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思考
2018-12-12令狐林
令狐林
摘 要:在当前“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泛在学习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要实现学生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是关键。而当前的学习资源建设,存在着平台封闭,由专家、教师单一生产,资源修改更新速度慢,资源获取困难,资源不能跨平台、设备使用,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等问题。泛在学习要能有效开展,必须要彻底改变现有的资源建设模式。泛在学习资源应该由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共建共享;泛在学习资源应该以知识点为单位,系统性地建设学习资源、练习素材和测试素材;泛在学习资源要方便检索,要通过情境感知设备和学习分析技术,实现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智能推荐。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要遵循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开放性、智能性等原则,才能保证不管学生用任何学习设备,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泛在学习,实现个性成长。
关键词:基础教育;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7-0047-06
在当前“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使学习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课堂学习到数字化学习,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再从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或者说智慧学习,学习已变得无处不在,学习已不仅局限在学校,学习成为了随时随地的事情。科技的发展,让任何人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学习变得泛在化,这就出现了泛在学习。泛在学习是一种最理想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是具有情境性的智慧教育。要实现学生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是关键。针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结合笔者负责的《基于互联网+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我们进行调查、访谈和探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对泛在学习及资源建设的理解
1.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基于任何计算设备获取任何所需学习资源,享受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是在基于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有数字化学习的升级版本,是基于普适计算技术,在无线网络环境和物联网支持下的一种泛在化学习方式,是智慧教育的高级形态。
2.泛在学习资源
广义上的学习资源还包括学习伙伴、实物资源等,本文研究的“泛在学习资源”,是指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能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教育学习资源,包括文本、图片、图像、音频、动画、视频(微课)、课件、题库、计算机学习软件等学习资源。泛在学习资源应具有如下特征:
(1)永久性:学习资源创建后,在不特意删除的情况下,就会永久存在。
(2)便捷性:学习者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都可以便捷地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
(3)及时性:通过无线宽带网络,学习者可以及时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源。
(4)交互性:学习者可以和学习资源进行互动交互,增强学习成效。
(5)适应性:学习资源可以自适应各种学习终端设备,以最佳的显示效果呈现。
(6)进化性:学习资源的创建者和不同的学习者都可以对资源进行编辑修改,让学习资源不断更新进化。
3.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是指为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建设学习资源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现状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泛在学习及资源建设的现状,课题组反复研讨,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一些学习资源研发和平台建设的公司进行了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的现状是:
1.学生调查反馈
课题组对1368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在这1368名学生样本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中小学生各占一半;所在学校位于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约占90%,乡村地区占10%。通过调查,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中小学生对泛在学习方式有一定了解并愿意尝试。
(2)对于泛在学习课程资源,中小学生更喜欢有动画情景的学习资源。
(3)中小学生在泛在学习中普遍面临着多方面问题,如:没有移动学习设备、学校网络环境不支持、家长不允许、学习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坚持学习、信息技术操作不熟悉、找不到和课堂教学配套的学习资源、对网上的学习资源不感兴趣等,其中泛在学习资源的匮乏、无配套体系、质量欠佳等原因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师教学困扰、学校不愿推广、家长不够支持的现状。
2.老师调查反馈
课题组对359位中小学各学科、各年龄阶段的老师进行调查,从泛在学习及资源建设现状调查情况来看,反映最突出的情况是:
(1)大多数老师不了解泛在学习。
(2)有一半以上的老师支持学生带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到学校来学习。让学生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微课、微视频的学习方式排到了首位。
(3)老师们认为,如果要进行泛在学习,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与课堂配套的教学资源很缺乏,老师们非常支持和希望建设师生共建共享的泛在学习资源平台。
3.资源研发单位访谈反馈
通过对各个学习资源研發单位和平台开发公司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
当前,各大公司、社会机构都在进入网络教育、在线教育市场,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学习平台、慕课学习平台等建设,有不少公司和网校还研发出了各种APP,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移动学习。但是目前教育资源建设还是难以满足各个学校的实际需求。各大公司出于对资源、技术、市场的自我保护,加剧了产品本身的局限性,“闭门造车”现象严重。各个平台底层技术不统一,资源标准不统一,分类检索如大海捞针,资源定位的精准开发和师生需求严重脱节。目前中小学生很喜欢的,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泛在学习资源平台还没出现,而老师们特别喜欢的、方便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优质泛在学习资源更是缺乏。
