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体会

2018-12-12景仕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26期
关键词:体会疗效

景仕银

【摘要】目的 探讨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SPVATS)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体会。方法 将近年来的64例PSP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SPVATS和传统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体会。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指数(VAS)等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率、一期愈合率和1年内气胸复发率等恢复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PSP患者采用SPVATS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轻、恢复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单孔胸腔镜;疗效;体会

【中图分类号】R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6..02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是胸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多见于瘦长型的青年患者,该类人群的肺呈狭长型,肺尖部的肺泡承受的平均压力较大,易形成胸膜下的肺大泡,张力增高或者摩擦壁层胸膜后破裂,肺内的气体从肺泡进入胸膜腔,导致PSP。PSP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明显影响活动能力[1]。PSP初次发作时大多选择胸腔闭式引流,但很容易复发。对于反复发作和闭锁引流术疗效不佳的PSP,主要行胸腔镜下缝扎或切除肺尖部的大泡,并选择性加用胸膜粘连术等治疗。传统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至少需要三个手术孔,创伤相对较大;单孔胸腔镜(SPVATS)仅需一个小切口,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速度较快。近年来,我们对PSP患者采用SPVATS治疗,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PSP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8例;年龄14~65岁,平均27.5±4.8岁;体质指数(BMI)16.3~23.5 kg/m2,平均17.4±1.2kg/m2。发作次数1~4次,平均2.9±0.3次;病程0.5~11小时,平均4.8±2.3小时,左侧30例,右侧34例;肺大泡破裂60例,肺囊肿破裂4例。根据病情需要和患方知情选择,按照术式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2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具对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

①入选标准:经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者复发病例,符合胸腔镜手术的指证;经伦理道德审批,患方知情同意选择。②排除标准:肺部肿瘤,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免疫缺陷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衰竭,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病等。

1.3 手术方法

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行健侧90°卧位。①观察组:行SPVATS手术。在患侧腋中线的第4、5肋间行平行于肋缘的小切口长约2~3 cm,切开胸部全层后进入胸腔,置入手术器械。探查病变部位的理性质为肺大泡还是肺囊肿,有无漏气、粘连、出血、渗液等,再按次序探查肺组织、胸壁、纵隔、心包和膈肌等组织;解剖分离病灶周围粘连,缝扎或者切除肺大泡或肺囊肿,修补或堵塞肺破裂口。试水和膨肺后确认无漏气,用纱球在患侧胸顶至第三肋的壁层胸膜反复摩擦,直至轻微渗血,行胸膜固定术,使复张后的肺尖易于肺顶部粘连,减少复发。在手术切口处放置20F胸腔引流管至胸顶处,引出体外并妥善固定,关闭胸腔。②对照组:采取VATS手術。分别在腋中线第7肋间、腋前线第4肋间和腋后线第7肋间作小切口作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

1.4 观察处理

加强病情监测和胸腔引流管的管理,但引流量小于50 mL时,试夹管观察24小时无症状和胸腔积气积液后拔除胸管。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VAS)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率、一期愈合率和1年内气胸复发率等恢复相关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以x±s和(n,%)表示,组间用t和x2检验比较。代入SPSS 20.0软件中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无中转开胸手术,无严重副损伤和大出血病例。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恢复相关数据的比较

无明显术中副损伤、胸腔大出血和感染病例。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一期愈合率和1年复发率漏气等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对PSP患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愈后的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的患侧肺一直未能复张或者漏气,需要手术缝扎或切除病灶。在30多年以前,保守治疗或者多次发作的气胸的手术方法为开胸治疗,但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VATS的手术近似于微创,术中创伤较轻,出血量较少,患者的疼痛指数较小,胸腔内的炎症反应较轻,术后恢复较快,缩短了住院天数,还具有切口外观美容等特点,逐渐得到广泛的开展[2]。VATS相对比较快速、安全和有效,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和年龄较高的患者,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胸手术。但是VATS需要在胸壁作3个小切口,部分患者还需另作小切口作为胸管引流口,相对来说延长了手术时间;肋间切口容易损伤神经和血管,增加了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承受的痛苦相对较明显。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胸外科操作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SPVATS所替代。SPVATS从传统的3个切口减少到只有一个长约2~3 cm的小切口,创伤相对明显减轻;巧妙采用更先进的照明设备和双关节的手术器械,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难度和手术时间,未发现有中转为开胸手术病例;术中采用切口保护器械减少了对肋间神经、血管和肌肉等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胸壁和呼吸时疼痛指数明显减轻,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减少了切口渗血和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促进了术后康复进程。同时,大部分SPVATS手术患者可以将胸管从手术切除出引出,一般无需另作小切口,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切口渗血和感染的可能性,缩短了住院时间。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的相关优势比较明显;而两组的术中副损伤、并发症率、一期愈合率和1年内的复发率等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这与黄立志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对PSP患者SPVATS手术,操作简便迅速、创伤较轻、副损伤少、痛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率和复发率较低、疗效颇佳,是一种简便实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娟.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复发原因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3):

186-187.

[2] 陈章,廖小清,郑义文.单孔法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院杂志,2017,14(3):79-80.

本文编辑:李 星

猜你喜欢

体会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京剧舞美创作中形式感的运用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