致的手工地图:造纸术从敦煌起源,途径撒马尔罕等,最终走入西方。这段历史直到今日,依旧在西班牙手工业者中流传。文化维度基本遵从了“以文化为基石,以经典为根源”的原则,向国人展示了富有深刻积淀的丝路文明,激发观众强烈的自豪感与骄傲心情,符合“一带一路”的文化自信初衷。

四、思考与讨论

《一带一路》纪录片展现了实力雄厚、团结友好的大国形象,以国内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更以经典悠久的文化面貌,将大国文明的影响力和自豪感一以贯之。然而,影片表达却缺少人民具体生活的影响和改变、倡议背景下中国经济现状的剖析等,不利于中国受众深入理解倡议对自身生活的强大益处和正确引领。产生这样叙事结构的现实原因和改进策略如下:

(一)新世界主义浪潮的影响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媒介沟通力和跨地域连接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故《一带一路》着重关注了其全球图景的塑造和衔接。在更加长远的媒介传播中,中国媒介可以重点平衡全球主张与本土间的关系,如展示同一革新手段的影响下,两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分别得到了怎样的改变。

(二)中国价值观全球传播的迫切需要

基于“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全球化设想,纪录片需凸显中国友好共建、鼎力合作的效益。在未来,传播媒介可以选取更多国内的社会、经济利益体作为采访对象和取材背景,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利益方的中国价值接受程度。

表1

(三)倡议运行周期的现实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合作机制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迄今尚不足六年。2017年的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等关键的时间节点,仍随中国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多,因此媒介关注内容、侧重角度的进阶提升,尚蕴含着巨大的多元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以中国价值观为核心的全球性共享创想,将全球不同利益归属和地缘政治背景的各个具有合作意愿和发展潜力的国家紧密相连。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纪录片更倾向于呼应国际影响,却相对缺少对国内民众生活的关注,建议中国媒介在长远的政策践行期,更多引入中外民众生活的同期改变、国内相关利益体的真实感受,建立以国民理解、自豪和认同为核心追求的媒介形象,从而塑造愈趋综合完善的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全球性倡议纪录片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全球性肥胖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你的全球性爱通行证
施迈赛为用户提供全球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