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元宝铜币之美学鉴赏

2018-12-13,,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铜币元宝光绪

,,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物流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支持服务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光绪通宝铜币属机制铜币,发行流通前后仅几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它见证了历史,是中国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与现代货币发行的中央一统制,实行的是中央审批,地方铸造,所以种类繁多,使爱好者们兴趣盎然,值得国内外钱币专家、学者、收藏者从专业上去探寻。

一 、光绪元宝铜币的发行与铸造情况

发行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了在中国疯狂地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随着经济侵略的逐渐深入,外贸入超严重,加之沉重的战争赔款,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使清政府出现财政恐慌。同时,由于列强以掠夺为目的的对中国进行投资,在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货币的要求量日增,铜币,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铸造过程: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1900年6月,即光绪26年,广东造币厂第一次铸造出了最早的铜元,之后,全国各地纷纷铸造。除户部外,“光绪元宝”十文还有十九省局铸造,共二十种之多。即:1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20黑龙江。广西、新疆、吉林、奉天、黑龙江“光绪元宝”十文极少,除了这五个铸造局外,各省所铸铜币种类中十文最常见,能收集到十五个铸造局的就可视为集齐,笔者已收集十二个铸造局(见附图1)。

图1 上排从左至右为 广东 江苏 四川 湖南 江南 安徽;下排从左至右为 河南 湖北 福建 江西 清江 北洋

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币,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铸楷体“XX省造”。正面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个汉字,满文“广宝”字样,每百枚换一圆,背面英文“一仙”字样和蟠龙图。1904年,将“每百枚换一圆”改为“每枚当制钱十文”。 背面“一仙”改为“十文”。1905年,滥铸之风一发而不可收,铜元日趋贬值。1906年,清政府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至此,从1900—1906年 “光绪元宝”结束了它短暂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二、光绪元宝十文铜币的文化符号

1、光绪元宝十文铜币的正面背面展示

图2 光绪元宝十文铜币的正面背面展示,以湖北省铸造的光绪元宝十文铜币

光绪元宝十文铜币,一改历代圆形方孔的“孔方兄”形象,也称铜元或铜板,材质以红铜为多。“光绪元宝”十文正面圈内铸有铭文“光绪元宝”,底部铸货币价值“当 制钱十文”等,背面有神龙腾飞图案,有满文,拼音,英文,可管窥当时社会文化一斑。该币工艺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强烈的品种,纹饰非常清晰,铸造精美,吸收利用了国外的机械和工艺,完全是国外铸造的风格。品相精致,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铜币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极具观赏性。

2、圆形图案及美好寓意

“光绪元宝”十文为圆形,其实,一个国家的硬币也并不是全是圆的,也有些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形状很特殊,其中不少是纪念币,比如,港币有边缘波纹状的,澳大利亚纪念币有三角形的。但都极少见。铜币采用传统的圆形,但没有方孔,有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寓意。

(1)铜币圆形的科学内涵。圆形铜币流通磨损,但形状不变。如果从存储节省空间角度看,圆形自然不会是最好的。但方形或三角形等有棱角的形状,长期使用中边角也容易磨损,导致变形而不易识别。从磨损来看,只要不是尖锐的就问题不大,所以,有少量异形币。 但流通过程中,方的也会被磨圆。据计算,相同面积下,圆形的周长是最小的,所以铸造时节约材料成本。同时,圆形铜币便于使用者收纳,不会弄坏衣物钱袋等。

(2)铜币圆形的精神寓意。中国人自古喜欢圆圆满满,吃饭时一家人围坐一张圆桌上,象征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圆形有天人合一之美,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元素,承载有圆融圆满之意,确切地符合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向往,透着圆瑞圆满喜悦之感。

3、铜币文字

正面文字:正面文字以汉字为主,铜币钱文字体字号、文字种类各个品种多有差异。一般古钱的正面称为面,铸有文字,叫做面文、钱文或者铭文。钱文的读法不同,有的直读,有的旋读。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光绪元宝的读法属于后者。清代五帝钱都属直读,不同的是五帝钱为圆形方孔钱,正面只有四个字,顺治通宝、康熙通宝、嘉庆通宝、乾隆通宝、雍正通宝,背面为满文,简单古朴大气。

背面文字:光绪元宝铜币背面文字有满文,左边多是满文“宝”,右边是钱局满文名称,用以区别不同地区不同铸局铸造的钱币,体现了满汉文化的融合。

文字有大中小之分。中字一般来说是标准的,象光绪元宝铜币十文;比中字明显大的是大字,用在大面值的光绪元宝铜币中。小的是小字版,用在光绪元宝中心,一般表明铸造省份等。

