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
2018-12-12赵爱杰
赵爱杰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脊柱创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感染率低。
关键词 微创手术;脊柱创伤;临床疗效
脊柱创伤是指脊柱遭受的结构性损伤,是临床常见创伤,包括脊柱神经结构损伤、脊柱软组织损伤、脊柱骨损伤。脊柱创伤病情危急、复杂,若治疗不及时会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虽疗效显著,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感染率高,同时患者痛苦也较大。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其在脊柱创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脊柱创伤患者64例,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20例(62.5%),女12例(37.5%);年龄32~63岁,平均(44.3±6.7)岁;交通事故伤13例(40.6%),高空坠落伤9例(28.1%),人為打击伤5例(15.6%),工伤5例(15.6%);上颈椎损伤17例(53.1%),下颈椎损伤15例(46.9%)。对照组男21例(65.6%),女11例(34.4%);年龄30~65岁,平均(45.7±5.21岁;交通事故伤11例(34.4%),高空坠落伤11例(34.4%),人为打击伤6例(18.8%),工伤4例(12.5%);上颈椎损伤19例(59.4%),下颈椎损伤13例(40.6%)。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神经根性疼痛、根性疼痛重于腰痛、经保守治疗无效及无药物滥用史、心理疾病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的X线片,见图1~4。
方法: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行全麻,取俯卧位,在C臂机下定位,于椎弓根外侧缘偏外处作纵向切口,分离最长肌、多裂肌,逐级扩张肌肉软组织;暴露脊柱头部、峡部及尾部的乳状突,以椎弓根探子开道,拧入椎弓根螺钉,经皮植入塑形好的棒,撑开复位骨折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于脊柱正中处作切口,椎旁肌剥离应紧贴骨膜向小关节外侧缘进行,为暴露受损部位,以拉钩撑开肌肉,肉眼直视下植入钉棒,撑开复位骨折处。两组均视情况决定是否行全椎板开窗,以椎体后缘系统复位骨折,且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脊柱创伤的致伤原因较多,如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人为打击伤、工伤等,均是常见创伤原因。脊柱创伤本身是一种脊柱外科常见病,其具有病情复杂、病势危急、临床症状不一等特点。脊柱创伤发生后应及早行手术治疗,若拖延过久可能给患者留下终身性残疾。
以往脊柱创伤手术都是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较严重,所以存在的风险也较高。但是,随着微创手术的出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微创手术重点在于一个“微”字,其优越性在于手术伤口小、对周围组织的破坏较轻、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痛苦较轻、术后感染率较低,以及手术用时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从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院病床资源及减少患者的住院花费。不过微创手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其禁忌证较多,一些中央型骨性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不稳定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不适合行微创手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痛苦小、术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