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特斯拉们”怎么办?
2018-12-12张恒
张恒
有趣的是,美国人似乎对“民族品牌”并不感冒,就更别提什么维护了。百年美国汽车市场已被BBA和丰田全线攻破。近年来,好容易出来一家本土豪华车品牌——特斯拉,以创新实力在北美市场把BBA打得节节败退。Mode13这一款车型,截至今年7月,以52%的占比稳坐美国中型豪华车销量第一,超过了其他所有这一细分领域车型销量总和。即便如此,这家企业的麻烦却是有增无减。
自马斯克放出私有化一事后,看空者就找到了新把柄,他们认为这是特斯拉现金流危机坐实的证据。目前,特斯拉已成为历史上被做空金额最高的股票,这直接令该股在一个交易日(2018年8月17日)内下跌了8.93%。九个交易日,特斯拉从每股387美元下跌到最低288美元,超百亿美元的市值灰飞烟灭。
雪上加霜的是,摩根大通声称重新评估了特斯拉的基本面,将其目标价从308美元大幅下调到195美元,下调幅度近40%,相比其前阶段的最高股价更是腰斩。这使得该股在20日当天发生巨大震荡,多空双方上演惊天大战。空头肆虐,必然打击到一些股东的信心。
这些焦头烂额的当事人可能还想不到,这些事情的影响不止如此。大洋彼岸,还有百余家希望被称为造车新势力的创业公司,它们就算不以中国特斯拉自居,也在创业初期受到了特斯拉超高估值的影响。标杆一旦倒下,这些“小特斯拉们”会怎样?现实是,事情正在悄然发生。
世界变化太快,两年的时间,再把“科技”和“互联网”这样的帽子套在头上的创业公司,估值溢价已大打折扣。明星公司小米上市前估值声称达1100亿美元,而上市时腰斩到550亿美元左右。这是怎么算的呢?2017年,小米的营业额介于格力和美的之间,所以市值也是介于格力和美的之间。由此可见,即便是雷布斯的故事,也无法说服投资人不把它和传统制造企业放在一起比较。
可特斯拉还是高估值的,亚马逊也是。但另一面,我们也看到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甚至脸书这样的企业都在被杀估值。如果一定要总结出什么区别的话,似乎只有老板搞航天,上太空宇宙,才能令投资者暂时还相信这是一家科技企业(玩笑)。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遭遇的不只是资本寒冬,而是来自一级和二级市场的戴维斯双杀。尽管当中仍会出现获得几十亿元的融资新闻,但由于没有一家的量产车能与消费者真正见面,使得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产业界,甚至是价值链的相关方,越来越丧失耐心。
和小米一样,正在谋划上市的蔚来汽车,首先放出的估值高达370亿美元,而目前的特斯拉估值也仅有500多亿美元。但这个消息在数天之后就被曝出将大打折扣,可能在百亿美元左右,—下就打了个二五折。和特斯拉私有化被空头肆虐一样,着急上市,看空者就会认为终于抓到了现金流有问题的把柄。当然,这都还只是猜,但在资本市场上能生存的玩家,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猜来下注。
我们可以看到,造车新势力们若不是以特斯拉当做榜样,就以小米当做榜样,亦或者是想取二家之长。但现在榜样在资本市场都受到了挑战,这个挑战是投资者认知更新带来的挑战,产品迭代再快也难跟上投资者的认知迭代。
投资者的认知迭代,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以及对未知领域不断理解的影响。经济周期的轮回,体现在从2015年到2018年市场由牛转熊,更重要的是监管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对未知领域的不断理解体现在,投资者对新兴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了解越來越清晰。除非你能够不断用事实证明,我们真的不同寻常,否则一个故事讲的时间太长,难免听众会失去耐心。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从业者在这一点上或许显得后知后觉,那就是整车企业每年的支出金额经常会超过公司市值本身的,BBA几乎都如此,但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是远高出每年的支出金额的,这就是为什么制造企业如此看重现金流。互联网企业再能烧钱,也不过就是一群程序员的工资,远不是建厂、设备、库存、资产减值这些硬资产费用化可比的。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我国这一代年轻的企业家,讲的都是互联网思维、产品思维和体验思维,终归还是商业的那些话。这和马斯克由物理训练出来的思考方式,有非常大的不同。最后,对造车有多难,引用马斯克的一段话:“我们花了15年的时间,才实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生产价格实惠的高续航电动汽车,同时可以获得高利润。没有我们员工的不懈努力,以及我们的客户、供应商和投资者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