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还有蒙、满、回、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光绪元宝铜币除了有满文外,还有英文地名,如湖北HU PEH、四川SZE CHUEN、北洋 PEI YANG等。

此外,还有繁体字,比如光緒元寶、英文等,而且英文书写错误的情况也有。“当十”英文为10 CASH,或TEN-CASH,钱背的英文字样的出现及展示,无疑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已介入当时的中国社会,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

三、光绪元宝铜币的美

1、传世古

一枚铜币在手,首先感受到的是它历经岁月时空的古色古香,即“传世古”。所谓“传世古”,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传人间的古铜器,当然也包括铜币。因铜币经长期流传把玩抚摩,氧化后使钱面牢结一层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膜或包浆,好像涂过黑漆一般乌黑发亮,钱文及内外廓也露出红润铜色。轻轻抚摸观赏光绪元宝铜币,其手感光滑细腻,雕琢凹凸感舒适; 色泽明暗相间,虽没有金币的璀璨光芒,却流露出自然淳朴含蓄的美感; 画面的文字与图案布局搭配协调,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似乎瞬间穿越回古代,与古人对话,百年沧桑凝聚在方寸之间,历史痕迹和信息清晰可见,在柔和的光线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灵气,极具观赏性。

2、 铜币钱文书法之美

光绪元宝十文铜币不同时代铸币的铭文各有书写风格,先秦时期的金属铸币文字是大篆,秦汉时期属小篆,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光绪元宝铜币的钱文书体相当讲究,选用中规中矩体现皇家尊贵与威严的楷体,文字配合图案,华丽而精美,也更有张力。因为铜币作为流通货币,要适应大众文化水平。楷书字体俊秀规整,纹饰细腻流畅,书法极为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即使是同一字体,铸造的省份不同,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

钱文书法风采各异是中国钱币文化的精华。钱币上的文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先民们对钱币的审美观念有了一个新的提升。我国特有的篆、隶、楷、行、草的文字和书法艺术,完整地体现在流通钱币的钱文上,形成了东方钱币独一无二的特色,体现出超凡的审美情趣。清代时期,钱币上的书法和雕刻艺术已经很成熟,光绪元宝铜币钱文,因铸造省局多,虽多为楷体,但不同书家的不同笔法与思想,在方寸间变幻莫测又个性鲜明,版面设计高雅,雕琢精巧。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是鉴定铜币真伪的重要依据。正是这样,书法艺术和雕刻工艺,相伴相随、形影不离,成为中国古钱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也共同铸造了铜币文化的精华,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3、蟠龙图

清朝铜币上龙图统称蟠龙。龙的形状盘曲环绕,多呈回环状。在我国古建筑中,一般盘绕在柱上、装饰在梁上、天花板上。也因为老百姓的喜爱,蟠龙图日常生活中也较多使用,如发髻名、人名、邮票、状元服、官服等,都表明人们对龙的美好感情,希望借身姿遒劲的龙形,展示如皇家般的大气,抒发一种龙的精神和情怀。 清代当十铜币铸造各省局所铸铜圆尽管其币背皆采用龙型图案,但龙型各异,种类繁多,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

图3 币背龙图

此光绪元宝铜币背面饰龙纹,蟠龙的双爪锋利尖锐,身躯细长,把龙的气度突显的异常轩昂,在龙纹刻画上细腻逼真,麟须可见,十分生动自然,除此之外没有丝毫多余和刻意而为之的地方,在这小小的钱币之上,完美呈现出实用与工艺相结合的艺术风范,令人惊叹。

龙型图案异彩纷呈。龙的造型各异,构思独特,匠心独具,每一款都有一些细节变化。从有无水波纹看,分为水龙、旱龙两类。从龙的姿态看,有蹲坐之态的坐龙,有站立之状的立龙,有作飞翔之势的飞龙,都是中国银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比如,广东省湖南省铸造的光绪元宝铜币搭配飞龙,福建省江西省搭配坐龙,浙江省河南省搭配立龙等等。而且龙尾造型、云彩多少(有说云彩是龙吐出的气)、火珠位置、水波形态等各异,特别是湖北省借鉴英美铸造技术和工艺,铜币设计精美,品相上乘,又因九省通渠的地理位置,流通广泛,存量最多,为大众熟知和欣赏。

鉴于以上对光绪元宝铜币的介绍及认识,希望能通过光绪元宝铜币这一角,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铜币,关注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与有共同爱好者分享其文字、书法、龙图腾、传世古等带来的愉悦感,共同探讨发掘新的丰富内在,为泉币鉴赏和研究提供更多可借鉴的资源。

猜你喜欢

铜币元宝光绪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遛狗记
吃个蛋饺,捡个元宝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小品中的数学问题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阿凡提分饭钱
红杨梅 青杨梅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