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生属两个新纪录种记述*
2018-12-13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人事处,陕西 西安 710119)
缓步动物是一类小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俗名水熊或熊虫,主要生活地是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它们经常与蛭形轮虫生活在相同的环境里,以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以及其他缓步动物为食,许多种类是世界性分布的广布种[1]。缓步动物一般体长不超过1 mm,多数种类体长为0.5 mm左右。缓步动物系统发生地位已经被讨论了几十年,现在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认为它们在系统分类上应该为一个独立的动物门[1]。分子生物学运用18SrRNA技术研究表明,缓步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互为姊妹群[2]。
关于陕西省缓步动物区系分类研究最早的论文发表在2004年[3],这篇论文报道了采自陕西省秦岭山区苔藓样本中的一个腹矛属缓步动物新种。之后,冯帆和李晓晨[4],李晓晨[5]和杜祥云等人[6]相继报道了陕西省大生熊虫属的缓步动物。截至目前,在陕西省发现大生熊虫属的缓步动物10种,占我国已发现的21种大生熊虫属缓步动物[7]的47.62%。2017年8月笔者在陕西省太白山北坡地区采集了50余份苔藓样本,从中发现陕西省缓步动物大生熊虫属两个新记录种,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首先将采自地处陕西省秦岭腹地的太白山北坡地区(34°26′N,107°48′E)的苔藓样品浸泡于蒸馏水内12h,之后在体视显微镜下用吸管提取缓步动物个体,放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霍氏液固定之后加盖玻片。整体装片后放置于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及种类鉴定,并用目镜测微尺进行相关数据测量。
体长的测量指从头部的口端到尾部的终板末端,不包括后腿的长度。爪的测量指从爪的基部到顶部,不包括爪弯曲的部分。所有的测量都需精确到微米。pt值表示缓步动物身体其它结构的长度和口管长度的比值[8]。各项身体结构指标的测量都需精确到微米。本文分别测量了8个毛氏大生熊虫和8个西方大生甲熊虫的身体结构数据,并将各项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所有标本现保存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二、系统分类
真缓步纲Class Eutardigrada Marcus,1927.并爪目Order Parachela Schuster,Nelson,Grigarick,& Christenberry,1980.大生熊虫科Family Macrobiotidae Thulin,1928.大生熊虫属Genus Macrobiotus Schultze,1834.毛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mauccii Pilato,1974.
特征描述:身体呈中等大小,体长最长的可达500μm。身体没有颜色,不存在眼点,角质层表面光滑,没有珍珠状斑点。
大生熊虫型中的口咽复合器,口腔里面有10个围口板。口管较宽(pt值大约20%),具有腹加强条。口腔里面有三排很明显的齿,第一排齿最靠近围口板呈现不规则小齿状,第二排呈现山脊状平行于口管主轴,第三排齿横向桥状。吸咽呈现为卵圆形,有吸咽基突,有三排棒状大板和一排较发达的小板,第二排最短,第三排大板最长。双爪为胡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型,有主肢和次肢,两者相连于主肢的中部,主肢上有发达的附棘。所有爪子基部的半月板中等大小,一般光滑。
表1 毛氏大生熊虫各结构测量(单位:μm)
第二对腿上 外爪次肢长度11.524.8415.323.6113.76±1.6824.12±0.16第二对腿 上内爪主肢长度15.333.0521.332.8718.54±1.0932.97±0.03第二对腿上 内爪次肢长度11.324.4115.223.4613.31±1.1423.92±0.08第三对腿上 外爪主肢长度16.234.9921.933.8018.95±1.3134.45±0.31第三对腿上 外爪次肢长度11.725.2715.523.9213.85±1.7424.52±0.24第三对腿上 内爪主肢长度15.633.6921.633.3318.69±1.1633.52±0.16第三对腿上 内爪次肢长度11.424.6215.323.6113.42±1.2124.06±0.09第四对腿上 后爪主肢长度18.139.0924.838.2721.42±1.6238.72±0.32第四对腿上 后爪次肢长度14.330.8920.631.7917.76±1.8631.36±0.26第四对腿上 前爪主肢长度16.836.2923.536.2719.81±1.6736.31±0.02第四对腿上 前爪次肢长度13.529.1619.729.9416.47±1.6129.53±0.09
* SMI,最小个体;LMI,最大个体
西方大生熊虫Macrobiotus occidentalis Murray,1910.
特征描述:身体呈中等大小,体长一般是在300-500μm之间。身体没有颜色,存在眼点,角质层表面光滑,有许多珍珠状的气孔,在尾部很明显。
大生熊虫型中的口咽复合器,口腔里面有10个围口板,口腔里面有三排明显的齿,第一排齿最靠近围口板呈现不规则小齿状,第二排呈现山脊状平行于口管主轴,第三排齿横向桥状。口针粗大并且有轻度弯曲,口管较宽(pt值大约10%-15%),具有腹加强条。吸咽呈现为圆形,有吸咽基突,有两排棒状大板和一排很小的小板,第一排大板的中间部位有一缢痕且靠近吸咽基突,长于第二排大板。双爪是胡氏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型,爪细长,有主肢和次肢,主肢上有发达的附棘。所有爪子基部的半月板中等大小,一般光滑。
表2 西方大生熊虫各结构测量(单位:μm)
第二对腿上 内爪次肢长度9.527.309.924.949.74±0.0526.16±0.71第三对腿上 外爪主肢长度13.137.6413.634.2613.48±0.0736.48±0.93第三对腿上 外爪次肢长度10.129.0210.526.4510.35±0.0427.85±0.34第三对腿上 内爪主肢长度12.535.9213.534.0113.02±0.1635.17±0.21第三对腿上 内爪次肢长度9.627.5910.125.449.92±0.0426.62±0.24第四对腿上 后爪主肢长度15.243.6816.541.5615.96±0.0642.74±0.18第四对腿上 后爪次肢长度12.335.3412.932.4912.61±0.0334.52±0.25第四对腿上 前爪主肢长度14.541.6715.238.2914.86±0.0540.64±0.81第四对腿上 前爪次肢长度11.633.3312.130.4811.92±0.0632.47±0.27
* SMI,最小个体;LMI,最大个体
三、讨论
西方大生熊虫在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地方均有发现[1],西方大生熊虫作为中国缓步动物一个新纪录种,最早发现于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9-11]。随后,在云南省[12]和和贵州省[13]均有过报道。该种以前在陕西省没有发现和报道过,是陕西省缓步动物大生熊虫属的一个新纪录种。
毛氏大生熊虫作为一个新种,首次发现于我国广东省[14]。随后,2007年在新疆自治区再次报道过[15]。该种以前在陕西省还没有发现和报道过,属于陕西省缓步动物大生熊虫属的一个新纪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