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于双创人才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2018-12-12杨博马丽颖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编导双创课程体系

杨博 马丽颖

摘 要:通过对当前高校编导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模式和评估四维一体的构想,设计出“三 三 三 一 + 一”的阶层式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体系优化方案。

关键词:编导;双创;课程体系

一、高校编导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四维一体定位

1.从行业倒推专业需求,以用人单位的标准为出发点,确立编导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定位。

通过实际走访与调研,通过用人的单位回访的数据,调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比例,同时调整课程与培养方向。比如《河北传媒学院》通过收集近几年的数据,明确培养的影视人才以河北为中心地带辐射华北地区,最新数据以北京、河北等108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数据(下图)分析,影视后期和编导人员和比重是比较大的,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把原来的基础课由比例由四缩减到三,增加了相关的后期实践课程,同时深化编导课程结构。

2.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立足点,明确编导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目标定位。

通过与行业的深入调研,行业反馈对学生的检测标准都是以职业能力与行业素养为考核点的(下图)。首先是综合素质的定位,学生要具有政治素养、文学素养、道德素养。其次是职业能力的定位,要掌握影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自媒体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等。最终目标定位是培养出洞悉行业最新动态,胜任媒体管理的能力。

3.以创新改革、事实就是为设计点,创建编导双创人才培养课程新模式。

以双创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新模式,要符合前两点的人才目标定位和专业定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新模式呈现四个特点:1是兴趣与专业结合,2是校内与校外集合,3是线上与线下结合,4是教学与项目结合。

4.以科学评估体系为监测点,维护编导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长期有效的运行。

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集学校、学生、教师、行业多节点的联动效应,学校层面建立校级督导听课制度和阶段式校外专家审核制度,二级学院制定课程计划和课程资源分配,教研室负责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学期初、中、末召开教师、学生教学意见反馈大会(下图)。

课程效果由学院督导意见、二级学院听课意见、学生反馈意见、听课人数、考试成绩和获奖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

二、高校编导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

1.把“知识点”变为“能力点”的课程目标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将行业中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课程目标,以素质与能力为培养目标。其中,素质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首要目标,编导专业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核心目标,创新思维素质培养是课程设置的拓展目标。编导专业双创人才的能力目标涵盖了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四个板块。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是具体到与编导专业相关的课程培养基本目标,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则是编导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关键内容。

2.建立“三 三 三 一 + 一”阶层式模块教学框架

1、以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引领的教学框架,建立一个集基础、专业、实践、个性等融合的专业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宽基础、专业精、兴趣浓的“自主式教学框架”。“三 三 三 一 + 一”模式具体就是基础通识课、专业必修课、模块骨干课各占30%的课时。选修课占10%,其中选修课的课程分为基础拓展、专业拓展、跨学科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这部分选修课完成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选择,分为四个层级,其中基础拓展的选修课就是为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深造等开设的基础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选修课更多是为自主创业的学生准备的公司管理、演讲与口才等相应课程。特色课可以替代小学期的实践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比如有“国内外专家的专题讲座”“校外企业的专属项目联合教学”“交际交换生语言培训课”等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与专业结合。

3.增加教学实践,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三 三 三 一 + 一”的教学框架下实践教学以不同形式融入其中。在基础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统一教学环境下,课内实践对基本能力点进行熟悉与训练;在专业必修课和模块骨干课进入之后,小学期以集中实践的形式对专业能力点进行系统实践,需要同学们的创造力。毕业作品创作以业界标准完成一部作品和相应的论文。在第八学期进入行业单位进行毕业实践,作品质量要求不能低于毕业作品。工作室实践在学生到大二以后就可以自由申请,通过考核参与项目制作,学校鼓励同学成立工作室。校企联合项目实践,通过真实项目完成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与转化。最后是“以赛代练”在国家、省市影视大赛中去检验教学水平。

4.创建“双师”教学团队

教师本身也要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能力,最基本的是要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已经发展现状,能够承担行业的相关创作的工作,把教学知识点真正的转化为可以量化的“能力点”,把“科研的成果”到行业中去实践与检验。

总结

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对于影视人才的需求度也是越来越高,职业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面对市场与人才新的需求,高等学校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这个过程我们还在探索,也许路途还很要遥远,但我们必须去尝试。

参考文献:

[1]马勇,王佩佩,周宵,高校旅游双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大学教育,2016.8

[2]单琳,基于培养双创人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建设研究,亚洲研究,2016.7

作者简介:

杨博(1981- ),女,河北省石家庄,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艺术学,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产业创新研究

馬丽颖(1983- ),女,河北省石家庄,研究生,副教授,教育技术,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方向:纪录片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

编导双创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浅谈电视编导能力与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