4.当前泛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如果要从满足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泛在学习的角度来说,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建设总量很大,但学生感兴趣、喜欢的优质资源不多。
(2)供教师传统课堂上“教”的资源很多,满足孩子泛在“学”的资源不多。
(3)资源建设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缺乏,信息孤岛严重。
(4)资源由专家教师建设,学习者不能有效参与,资源修改更新慢。
(5)资源是静态的,结构是封闭的,不能很好适应个性化学习。
(6)学习资源以集中式存储为主,资源访问速度慢,获取的便捷性不够。
(7)学生学习数据难以统计,不能有效进行学习分析。
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原则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为了保证中小学生能够自主、自愿地进行泛在学习,建设泛在学习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资源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主要以动画、视频、图片为主,减少纯文字资源所占的比例,同时在组织形式上以游戏闯关为主。
(2)科学性:在中小学泛在学习资源建设中,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要考虑资源的学科科学性;其二是要满足中小学学生成长、个性、认识特点的科学性。前一条要求泛在学习资源要满足各学科的知识特点,学习资源的内容要与小学、中学阶段各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相符合;而后一条,考虑到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没法长时间集中、喜欢新鲜事物等成长认知特点,要求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尽量缩短每一个学习环节的时间,学习资源以学习元的模型进行组织与建设。
(3)针对性:中小学生的泛在学习资源建设要有针对性,一方面体现在要建设与正式课堂配套、系统的,支持教师“教”和帮助学生“学”的资源;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要建设满足学生非正式课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专题或项目学习资源。
(4)系统性:泛在学习资源虽然是要满足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需求,但也应该继承常规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优点,系统化地建设资源。从小学到中学,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资源都应该系统性地建设齐全,每一个学习资源建设时,都应该对应知识树上的一个知识点进行生长。只有系统性地建设学习资源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5)开放性:泛在学习资源要求采用开放型聚合模型,要求学习资源处于开放共享的状态,学习资源将有别于传统资源平台只能由“专家”进行编辑与修改,学习者与组织者都拥有修改学习资源、完善改进学习资源的权利。在中小学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学习资源的开放性主要提供给老师和家长。老师将不仅仅限于本学科、本班级、本学校的老师,多个学科的老师可以对学习资源进行协同编辑,从而体现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能加入进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学习的内容。
(6)智能性:中小学泛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性,包括学习资源的智能推送和持续进化性。通过判断不同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进度,动态生成学习内容,为不同的学习者智能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安排,实现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共同进步,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策略
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具体策略。
1.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主体
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往住是由各公司牵头,组织专家、名师设计建设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产生和传递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即从单向信息来源的传递模式向多源头信息产生的模式转变。这种开放式的信息生产方式充分尊重和挖掘创建者、使用者的群体智慧,依靠群体共同生产和更新信息,利用群体的智慧使资源得到持续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对于泛在学习时代的资源建设,其建设主体有了更高的要求。
(1)中小学生的泛在学习资源主要应由各教材出版社来组织建设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教材版本较多,同时教材更新也比较快,要满足学生的泛在学习需求,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各教材出版社在编辑出版教材的同时,就组织教材编写者对配套的泛在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并委托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实现泛在学习资源和纸质教材同步推出。
(2)资源平台公司应成为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主力军
当前,许多大公司都在投资在线教育,也有不少公司在进行泛在学习平台建设,但各公司往往只重视平台建设,对于学习资源建设投入却很少。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各级政府部门更多地立项泛在学习资源建设项目,引导各资源平台公司由重平台建设变为更注重资源建设,成为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主力军。
(3)教学专家、名师、教育工作者、热心教育的家长是海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泛在学习资源,还是应倡导由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牵头进行系统设计,才能确保学习资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广大教师群体、教育工作者、熱心教育的家长都应成为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实现教师群体对泛在学习资源的协同建设和编辑修改,才能保证学习资源得到有序进化和及时更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学生是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模式,要实现专家、教师、学生共建共享学习资源,才是资源建设的最佳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学生方便地将自己设计的作品、课件等资源上传,供其他学生参考;对于中学生而言,还可适当开放学生对资源的编辑修改权限,方便学生对资源进行更新。只有让学生也成为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才能让学习资源从学生中来,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